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勇 《钓鱼》2004,(17):19-19
在正常情况下,鲫鱼是送漂,鲤鱼是拉漂(斜大沉),但也会有其它现象发生。根据自己多年垂钓经验,就垂钓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谈以下几点个人看法,仅供钓友们参考。第一、鱼的大小不同,咬钩时送、拉漂的幅度不同,用细主线、小漂、小钩钓鲫鱼和鲤鱼,灵敏度就高,如果立漂上下小幅度地反复移动,说明是小鱼。吞不进钩,咬不住饵(一般指用蚯蚓)是中等鲫鱼,鲤鱼吞钩幅度就明显;如果立漂上送下拉比较缓慢,证明是大鱼咬钩。第二、不同季节鱼送、拉漂幅度不一样,初春季节鱼体发硬,游动和转弯不灵活,无论大小鱼咬钩立漂反应都不太明显,有时没看出漂动,  相似文献   

2.
一、鲫鱼咬钩与提竿鲫鱼是垂钓中的主要对象鱼之一。因此研究其咬钩及提竿时机显得十分重要。鲫鱼咬钩时漂的通常反应是,开始浮漂轻微抖动(或点动),随即送漂。另外,在浑水、肥水、浅水尤其是流动性水域中,沉漂现象时有发生。现以七星漂为例,就鲫鱼而言,送漂距离多在4—10厘米,大约送出水面1~3漂,此时,迅即提竿获鱼。但大鱼和小鱼在送漂的速度和幅度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小鲫鱼送漂速度快幅度大,大鲫鱼送漂缓而沉稳幅度适中。如何正确区分和掌握大鱼与小鱼咬钩在浮漂上的异同,是把握提竿时机的重要因素。当浮漂沉稳点动、缓慢上浮…  相似文献   

3.
在正常情况下,鲫鱼是送漂,鲤鱼是拉漂(斜下沉),但也有个别现象发生。现仅就垂钓中几个具体问题,谈以下几点个人看法,仅供钓友们参考。 第一,鱼的大小不同,咬钩时送、拉漂的幅度不同。用细主线、细漂、小钩钓鲫鱼和鲤鱼灵敏度就高。如果立漂上下反复小幅度地移动,说明是小鱼,吞不进钩,咬还咬不住饵料(一般指用蚯蚓);中等个鲫、鲤  相似文献   

4.
张仲斌 《钓鱼》2006,(12):24-25
能够影响或左右池塘鲫鱼咬钩标象灵、钝(鲫鱼吸钩通常也称咬钩,咬钩的频率、快慢在浮漂上以漂汛的形式传给钓鱼者。漂汛多或密称为灵敏,反之则称为迟钝。)的因素颇多。而作为引诱池塘鲫鱼吞咬钩尖上的小小钓饵。是各种因素中重要的一条。因为钓人的钓组.第一时间接触池塘鲫鱼嘴唇的首先是钓饵。所以钓饵的味型、状态如何。对鲫鱼的咬钩在浮标上灵、钝反应有异。它对垂钓效果高低,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钩上的饵。池塘中的鲫鱼不愿意吃,或者不对胃口。  相似文献   

5.
意外的收获     
去年5月24日,是我十几年垂钓生涯中最令人难忘的一天,这一天在垂钓鲫鱼时意外地钓上来一只1.3千克重的大甲鱼! 这天我是在一个平时无人垂钓的地方下钩的,从9点半到11点40分都没上鱼,正在犹豫收不收竿时,却钓上来1条小鲫鱼,只好接着钓。当钓到12点半时,共上来4条鲫鱼。这时蚯蚓被咬烂了,我也懒得换。 这条蚯蚓本来就不大,咬烂之后显得更小。投钩后时间不长,只见浮漂轻轻动了两下,就被拽了下去。过了几秒钟也不见送漂,自己以为是闹小鱼钩住草了,于是  相似文献   

6.
鲫鱼机敏胆小吃饵谨慎,在传统约组中由于一漂一坠,鲫鱼吞饵牵动铅坠时,常有吐钩现象,影响上钩率。针对这点我对传统钓组进行了改革。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大大提高钓鲫的上钩率。我的方法是把一漂一坠改成一漂两坠,分为上坠和下坠。上坠固定在约上面水线的10厘米处,使上坠的沉力等于漂体的浮力。在水中的调试表现为,上坠和约悬于水中,浮漂全部露出水面。下坠固定在约上面水线的3.5厘米处,使它的沉力稍大于浮漂的浮力。在水中调试表现为,上下坠和钩均悬于水中,浮漂低于水平面1厘米。垂钓时延长水线使浮漂露出水面1目,…  相似文献   

7.
冬钓大鲫鱼     
王怀斌  昕东 《垂钓》2008,8(2):30-31
垂钓大鲫鱼常会出现断口现象,而且在相同条件下,大鲫鱼比小鲫鱼的吃口要小很多。当然,如果天气适宜、大鲫鱼的密度又能达到一定程度,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它们也会疯狂咬钩。  相似文献   

8.
张忠江 《钓鱼》2009,(19):13-15
一、钓具组合不合理。一些钓友在多数为鲫鱼等小型鱼而没有或少有大鱼的池塘垂钓时,仍用长竿、粗线、大钩、大漂、重坠。使用短竿、细线、小钩、小漂、轻坠的钓友于他们同池垂钓,获鱼是他们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而他们却收获甚微。问他们为什么用这样的钓组,回答说是十白碰上大鱼,这样的钓组有把握。试想,用钓大鱼的钓组,进行钓鲫,高温季节生口鱼咬钩猛时还可勉强使用,如在早春、晚秋温度低时使用,由于长竿线粗、漂大、钩大、坠重,钓点离钓者又远,鱼吃口很轻,用轻口漂尚不容易看清吃钩信号,粗大的钓组恐怕连信号都看不到,怎么能钓到鱼呢?  相似文献   

9.
池钓空竿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常见的事,即便是老手,有时也难逃厄运。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钓具组合不匹配。钩、坠、漂组合不匹配,最易发生空竿。许多垂钓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一到养鱼池就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钩、坠、漂稍加调试或不加调试就匆匆下竿。抑或在家进行过调试,但到鱼池后未加校验就垂钓;在一鱼池垂钓后,换一鱼池懒于重新校验调试就垂钓,都容易发生空竿。笔者有几次空竿的教训:一次和钓友到养鱼池垂钓鲫鱼和鲤鱼(前半时钓鲫鱼,后半时钓鲤鱼)。由于求胜心  相似文献   

10.
其一,钓饵要小。在风浪的冲击下,相应地说漂的重量加大,咬钩拱漂的鱼儿会比无风、微风时能更早发觉异样吐钩而去。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钓饵(无论蚯蚓还是素饵)一定要比平时细、小,以便鱼儿能迅速顺利地将钓饵摄入口腔内部,饵进得深,鱼咬得牢,就是鱼发觉异样想吐钩也不易做到,逼它做出大的动作:“黑漂”或把漂拱起老高。经常垂钓的同志都知道,风中垂钓常常出现不是看不见漂动而蚯蚓被咬烂了”.就是漂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与钓饵的粗、大有直接关系。其二,露漂要少。有的钓友主张,风浪中浮漂露出水面的部分多了好,至少两三目…  相似文献   

11.
范宁 《钓鱼》2008,(4):10-11
冬季,历来都是垂钓的低潮时期。尤其是在今年全国大部地区普遍遭遇寒流袭击的情况下,很多地方的钓友们大都“竿漂入库”鲜有出钓了。然而,无论是漫天飞舞的雪花或是寒冷刺骨的冬雨,都阻拦不了部分垂钓发烧友们火热的垂钓热情。就在南京最冷的三九时节,笔者也随部分钓友们共同发烧了一把,来到一养殖池塘内垂钓小鲫鱼。  相似文献   

12.
沈稼青 《钓鱼》2011,(18):24-24
在风浪的冲击下,相应地说浮漂的重量加大,咬钩送漂的鱼儿会比无风、微风时能更早发觉异样吐钩而去。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钓饵(无论是蚯蚓还是素饵)一定要比平时细、小,以便鱼儿能迅速顺利地将钓饵吸入口中,饵进得深,鱼咬得牢,就是鱼发觉异样想吐钩也不易做到。逼它做出大的动作——“黑漂”或把漂上送很高。经常垂钓的钓友都知道,风中垂...  相似文献   

13.
关新铭 《钓鱼》2004,(4):23-23
鲫鱼性格文静,吞钩动作缓慢而有节奏。开始咬饵是吸吐吸一吐,觉得食饵合乎口味又无异物时,才会吞入口中,然后抬头准备游走。鱼漂的反应则是一下一上、一下一上点动两三次后才徐徐上升,即常说的“送”漂。上述就是鲫鱼咬钩吞饵的全部过程和基本动作。  相似文献   

14.
杨传昕 《钓鱼》2009,(2):49-49
“甩大鞭”的系钩及调漂方法,是获鱼多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在多年的“甩大鞭”垂钓的实践中,总结出如下的系钩及调漂法,钓效很理想,现推荐给钓友们。系钩:钩的大小要根据钓鱼的大小而定。坠下钩的脑线长4厘米左右;坠上钩靠近坠,但不触坠,脑线长4厘米左右。这样在拉动线时,坠下钩拖地,坠上钩靠近地面而不入泥,鱼儿易发现钩饵而吸吞,中鱼率高。  相似文献   

15.
到了夏天,很多计时鱼塘里会有很多的小鲫鱼、小鲤鱼。尤其到了仲夏,这些小鱼的密度会非常大。这个时候要还用钓大鱼的方法垂钓经常是鱼饵被小鱼哄抢,钩饵根本无法到底,早在水皮就被成群的小鱼一拥而上疯抢没了。这种情况下,看漂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每当这样的情况一出现,再也无法垂钓期望中的大鱼了。你要换上不爱闹小鱼的饵料,那就等吧!这时间段,再加上阳光明媚。就算在伞下,树阴下,也让人心急火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垂钓活动中,我常碰到这样一些情况:用空钩测试水的深浅时,鲫鱼吞食空钩被提上岸来;有时抛竿很久无鱼上钩,当提竿移动钩饵位置的瞬间鲫鱼咬食上钩;冬季打排钩(8~10把)钓鲫鱼,常在摇轮收线拉回钩饵途中,鲫鱼追食上钩。  相似文献   

17.
钱邦伦 《钓鱼》2009,(24):26-27
初冬,气温渐渐降低,并向水中慢慢传递。敏感的鲫鱼已感觉到了季节的变化,加紧觅食育肥过冬。此时垂钓鲫鱼尤其是大鲫鱼的效果颇佳。冬季垂钓鲫鱼,鱼获量多少,)是当冠军还是“空军”,关键在于钓者能否准确地识别与捕捉鲫鱼食饵的漂讯语言,把握适时提竿的火候。  相似文献   

18.
台钓之我用     
笔者对台湾钓法十分欣赏,但因调漂复杂十分反感,一度曾放弃了台湾钓法。但我发现,使用台湾钓法时,不论上荤饵还是糊饵,总是悬钩上的鱼多。 是不是悬钩的饵吃起来更方便呢?传统钓法在钓鲫鱼时,钓钩一般为卧钩、斜钩或立钩形式,接触水底是它们共同的特点,因鲫鱼鱼体高,鲫鱼摄取饵料时就必须头下尾上,与水底呈45度左右的夹角,吞饵后抬头、正体,此时鱼嘴就要承受钩饵的全部重量甚至铅坠的一小部分重量,这往往使鲫鱼受惊弃钩。  相似文献   

19.
“点点送”,是鲫鱼咬钩的基本形态,为广大钓友们所熟悉和掌握。在通常情况下,上浮1~2粒漂便可提竿。但是,鲫鱼咬钩送漂除了垂直上送外,有时还会出现横移上浮的现象。这种形态隐蔽性较强。在水面上的浮子还没有任何动静的情况下,而在水下的浮子却游动上升起来。其实,当钓者在岸边看见7米远距离水下的浮漂斜着上浮,漂已被鱼送得很高了,此种情况一旦出现,应立即提竿,必有所获,迟了就不行。“下沉”形态(也称闷漂),也是鲫鱼咬钩常见的现象。不过鲫鱼闷漂同鲤鱼、草鱼闷漂略有不同。鲤鱼、草鱼闷漂下沉速度快,而且幅度大。通常要…  相似文献   

20.
黄旺意 《钓鱼》2009,(2):26-27
秋去冬来,此时鱼儿也随着水温的下降,开始逐渐趋温向温度相对较高的深水区域聚集。随着气温、水温的进一步下降,冬意渐浓,鱼儿为了降低体能的消耗,更好地抵御风寒,大多数鱼类已少游少动群聚一起,也很少摄食。但还有一些耐寒的鱼儿还在小范围内游弋觅食。从历年的垂钓经历看,在我地皖南山区一带,鲫、鳊、鲤鱼从未停止咬钩。但从钓获的鱼种看,还是以鲫鱼为主,因此冬季垂钓应把鲫鱼作为对象鱼,由于天寒水冷,此时鲫鱼的觅食习性和身体特征都发生了一些改变,用星漂钓组垂钓时,也宜相应做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