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魏永征 《青年记者》2012,(13):12-14
记者①的权利,在我国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甚至官方也没有统一说法.例如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采访活动保障工作的通知》称:"新闻机构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事件依法享有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监督权",把这些权利定为新闻机构法人权利;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 ~ 2010)》则把这些权利肯定为记者的权利:"依法保障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批评权、评论权、发表权."2009年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只涉及记者的采访权利,其他权利则暂付阙如.这些差别,反映了我国新闻体制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日前,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采访活动保障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新闻机构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事件依法享有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监督权,新闻机构依法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隐性采访中的权利冲突 隐性采访,也称为秘密采访,由于其采访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面临着更多的道德质疑.新闻媒体和记者,作为代替公众行使知情权的拟态公众,它所享有的新闻采访权与个人生活不受干扰的人格权时常存在冲突.这是一场"公"与"私"的角力赛,如何来平衡拟态公众对人民知情权的实现与个人对自己权利的保护,是在这场角力赛中需要来衡量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访权性质刍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戴丽 《新闻记者》2003,(11):38-39
50多年前,著名报人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中指出,在报纸的所有业务中,以采访为最重要,一张报纸的最重要原料厥为新闻,而新闻之取得乃在采访。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原新闻部主任弗兰克也曾说:“采访是我们这一行的基本手段,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生存”。①在新闻实践中,记者进行正面采访报道时,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进行批评性采访、报道时,常会受到种种干扰甚至侵害,因此,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活动中的权利保障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样也受到新闻研究者及法学界的重视。记者作为新闻机构的组织成员,在采访过程中享有的权利首先表现为采…  相似文献   

5.
汤啸天 《青年记者》2012,(13):18-19
2007年11月,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权利的通知》中确认了记者的"采访权利",并指出"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尽管采访权利是记者职业权利的基础和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只是记者职业权利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从推进新闻法制建设和保护记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应当进一步明确记者的职务权利,并提请记者重视行使职务权利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新闻自由的异化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波 《青年记者》2007,1(18):38-39
新闻自由是记者享有的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权力。权力的行使具有强制性,权利只能停留在记者个人享有的层次上,把权利当权力必然导致新闻侵权,这种现象在今天已经屡见不鲜了。新闻自由:记者应该享有的权利新闻自由这一概念是由资产阶级政治家、诗人约翰.杰斐逊的出版自由的观点衍生而来。"新闻自由是指新闻媒体为了公共利益,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采访、写作、报道、发表新闻信息的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保障新闻机构和新闻采编人员依法从事采访活动,维护新闻机构,采编人员和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新闻采访秩序,打击假记者的违法活动,新闻出版总署11月7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采访活动保障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保障新闻机构和新闻采编人员依法从事采访活动,维护新闻机构、采编人员和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新闻采访秩序,打击假记者的违法活动,新闻出版总署11月7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采访活动保障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9.
胡新桥 《青年记者》2012,(13):15-16
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记者是类似于医生、教师等人群的职业群体,拥有与普通公民不同的职务权利.记者所享有的采访权、报道权、评论权等职务权利,是基于中国《宪法》赋予所有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及批评建议权等权利的衍生品,同时享有国家机关通过行政审批或司法行为等赋予超越一般公民的特殊权利.应该说,今天记者权利的行使日益具有职业特点.  相似文献   

10.
采访权是一种新闻传播主体应该享有而尚未成为法定权利的习惯性权利。采访权源自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既是一种社会权利更是一种政治权利。采访权既是记者开展采访这一职业活动的法律前提,也是报道权、传播权、评论权等其他职业权利的基础,具有公众权利、约定性和广延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试论危机传播中的知情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情权,指的是受众享有通过大众媒介了解政府工作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的法定权利.第一个提出"知情权"概念的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肯特·库伯,1945年他率先使用了"知情权"概念,并出版了<人民的知情权>一书.  相似文献   

12.
关于采访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翔 《新闻界》2001,(5):34-35
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在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采访遇阻事件大量出现,记者因采访遭致暴力殴打的事件也频频发生,以至于到新浪网站搜索,查问“记者被打”关键词,竟有237个网页符合条件。12000年,中国足协与多家媒体发生纠纷,是新闻采访权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的尖锐凸现。虽然各种新闻理论已经确认采访权的存在,但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立法明确界定采访权和保护采访权,采访权在实践中常处于尴尬境地。关于采访权的问题已经成了舆论监督的一个关键。基于此,笔者拟从采访权的界定,采访权与知情权的关系,以及采访权的限制等方面提出…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新闻采访是大众知情权的根本保证,能够体现居民主人翁地位。但是,就现阶段来看,我国相关部门并没有采取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对记者的采访权进行肯定。但是,记者的新闻采访权一直都被认为是在宪法允许内记者享受的自由权利。因此,积极对新闻采访的知情权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保证居民的知情权以及言论自由权得到展现,还能使居民更好地行使新闻舆论监督权。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享有无过错合理怀疑权。”这是《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初稿以法规的形式作出的规定。该条例规定,新闻记在预防职务犯罪采访工作过程中,享有知情权,无过错合理怀疑权,批评建议权和人身安全保障权,任何单位履行职务的人员都应当配合、支持,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  相似文献   

15.
据报载,《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初稿)中对新闻媒体的监督权用专门条款明确规定:“新闻记者在预防职务犯罪采访工作过程中享有知情权、无过错合理怀疑权、批评建议权和人身安全保障权,任何单位和履行职务的人员应当配合、支持,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赋予了新闻记者掌握事件真相所必需的四个方面的权利。这个规定,保证了新闻舆论这一重要监督形式监督功能的发  相似文献   

16.
宋雯 《新闻知识》2000,(11):15-16
知情权(又作知晓权、了解权、获知权等)的概念是二次大战后由西方学者提出的,最初它是作为保护与扩大新闻自由的一个原则依据而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知情权最基本的内容是民众应享有通过新闻媒介了解其政府工作情况的法定权利。为了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必须首先保障记者采访、传递新闻的自由,以及媒介出版、发表的自由。保障民众知情权是“公民行使一切民主自由权利的基本前提”,是“现代国家民主宪政的基础要素”和“防止出现恶劣政府的必要条件”①,是西方新闻界与法律界普遍认可的观点。我国对知情权虽然没有法律上的明确界定,但是在…  相似文献   

17.
出版要闻     
1新闻出版总署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采访活动保障工作的通知》(新出报刊〔2008〕1260号)。《通知》指出,新闻机构及其派出的采编人员依法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受法  相似文献   

18.
政策要闻     
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6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等新闻采编人员及提供技术支持等辅助活动的其他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采访、参加会议、听取传达、阅读文件等职务活动中,获取的各类信息、素材以及所采制的新闻作品,其中包含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未公开  相似文献   

19.
偷拍偷录采访资料的证据性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春 《新闻记者》2001,(3):47-49
去 年有一桩新闻官司颇为引人注目 :福建《海峡都市报》记者因报道某酒店有色情活动 ,被酒店告上法庭(详见本刊今年第2期)。在庭审中 ,记者出示其当时采访的录音带作为证据 ,但法院认为该录音带系记者在未经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偷录的 ,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判决报社败诉 ,并赔偿原告损失1万元。这一案例 ,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新闻采访中记者偷拍偷录的采访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和辨析的。“偷拍偷录”是新闻采访的手段之一记者的采访过程 ,无非就是通过观察新闻事件、与采访对象进行交谈等对新闻事实进行了解 …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法治社会.依法办事是所有社会组织和个人处世的底线.新闻活动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我国的新闻法还未颁布.新闻权利和义务尚未得到法律明确的规定.因此.新闻活动所应遵循的,是与之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如《宪法》、《民法通则》、《著作权法》等。与此同时.新闻记者还必须关注我国的立法进程,以使自己的新闻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