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制的变革,意义重大。文章通过简要回顾近现代学制的变迁,重点分析了当前两种主要学制的优劣。文章最后提出,学制改革要慎而又慎,不能一刀切,应在稳中求变。  相似文献   

2.
(一) 学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学制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入学条件、学校教育的分段及其相互关系等。学制的改革,必然要带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中小学学制的改革,既要看到需要,又要考虑到可能。学制改革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科技发展的水平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它们向学校教育提出具体的任务,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和掌握多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具备哪些个性品质,以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但是学制的改革又应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水平,他们能够接受哪些和掌握多少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哪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嬗变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学制的形成是我国教育向近代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了近代教育发展的轨迹,同时也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现代学制的形成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回顾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戊学制的发展历程,对各部学制的评价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几点启示:学制的改革要处理好相对稳定与适时变革、学习借鉴与参酌变通的关系;学制的制定要多方参与、力求民主,并根据各部学制的优长提出了未来学制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提出我国基础教育学制年限应进行重大改革,可由六三学制改革四五学制,小学,初中的语课教学内容和外语课的教学方式要进行重大改革。初中课程可新增科技发展史课,应革新社会发展史课,需大力加强思想教育课的唯物史观教育。  相似文献   

5.
学制作为国家教育制度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其改革事关国家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我国现代学制始创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随后经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的探索实践,至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最终确定了我国现代学制的基本框架,并延续使用百年。通过对现代学制百年演进史的梳理和审视,总结出学制改革应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弹性化、渐进性、合法性和集中性六原则。具体建议为: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确定学制改革思路;要与基础教育的整体改革相适应;要进行充分的实地调查与研究;要先试点先行,稳步推进;要完善学制的法律制度,于法有据、依法实施;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学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对高等职业教育学制改革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海峰 《成人教育》2005,(11):22-24
高等职业教育学制改革是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以两年制为主,呈多样并存状态,将是学制改革的取向;重新对高职进行科学定位是学制改革的前提;重构高职的课程教学体系是学制改革的核心;建立校企紧密合作的机制是学制改革的关键;提供配套的相关政策支持是学制改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医院在面临医疗改革和体制改换的重大变革中,医院工会既要支持改革,促进发展,也要立场坚定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此医院工会要帮助教育群众职工改变观念,正确理解改革与维权的关系;要深入调研;要完善机制,落实权利;要与党政搞好关系,以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相似文献   

8.
探讨21世纪德育变革问题,既要从现实出发,又要放眼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既要继承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遗产,又要考虑如何同世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先进性、科学性东西接轨,既要考虑社会经济基础变化对德育的巨大影响,又要遵循德育自身发展规律。从我国德育现状以及在其发展过程与上述诸多方面的必然联系中可以预见,21世纪初德育将出现以下几种趋势:  相似文献   

9.
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将逐步由三年过渡为二年。此后,教育部等七部委又一次联合发文重申了这一点。由此可见教育部对高职学制改革的决心,同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两年制高职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实行两年制高职利大于弊。各高职院校的反应当然是坚决拥护,积极应对。学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对高职院校的招生就业、教育教学,对学校的生存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学制改革是由于决策英明、不容置疑,而深得人心呢?还是因为这是教育…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学制演变与职业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学制经历了三次演变,每一次变革都将职业教育的地位得以加强,从而不断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考察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可为当前我国学制改革如何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条件以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清末新政所涉及的诸多领域中,教育改革是各项改革措施中成就较为显著的一项内容。而清末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则是整个教育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居于提纲挈领的地位。面对新式学堂的陆续举办、教育事务的日趋繁杂,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早已不堪重负。当政者唯有应时而变、破旧立新,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教育行政体制也就势在必行。安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正是诞生于这一时代背景下。作为晚清的一部地方政书,《皖政辑要》从多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清末安徽的这一制度变迁,对于我们认识清末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分制管理模式已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在学分制下,实验实训室应引进信息化系统管理,开放实验实训室,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健全管理机构和制度。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要着重新解决好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推进教学改革,深化内改,发展成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宁本涛 《中学教育》2011,8(1):48-51,95
中小学生"减负难"与其说是一个"教育问题",毋宁是一个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问题".除了强化政府在中小学生减负中的主导作用和责任外,更为重要的是加快高考制度和学生日常评价制度改革的步伐.高考改革的趋势应是"宽进严出",只让符合毕业生标准的人获得大学文凭.从长远看,国家还应该着力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推动义务教育包括师资在...  相似文献   

15.
政府是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主体,公共教育财政投入既要求追求效率,又要注重公平.目前,我国公共教育财政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今后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应注意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三级教育投资结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多渠道筹措资金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理念表现了培养“崭新的人”的教育目的、因人而异的教育方式、以情感为主旨的教育导向。在当前教育改革中借鉴这些教育理念时应注意它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动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立法确定美国基础教育的国家目标.这些以教育目标为导向的法案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有以下启示:制定全国性教育目标与标准做为一切改革的主导.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全盘考虑各方配合,鼓励全国上下各行各业人士广泛参与教育改革,加强德、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以教育观念的演变为基本线索,以部分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为参照体系,较系统地分析了教育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了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对教育改革效果的影响.经验的启示是教育改革不能单纯地以某一时段的需求为标准,它既需要总结过去的经验为现在服务,也要展望将来具有预见性,更要体现现实的时代特性.当前素质教育的改革必须记取中外改革过程中的历史教训,过去的付出和代价才能具有真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深化教学改革要体现培养目标和模式,教学规模,办学途径,技能培养和师资队伍特点,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改的核心地位和教学质量的永恒主题地位,教改关键在于加强和改革教学管理,改革那些与工作任务不适应的管理方法和制度,转变思想观念,突出办学特色,改革教学体系。办学体制的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加强对教改工作的领导是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Market-Driven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Racial Politics of Advocacy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What is the landscape of the racial politics of public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Obama? To what factors can we attribute the seeming educational policy consensus from Washington, DC, to the states and from philanthropies and policy entrepreneurs in urban school districts? How should we understand opposition to the policy menu? This article examines commonsense understandings in education reform, which are supported by assertions that market-based schooling options are superior for children of color, and argues that a primary reason for the popularity of such reforms is an underexamined advocacy coalition, formed nominally around school choice, while also encompassing several other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al reforms.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structure of this network, arguing that its dominance has precluded an understanding of counter advocacy against school choice and related reforms. It then describes several past and current movements that challenge commonsense understandings of the reforms’ currency, as a way of pushing back against the reforms’ expansion. 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 activities of grassroots community groups in response to market-based reforms and argues that these efforts can help to expand public deliberation on complex matters of educational policy.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examination of these efforts to highlight the concerns, strategies, and solutions to educational inequality being articulated within communities of color and with their all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