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成为教师责无旁贷的重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过:“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当今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2.
吕武联  吕捷 《学语文》2003,(6):17-17
古人云 :“授人一鱼 ,中解一饭之需 ;教人以渔 ,则终身受用无穷。”“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现行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 ,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要求教师“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科学地训练技能 ,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由此看来 ,教师是否高明 ,不是看他送给了学生多少“鱼” ,而是看他是否给学生以“网” ,是否教给了学生“捕鱼”的方法 ,现以语文教学为例 ,谈谈如何进行学法指导。一、“教人以渔”的现状“教人以渔”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不仅是“学到什么”,更重的是“学会自主学习”,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更应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提出一些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改的重要课题。自学能力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需要通过后天不断的学习。然后语文自学能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形成,需要教师通过有效途径进行持之以恒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学生在收获新知的同时积累更多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为打开知识宝库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高绍蕴 《湖南教育》2003,(13):53-53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必须遵循本学科的特点,不断研究学生学习本课的心理特征与技能表现,灵活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授之以渔”,培养自悟能力。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信息加工的能力。历史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才能使学生形成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学习能力。“授之以渔”,就是让学生由“学会”变“会学”,增强悟性。首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发现规律,利用规律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历史朝代的兴衰揭示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1.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推翻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相似文献   

7.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目前,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及高考制度的改革,语文学科引起了学生和教育者的重视。改善现在的语文教学状况,成了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我认为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注重对学生的自学指导,“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培养他们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只有会学习的人,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将是会自学学习的人,这样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和高速的社会发展。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也”,指出创新教育下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便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教会他们如何主动地掌握知识和发展技能。那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美术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从而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人才的塑造离不开自学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学习方式之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而且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就合理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作一点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授之以渔”,很多老师也意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比纯粹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呢?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2.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在聋校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聋校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充分调动聋生的感知,因材施教,去开发聋哑学生的智力。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培养聋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晨雾     
所谓“自悟其渔”是相对于“授之以渔”而言的。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我发现语言规律和掌握学习方法。用建构主义观点来说就是自我生成知识。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就知识讲知识,就题论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甚而至之,讲评练习只对答案,这就是“授人以鱼”了。怎样才是“教人以渔”呢?按本人愚见,就是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规律,寻求解决语文实际问题的门经。这几年我在讲评  相似文献   

15.
姚会芳 《考试周刊》2013,(89):119-120
新课程改革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而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正因为如此,新课程改革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政治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所谓“自悟其渔”是相对于“授之以渔”而言的。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我发现语言规律和掌握学习方法。用建构主义观点来说就是自我生成知识。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总是强调语文教学要“授之以渔”。然而,教授学生一定的方法是否一定有用和有效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老师传授的方法要让学生掌握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学生愿意掌握,二是学生能够掌握。如果不顾学生的愿望和接受能力“授之以渔”,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正如教育家伍德所说:“在课堂讨论中,通过某些程式指挥学生,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初中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个人潜质和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中国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学生培养成自己开采知识的"开拓者";而作为学生,则应具有自我导航意识,能不断地调整自己,塑造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完善自我的自觉活动中去。而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是指初中生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自主、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整理知识的语文综合能力。它包括四种能力:即熟练使用工具书的能力、独立的阅读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监控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独立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责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加强实验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做到授之以渔,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目前,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及高考制度的改革,语文学科引起了学生和教育者的重视.改善现在的语文教学状况,成了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我认为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注重对学生的自学指导,"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培养他们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只有会学习的人,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句话:“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学既要授之以鱼,也应教之以渔。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差,难以独立地探求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就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工作需要。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