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60):14-15
新闻以简明、准确、及时为主要特点,但是模糊语言却在新闻报道中被大量使用。本文通过对模糊语言的定义、特点及存在原因的分析,并结合新闻报道的特点,旨在说明模糊语言在新闻中应用的必要性,并以具体新闻为例,旨在探索模糊语言在新闻中的语用功能,并对新闻中使用模糊语言度的把握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王静 《现代企业教育》2009,(12):123-124
分析比较模糊语言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使用来进一步揭示语言的模糊现象。本文把语用模糊和新闻发布会的语言结合起来,分析中美新闻发布会中模糊语言的策略及功能。该研究对于揭示模糊语言的使用规律和政治家发言的翻译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戴梦岚 《海外英语》2011,(7):281+283
新闻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和简明性的特点,但是在新闻报道中却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言,这些模糊语言是否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准确性,该文通过分析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现象的存在原因,对新闻模糊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闻写作中模糊语言的积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写作中模糊语言的使用不会有碍新闻信息的有效传递,有时能起到精确所无法达到的作用。使用模糊语言可以使写作主体在新闻写作中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适当的语境中保持语言的灵活和含蓄,避开写作禁忌,实现写作主体的自我保护,达到最好的表达效果。人们对新闻中模糊语言持有错误认识,将准确性和模糊性对立。事实上新闻写作中模糊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能够使新闻写作的语言准确、简洁而且富于美质。  相似文献   

5.
英语网络新闻中普遍使用模糊限制语,表现出各异的语用功能,实现不同的语用效果。以美国和英国两大新闻网站美国广播公司和英国卫报的英语新闻中摘取的部分新闻作为语料,分析其语用功能,发现语言是精确与模糊的结合,只有恰当正确使用模糊限制语.才能使语言达到应有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中,是语言自身所固有的属性。文章分析了模糊语言在文学、广告、法律、政治外交、商务、新闻等方面的应用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准确是新闻语言的首要要求,然而,在新闻实践中人们发现模糊语言有时比"准确"的表述效果更好.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闻写作中运用模糊语言的主客观原因,并结合新闻实践提出了新闻写作中运用模糊语言的基本原则.即该模糊处需模糊、不当模糊应摈弃.  相似文献   

8.
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中,是语言自身所固存的属性。文章分析了模糊语言在文学、广告、法律、政治外交、商务、新闻等方面的应用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准确、简洁是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模糊语言的普遍存在,仅仅依靠精确的语言去描述复杂的自然界和社会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实上,模糊语言只要运用得当,非但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准确性,还会与精确语言相得益彰,使新闻报道更加接近事实真相.这可从语用的角度加以理解和证实,因为新闻英语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有其特有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准确是新闻语言的首要要求,然而,在新闻实践中人们发现模糊语言有时比"准确"的表述效果更好.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闻写作中运用模糊语言的主客观原因,并结合新闻实践提出了新闻写作中运用模糊语言的基本原则.即该模糊处需模糊、不当模糊应摈弃.  相似文献   

11.
新闻学化的产生和学与新闻的渊源由来已久,两在社会意识形态的共性、语言上的异曲同工之处、受众需要等方面有相当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语言素质是新闻人才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应得到重视和培养。提升新闻学类专业大学生语言素质的途径包括:多开设一些语言文字类课程,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语言文字实践机会,重视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建立科学完善的语言素质培养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属性。新闻语言因其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作用,其“准确性”成为首要的特点。然而,这个特点不仅仅是通过运用精确的语言来实现的,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运用大量的模糊语言来达到的。基于分析新闻语言中语言的模糊性表现方式及其如何达到“准确性”,研究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些具有模糊性的表达,并能找出一些翻译新闻语言中模糊性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内容为王"仍然是新闻传播的核心竞争要求,而对新闻的提炼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新闻传播核心竞争力之一。在论述新闻提炼的概念和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主流媒体提升新闻提炼能力的3个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国际新闻传播研究的不同发展时期,研究者关注的内容和研讨的重点均有不同。通过对国际新闻流动、国际新闻报道、中心-边缘结构、世界新闻与传播新秩序等几个重要术语的阐释,可以粗略地勾勒出该领域的研究概貌,以争取在全球成立更公正、更平衡的国际新闻与传播新秩序。追溯国际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历程,归纳和总结该领域的基本观点和理论,研讨中国对外传播的不足及对策,对于走向世界的中国传媒清醒地认识不断变化的国际传播格局,切实有效地制订传播策略,在全球化下的国际新闻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商务英语语篇是对外商务活动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语篇形式,由于其用途往往需要语言的精确性,但是商务英语中同样存在着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中有消极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语言的模糊度,而语境是判断是否正确把握语言模糊度的最好标准。  相似文献   

17.
选择新闻标题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对18万字新闻标题语料库的虚词进行统计量化分析,逐一考察了副词、介词与连词的分布和使用规律。同时,从虚词使用的总的特点来说,单音节虚词出现远远大于双音节虚词;常用于书面语的虚词出现频率多于口语中常出现的虚词。希望研究结论有助于新闻从业者,并且推进标题语言的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新闻管理思想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闻参与和领导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内涵极为丰富,饱含了指导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它不仅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了新闻宣传对中国革命的推动作用,而且至今对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新闻观念的变迁,堪称同时期新闻改革最大的成果。这种变迁主要表现在信息观念、受众观念、新闻事业、舆论导向等七个方面,构成创新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全民性实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信息传播需要经历信源、信使、信道和信宿四个环节,其间均存在信息发生耗散的可能性,而信息耗散的结果必然最终带来信息的不完整和新闻报道失实。信息耗散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数学模式和马莱兹克系统模式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大众传播模式。用它来解析新闻的真实性要比传统的新闻学观点更全面、更系统,它丰富和完善甚至纠偏新闻真实性的内涵及其理论框架,为我们重新审视新闻的真假问题提供了新的独特视角和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