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国际碳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应通过创新经营理念、完善绿色信贷、开发多样化的CDM中间业务和碳金融理财产品等途径,积极开展碳金融业务。这不仅是商业银行拓展盈利模式的需要,更是服务低碳经济发展和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是通过发达国家提供低碳技术与资金而建设的减排项目,它作为低碳技术的载体是我国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是CDM项目的大国,为了研究CDM项目在我国分布的区域差异性,首先用聚类法将中国30个省市分为5类区域。然后对各区域2005-2013年CDM项目数量与其技术投入、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关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技术投入对CDM项目分布的影响为负,区域项目数量越多则技术投入的影响越大;经济发展对CDM项目分布则有正向的影响,经济水平越高的区域对环境改善的需求越大从而更愿意投资CDM项目;而产业结构对CDM项目分布的影响亦为正并且是造成CDM项目分布区域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区域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越大则CDM项目的数量越多。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浪潮下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小军 《软科学》2011,25(7):16-20
针对我国碳金融实际发展与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提出我国不仅应积极构建由政府主导市场平台和由市场主导碳金融项目运作的"政府财政补贴,公司市场运作"的碳金融模式,而且应努力探索区域性碳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和交易模式,制定基于区域性环保融资额度及其衍生品的合理价格,以碳信贷、碳证券、碳保险等具体的碳金融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通过优化能源使用结构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均GHG排放量在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前,增排将是合法的。但是,如果中国在快速经济增长时,通过CDM项目合作,使增排量减少,这将既有利于发达国家降低成本减排,又有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对全球环境和经济都有好处。本文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技术进步”、“能源结构改善”以及“环境标准和法规的强化”作为要素,构造中国的CDM方案,并利用CGE模型测算这些要素改进时可能产生的CO2减排资源。本文还比较了不同方案的减排效率,分析了参数变化对减排量影响的性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阮付贤  甘激文 《大众科技》2010,(11):197-197
通过对广西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CDM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明确以后在CDM项目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甲烷回收利用为主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实施将会促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的科学化和资源化.同时也将为我国履行国际公约、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改善地方和全球环境发挥积极的作用.这里总结了目前国内垃圾填埋气利用CDM项目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此类CDM项目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CDM项目的大国,为研究CDM项目在我国分布的区域差异性,首先用聚类法将中国30个省市分为5类区域。然后对各区域2005—2013年CDM项目数量与其技术投入、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关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技术投入对CDM项目分布的影响为负,区域项目数量越多则技术投入的影响越大;经济发展对CDM项目分布则有正向的影响,经济水平越高的区域对环境改善的需求越大从而更愿意投资CDM项目;而产业结构对CDM项目分布的影响亦为正并且是造成CDM项目分布区域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区域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越大则CDM项目的数量越多。  相似文献   

8.
文章指出,我国各商业银行在积极融入碳金融浪潮中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此同时,各银行也会面对思想认识偏差、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政策供给缺位、产品创新不足等困境,提出了需要通过普及碳金融观念、深化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强化风险控制能力、提高政策供给水平、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等措施实现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模式的全新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CDM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锦琦 《科技广场》2012,(8):139-146
清洁发展机制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市场化解决机制之一,在降低发达国家减排成本的同时,也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额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实现环境和发展的双赢。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CDM供应方,CDM给我国带来了发展契机,但是在我国CDM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地域分布失衡、项目类型单一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对此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减少砍伐和退化所致排放量(REDD+)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碳减排量的准确监测与度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而不确定性问题的普遍存在以及森林碳密度的变化将可能对中国森林碳减排量产生影响。本文首先建立了碳密度变化情景以及适用于碳密度增加国家的不确定性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国1990—2010年间的相关数据,采用仿真方法讨论了不同情景下,不确定性和碳密度变化对中国森林减排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估计误差超过5%时,中国的碳密度变化所致减排量将为负值。而当存在误差情况下,碳密度变化区域所占比例越大,中国的碳减排量被低估的程度就越严重。  相似文献   

11.
王文乐 《科技广场》2014,(5):174-180
碳金融是低碳经济背景下重要的金融制度创新,这种创新给商业银行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商业银行应战略性地把握这次机遇,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努力实现经营意识和经营模式的转型,以碳金融为核心,构建全新的金融生态和业务模型,建立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实现自身发展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吴恒煜  胡根华 《资源科学》2013,35(9):1828-1838
学术界普遍认为,碳排放交易机制是碳排放减排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碳排放交易市场制度设计与碳金融市场方面。市场的分配与运行效率是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的关键,而碳金融市场产品及其衍生品的价格特征则是稳定碳排放市场、发展低碳经济、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此,未来研究需在碳金融市场产品及其衍生品价格、碳金融市场与其它市场之间的关系方面作进一步探讨。另外,碳金融市场产品及其衍生品的定价研究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些研究,有利于建立我国的碳排放交易所,提升碳排放交易的效率,并充分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同时有利于充分优化配置碳资源,提升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13.
碳交易机制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市场机制,已经在全球各国逐步推进实施中。交通运输行业是三大碳排放行业之一,积极应用碳交易等市场机制管控排放是大势所趋。目前,交通运输领域项目碳交易已经在国内外逐步探索实践。系统梳理分析全球交通运输领域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碳交易现状,结合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从借鉴国际交通运输CDM经验、注重交通运输方法学开发和应用、探索创新交通运输碳交易机制、建立低碳交通基金等方面提出中国交通运输领域项目碳交易机制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碳金融是创新衍生品,在碳排放市场控制手段中居于重要位置。国内外学者在关于碳金融的涵义、市场动力机制、碳交易定价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要有力推动碳金融的发展,首先必须以碳金融依据的经济学理论为背景,结合现代金融衍生品的特殊属性的研究,界定碳金融特殊属性,分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碳金融的属性,把握其市场功能机制运行规律,是中国碳金融理论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正>进入21世纪,能源已成为新的金融投资载体,能源金融时代已经来临。在能源金融化的进程中,电子信息载体和网络平台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加凸显了信息竞争和网络优势的重要地位。传统的市场交易模式已被颠覆,高频监测与交易、市场舆情分析和泛在网络传染成为引领市场交易的新关键词。如世界石油市场体系伴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VOS viewer、CiteSpace V等软件,对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10643篇文献及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5576篇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与对比,探索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能力不断提升;国家之间的合作研究呈现实力不均衡特征,我国研究机构与美英研究机构合作较为紧密;与国际文献相比,国内文献多从政策、市场机制、市场体系等方面展开研究,对能源消费与碳足迹追踪等角度的研究较少。最后,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碳排放权交易研究方面的短板与问题,以期为未来在该领域开展研究的学者提供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17.
熊剑平 《科技广场》2012,(2):177-180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其在农村市场中发展滞后的原因,阐述了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要建设一个不同于城乡金融"一盘棋"的城乡"二元金融"结构,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从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交易市场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我国要寻求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离不开碳金融的支持。本文借鉴国外碳金融市场交易体系及相关制度安排的经验,提出几点对我国构建碳金融市场体系及发展路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6年中国将建立全国性碳市场,这意味着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正在从宏观治理向微观减排逐步过渡。企业作为减排主体,在运营过程中将面临碳排放量的限制,而国内外企业碳管理相关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性成果。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由企业碳管理部门主导的,包括企业碳盘查、碳决策、碳信息披露三个板块的企业碳管理流程体系,以期帮助企业完成履约责任,实现减排成本最小化,在低碳革命中完成企业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