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受使用环境的影响,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会发生变化,用时越长那么有机高分子材料就可能会出现老化现象,这种现象会伴随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使用中。在生产领域,为了提升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很多研究人员都对高分子材料的使用环境、寿命等等进行了很多研究。收集整理前人科研工作者的成果,归纳了预测有机高分子材料使用寿命的科学有效方法,同时阐述、总结了最新的预测方法,除此之外,还展望了高分子材料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5)
在我国室外工程中,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非常普遍。但是由于室外温度、湿度的变化,使得高分子材料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这种老化的过程是外观、性能的逐渐改变,通过对高分子材料的老化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高分子材料防老化的措施,对解决高分子老化现象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加工过程中高分子材料形态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不仅依赖于大分子的化学结构和链结构,而且在 很大程度上依 赖于结晶、取向形态及多相体系的相形态。开展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热、应力场作用 下形态形成、演化、调控及“定构”研究对发展高分子成型加工基础理论、开发高性能化、 复 合化、多功能化、低成本化及清洁化高分子材料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加工过程中高分子 材料形态控制的研究进展,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我国的差距及未来研究的重 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热分析技术指的是在程序控制温度的环境下,全面测量物质物理性质与温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技术,能够准确、快速的测量物质的变化,是检测高分子材料、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化学及物理性能的重要技术。接下来,本文将简要论述热分析技术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陆颖  杨志萍 《现代情报》2013,33(3):52-55
新材料产业具有学科交叉性强、技术密集度高、生产与市场的国际性强等特点,是西部产业升级发展的重点领域。针对我国西部地区新材料信息环境建设现状与问题,结合西部地区新材料科技与产业发展阶段,分析加强西部地区新材料信息环境建设的必要性,进一步从西部新材料产业环境、信息服务开展以及平台建设等方面阐述在西部地区进一步开展新材料信息环境建设的可实现性,最终提出建设西部新型新材料信息环境的对策与措施,促进西部新材料信息支撑服务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峰 《科教文汇》2014,(1):60-61
“高分子材料”课程涵盖了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典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针对“高分子材料”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提出在教学中如何从“传授知识”转向“开发智能”,结合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发展动向,采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李彦锋教授长期从事高分子及其与生物、环境、材料等学科的交叉性科学研究。研究方向涉及工程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活性高分子,以及新型环境材料与技术等国际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8.
持续积累材料在我国典型自然环境中腐蚀数据8.6万多个。开发了海 水腐蚀形貌诊断系统;建立了腐蚀电化学现场原位检测新方法;发展了腐蚀数据处理方法, 建立了腐蚀性的评价模型;完善了我国材料环境腐蚀数据总库;完成了西部地区腐蚀调查。 材料环境腐蚀数据和研究成果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分子材料反应加工的基本科学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发展新方向—反应加工领域的研究 现状、主要基础科学问题。高分子材料反应加工是将传统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加工成型两个 截然分离的过程融为一体的新途径,传统加工设备只是用于高分子粒料加工成制品,而反应 加工赋予了加工设备合成反应器的功能,这一新领域的突出特点是多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5)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目前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在此背景下,通过分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及其应用前景,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研究,从而促使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在我们的各个行业中都能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太阳耀斑是一种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耀斑的爆发伴随着高能电子的 加速,加速后的高能电子对耀斑的辐射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在这一方面所 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信息科学的理论框架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生态信息科学作为生态学与信息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 ,是人们认识和管理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有效手段 ,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该文在讨论生态信息科学产生的科学背景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生态信息科学的理论框架和生态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等问题 ,还分析指出了发展生态信息科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生态信息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中 ,我们从生态信息科学的机理、技术和应用等 3方面进行了初步阐述 ,进一步讨论了生态信息获取、管理、分析和传播等生态信息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普罗米修斯》2012,30(1):38-72
Australia's major government research agency, the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CSIRO), has recently changed its style of management. This paper traces the development of CSIRO from an institution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to a body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Australia's strategic civilian research, from an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 The problems that this change might create in disturbing the organizational balance are outlined. Possible remedies to counter-balance and stabilize the strategic bureaucratic trend are innovative forms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e strengthening of individual incentives to perform applied work, increased exposure of CSIRO scientists to external influences, and improved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CSIRO's decision-making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4.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源起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土地承载力研究可以简单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期(1970年以前)的土地承载力研究以福格特的《生存之路》和阿伦的计算公式为代表;后期则以澳大利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ECCO模型3个研究最负影响。国内则首推《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项目。文章认为,以粮食为标志的土地承载力研究仍是主流;由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日趋模式化;资源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类研究日益活跃;由粮食单一指标走向综合指标体系研究是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四大趋向。  相似文献   

15.
《普罗米修斯》2012,30(1):180-201
Diverse methods are available for evaluating benefits and costs of rural research projects. They have been developed in response to a felt need for information in a highly uncertain environment. These formal evaluation schemes are compared in an attempt to show whether any offer useful guidelines for 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earch funds. The outcome is a series of conjectures on the level of effort to devote to research evaluation, and hence on the techniques which should be used. In most circumstances encountered in Australian rural research the optimal type of evaluation would be relatively unsophisticated.  相似文献   

16.
《普罗米修斯》2012,30(1):110-118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cept of an infrastructure of human understanding and a new approach to communication research using a logic of positions. Communication is not, as is sometimes supposed, an instrument for conveying information from one point to another nor are the forms, languages, or capacity for understanding uniform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society. The infrastructure of understanding is an extraordinarily complex phenomenon which cannot be explor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Before taking investigations further in this new area it is necessary to redefine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无金属离子或其络合离子存在的对氨基苯磺酸—KB-rO_3—H_2SO_4体系的化学振荡现象的研究结果,考察了不同反应物浓度对振荡诱导期、周期和波形的影响,找出了一些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8.
作者就如何高科学标准选题谈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并介绍了自己科研究 工作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9.
制定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基础科学规划, 必须深入分析基础研究的特点,遵循基础研究的发展规律;深刻理解科学的文化传统,培育 和弘扬科学精神,大力推进学科综合、交叉与融合,对促进我国基础研究发展、提升基础科 学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例,探讨了博士后开展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及其在科研工作中的定位,提出博士后有能力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