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旅游电视纪录片是一种相对新兴的电视纪录片类型,其主要内容是记录旅游者在旅游途中的经历.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旅游类电视纪录片的代表性栏目——《行者》,探讨当下旅游类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并分析旅游电视纪录片的如何体现出人文关怀,并探讨旅游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体育纪录片是一种特殊题材的纪录片,旨在以社会的视角,关注体育对于人、对于社会的影响,体现媒体的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所以在当今社会,体育纪录片在广大受众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但是就总体而言,中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还是相对比较滞后和缓慢的,长期以来中国电视体育传播形式和内容的单一也制约了中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以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为出发点,反映"人"的生存环境、民俗风情、人文风貌等.人文关怀是纪录片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人"对自身素养、价值、观念、人文、理念的最好体现.纪录片始终将人文关怀和人本理念作为创作当中最为重要的基本理念,真实的反映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环境、责任、人文风貌等,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的关怀.如果缺少人文关怀这个理念,纪录片将失去灵魂和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斌 《采.写.编》2021,(10):144-145
无论是历史文献纪录片还是现实题材纪录片,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讲故事,但讲什么故事、如何讲故事、讲给谁听,这里面却大有学问.本文认为,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审美表征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纪实美方面,通过反映现实生活来表达时代主题.作为城市电视媒体,要积极利用纪录片这个有效载体讲好现实生活中的精彩故事,路径应该是在寻找社会热点内容、采用线性叙事结构的基础上,丰富视听传播符号.  相似文献   

5.
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走过了近百年的时光,从过去的就事论事的阐释型过渡到抚今追昔、咏史言志的反射型,这是主题的根本改变,而其中的创作手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文关怀、现实切口、平民化视角、情景再现等等,让历史题材纪录片放射出别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彭燕飞在仲国电视》(98.2)撰文,对人类学题材的纪录片进行思考。作者认为,《最后的山神》、《沙与海》、《回家》等一批作品与国际上的经典作品《北方的纳努克》、《巴卡丛林中的人们》等均在远离文明态的现代地带倾注了人类学关怀,体现了纪录片取材策略的两个转变:世界意识和真诚的受众关怀。主要体现在:1.边缘化题材本身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人类学研究的文献价值、将边缘题材置于与之共时的现代文明语境中审视,对过去时态的文明形态的现在时关注,使其具有历史的厚度和现代意义。2.边缘化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类生存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纪录片呈现出繁荣发展之势,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所提高,但从题材上看,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类纪录片占多数,而现实类题材则较少,由此,业界开始有意识地向现实题材回归。伴随我国纪录片向国际进发,现实题材纪录片也尝试着实现国际化表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个案,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灾难新闻中电视播音主持的人文关怀体现做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灾难新闻"和"人文关怀"的定义。第二部分以汶川地震为个案举事例说明灾难新闻中电视播音主持的人文关怀的体现:(一)源于"善良"的真实情感是电视播音主持人文关怀体现的内在基础;(二)准确及时的信息播报、得体的语言和尊重的态度是电视播音主持人文关怀体现的外在形式;(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弘扬人间大爱是电视播音主持人文关怀体现的职业使命。第三部分通过个案分析提出了自己对灾难新闻中电视播音主持的人文关怀体现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9.
以历史题材为主体内容的电视纪实栏目渐趋规模化,其中有诸多深层次的原因.栏目化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向观众展示历史背景的同时,注重深入细致的解读,呈现出越来越鲜明的新闻性和越来越浓郁的现实情怀,这类电视栏目的发展或许表明:将以历史题材纪录片为代表的电视纪录片纳入电视新闻传播整体架构予以重点关注,以寻求电视新闻节目类型的突破,适逢其时;将电视新闻置于当前以电视剧、综艺娱乐为主体的电视节目竞争格局中进行重点布局,以实现电视媒体社会责任的重建,适逢其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电视纪录片领域,关于人、人生、人的生活、生存、生命等等人生题材,始终是编导选择的主要题材。但在这些年制作出来的数量不少的我国人生题材纪录片中,真正闪耀着突出的人性光辉,或者充满着深刻的人性价值,并在这样一种深度上达到使观众心灵震撼、灵魂受到启迪的纪录片,其实并不太多,大多数纪录片还停留在一般记录生存现实的阶段上。这一点也许已经影响并且还将继续影响到我国许多人生题材纪录片的思想深度、人文价值。并非所有的人生题材纪录片,都要去挖掘人性价值才能深刻,但我们面对的许多人生题材,例如面对战乱、疾病、突发性灾变…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人文关怀”颇受新闻媒体关注,这是让人感动的事:我们终于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更多的关注我们人类自身了。也正因为是对人这一鲜活的个体和群体的关怀,“人文关怀”类的作品才会广受关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同其自觉的“人文关怀”意识是分不开的,而且总结优秀的纪录片,“人文关怀”是他们的共性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兴的电视文化现象正脱颖而出,这就是人文纪录片的兴起.人文纪录片不只是简单地重现历史和再现文化景观,而是将几千年以来祖先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通过电视媒介手段展现给观众.同时融人人文关怀的传播理念,使其真正承担起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10集电视纪录片--<河之南>便承担起这样的历史重任,让受众领略到了中原文化的厚重与博大精深.河南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河之南>对中原文化的审视,印证了创作者们的口号--"启动我们的文化朝圣之旅".  相似文献   

13.
电视纪录片是运用新闻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它的本质特点是新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人类生活表现。不管是现实生活题材还是历史题材,不管是社会人文题材还是科学技术题材电视纪录片都具备这一特点,符合这一原则。电视纪录片既是一种节目形态,又是一种创作形态,由此,它派生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附属内容,构成了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纪录片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价值,应该说是一切艺术的核心与灵魂,电视纪录片也不例外。特别是电视艺术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的综合体现,更复合着文学、美术、音乐等可供多元化开拓的审美空间,这就意味着它拥有着比其他单一艺术门类更加丰富的审美内涵。那么,纪录片应遵循怎样一种审美取向呢?“把握情感节奏,释放人文关怀,” 应是电视新闻纪录片追求的一种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5.
宋文凯 《视听》2022,(4):142-144
人文纪录片以人为核心,蕴藏着深厚的生活哲理和生命价值.《和陌生人说话4》通过普罗大众的平凡生活,展示现实图景下时代孤独与现实陪伴的深刻含义,进而拉近现代社会与观众的情感距离.《和陌生人说话4》在叙事艺术和美学意蕴两方面具有创新之处,在话语感受和讲述节奏上与时代相拥,注重人文关怀,呈现出人文纪录片的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16.
历史题材纪录片是将历史史实与影像语言高度有机融合的电视样态,近年来,随着纪录片行业的迅速发展,历史题材纪录片也在不断的自我突破中找寻到更具意义的生命坐标。本文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纪录片《恶魔的饱食》为例,对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当下如何体现其生命力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马梦怡 《东南传播》2014,(10):36-37
纪录片的发展需要一个独特的空间:真实,并且具有人文情怀。纪录片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是对当下生活的深入观察,是具有人文关怀的社会艺术。在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中,有创作者的观察与思考,也有农民的自我表达,这种来自于农民工群体的影像与声音尤为珍贵。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随之而来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民工面临着同一种困境:一方面因为与故土文化的深刻联系使他们对新环境文化充满疑惑和困扰;另一方面是常年在外而回归故土文化后感到陌生与不安。本文将通过对《归途列车》的分析来试探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鹏 《今传媒》2012,(10):78-79
从大的趋势来看,中国影视业已经迎来了纪录片的春天,但地方台纪录片由于重理性思辨,轻人文关怀,绝大多数纪录片栏目出现尴尬的生存困境。如何摆脱困境,地方台纪录片必须树立全新的创作理念,关照这个时代人的基本思想,以平民的视角、平实的内容、平和的语言,让节目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彰显出来。要用最新的纪录片创作理念把"人文关怀"贯穿于节目生产的全过程,要以观众为本,与之建立起平等对话与双向交流的关系。才能在纪录片中体现出"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2018年我国电视纪录片播出44.67万小时,比2017年(35.10万小时)增加9.57万小时,同比增长27.26%;纪录片国内投资额23.77亿元,比2017年(17.42亿元)增长36.45%.①国家政策与资金亦极大地推动了国产纪录片的生产创作,一大批反映时代面貌、充满人文关怀的优秀纪录片纷纷涌现.  相似文献   

20.
陈玲  王淑弘 《东南传播》2012,(8):176-177
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是上半年纪录片收视中的宠儿。本文就该纪录片热播后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分类,浅析了其报道中的传播学规律,并就《舌尖上的中国》朴素的人文关怀特点进行了题材和拍摄编辑上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