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南方农牧交错带内,不同地形因子影响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分布情况.采用DEM数据和MOD17A3H遥感数据,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南方农牧交错带内不同海拔、坡度、坡向下的植被生产力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研究区域整体来看植被NPP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2)研究区域内南坡NPP最大,东坡NPP最小;(3)在大于35°的坡面,所分布的植被NPP值最大;(4)从海拔分级来看,在小于3 400 m的海拔范围内,NPP较高的坡面多分布于北坡和东北坡;而在大于4 000 m的海拔范围内NPP较高的坡面则多分布于西南坡.(5)在小于4 600m的海拔范围内10°35°的坡面植被NPP值较大,海拔高于4 600 m时,0°35°的坡面植被NPP值较大,海拔高于4 600 m时,0°3°的坡面植被NPP值最大.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OS/MODIS遥感数据,对2000~2011年间黄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植被NPP年平均值在2000~2011年期间总体呈增加趋势,从2000年的210.5 g C/(m2·a)增加到2011年的230.0 g C/(m2·a);黄河流域植被NPP 12 a平均值从北向南呈逐步增加趋势,NP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4.5~1129.5 g C/(m2·a),均值为236.5 g C/(m2·a),且主要集中在0~200 g C/(m2·a)和200~400 g C/(m2·a)之间,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2%和42.4%;黄河流域植被年NPP在12 a间的整体变化表现为增加态势,NPP变化趋势为增加的主要以轻微和中度增加为主,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40.26%和14.56%;NPP基本不变的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38.37%;NPP变化趋势为减少的主要以轻微减少为主,约占流域总面积的3.77%.总之,研究区NPP增加的面积远高于NPP减少的面积,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分析都坝河流域地质灾害致灾环境因子,以1∶50 000地形图为基本资料建立DEM,选取流域的宏观及微观地形因子,通过均值变点、相关系数矩阵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最佳地形因子及最佳统计窗口,最后进行流域地貌类型识别.结果表明:(1)都坝河流域的最佳地形因子为地形起伏度、高程、坡度变率和平面曲率,累积解释率达到80%,且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窗口为18×18(0.291 6 km2);(2)都坝河流域可划分为8种地貌类型,其中以小起伏中山、小起伏亚高山、小起伏低山和中起伏低山地貌类型为主,占比为76.33%.该研究结果揭示了都坝河流域的地貌类型空间分布,对生态环境治理、灾害防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地貌类型划分多是基于单一或固定的地形因子进行分析,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采用30m分辨率的SRTM DEM,利用Arc GIS 10.1软件平台,采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了南阳市地势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面积27×27(0.6561km2),选取海拔高度、地势起伏度、坡度变率、地表粗糙度、高程变异系数、地表累计曲率6个地形因子,运用Iso聚类工具和最大似然法分类工具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合并零星图斑,完成了南阳市5种地貌类型的自动划分.  相似文献   

5.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当前脆弱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利用2008-2017年MODIS数据和CASA模型估算了雪宝顶区域近10aNPP,并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重标极差(R/S)分析预测了NPP变化趋势,相关系分析分析了区域NPP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雪宝顶区域NPP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呈东高西低;(2)近10a雪宝顶区域年均NPP值为398.34 g Cm~(-2)a~(-1),整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下降,下降面积占区域95.7%;(3)雪宝顶区域未来大部分区域呈现上升趋势,占区域总面积的58%;(4)在年际尺度上,NPP与太阳辐射呈现正相关,且所有地表覆被类型均与太阳辐射呈正相关.该文对雪宝顶及其周边区域NPP的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SRTM DEM(90m×90m空间分辨率)数据,运用Arc GIS10.1,通过均值变点分析法得到了研究区域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窗口大小为19×19栅格,面积为2.92 km2.提取研究区域地形起伏度与海拔高度数据,作为地貌形态划分的依据,找出南阳市低山丘陵区域.结合南阳市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将坡度作为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地形因子,衡量水土保持能力的主要参考指标,结合《南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应县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分析南阳市的土地利用状况,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复杂,不同立地类型内的光温水热等基础环境条件的异质性影响了植物群落组成及植物多样性。该文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吴起县为例,取自然恢复流域进行调查试验,探究本地区植被恢复中的地形影响机理。试验运用植物样方调查法,针对退耕封育流域不同立地条件下植物群落组成及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阴坡和半阴坡主要由铁杆蒿,茭蒿和百里香群从组成;而半阳坡和阳坡主要是由铁杆蒿,冷蒿和针茅群从组成。坡向对于植物群落多样性各指数的影响显著(P<0.05),但坡度影响几乎都不显著(P>0.05)。缓坡条件下多样性指数变化为半阴坡>阴坡>阳坡>半阳坡;陡坡条件下各指数变化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浅沟的植物群落有小型灌木出现,物种丰富度为1.77,比对照坡面高了0.03,地上生物量为0.1077kg/m2,比对照坡面高0.036kg/m2。说明在植被恢复重建中阴坡和浅沟微地形的自然演替速率更快。  相似文献   

8.
《商洛学院学报》2016,(6):71-75
为了获取丹江流域万年尺度水文数据,对丹江河谷进行深入的野外考察,在上游竹林关段发现夹有四层古洪水滞流沉积层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采用"厚度-含沙量法"恢复丹江上游竹林关段四次古洪水洪峰水位,运用Arc GIS耦合HEC-RAS模型法恢复洪峰流量。结果表明,水位为404.4412.5 m,流量为8 570412.5 m,流量为8 57023 350 m3·s-1。在同一河段利用2010年7月现代大洪水遗留水位痕迹恢复其流量,与实测数据相对误差仅为2.91%,这充分说明采用该模型恢复丹江上游竹林关段全新世古洪水洪峰流量是准确的。研究结果使得丹江流域水文序列从数十年实测数据延伸至万年尺度,获取了全新世四次特大洪水水位和流量数据,对丹江流域的洪水管理、开发、治理、调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UiO-66及其衍生物UiO-66-NH2、UiO-66-COOH,比较三种材料对La(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25℃,La(Ⅲ)初始浓度100 mg·L-1,pH=5.0条件下,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UiO-66-COOH(23.5 mg·g-1)>UiO-66(2.0 mg·g-1)>UiO-66-NH2(1.9 mg·g-1).UiO-66-COOH对La(Ⅲ)的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符合Evolich动力学曲线,吸附过程符合Redlich-Peterson等温线模型,表明UiO-66-COOH对水中La(Ⅲ)的吸附为单层形式.Zeta电位和XPS分析结果表明UiO-66-COOH吸附La(Ⅲ)的机理以静电吸引为主,还包含离子交换作用.循环实验表明,UiO-66-COOH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循环3次吸附效率仍高于60%.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1.(2011年辽宁卷·文12)已知函数f(x)=Atan(ωχ+ψ)(ω>0,|ψ|<π/2),y=f(x)的部分图像如图1,则f(π/24)=()A.2+31/2 B.31/2C.31/2/3 D.2-31/2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地形地貌条件、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水动力条件等方面对宁波某地丘陵区台风诱发群发性坡面泥石流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揭示该区坡面泥石流具有流域规模小、流程短、隐蔽性强的特征,通常发生于地形坡度3045°、具有一定厚度残坡积层的陡坡地。其成因机理主要是松散土体遇持续强降雨作用,先发生浅部松散层滑坡,进而在动水压力作用下滑坡体顺陡坡表面下泻造浆形成坡面泥石流。通过对该坡面泥石流的分析以期为宁波乃至浙东丘陵区类似坡面泥石流的防治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一、考点解读(一)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高低等对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影响例1图1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从总体上看,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的特点是()A.西部高,东部低B.南方高,北方低C.从南向北递减D.从北向南递减(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地势C.地表植被D.人类活动【解题思路】第(1)题,据图示不同地区年太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省博罗县流域为例,在GIS与RS技术支持下,利用气象数据、土壤数据、DEM数据、植被覆盖与土地利用等基础数据,对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各因子进行量化分析与强度分级.结果表明:1)2021年博罗县域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9 721.24 t·km-2·a-1,总体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年侵蚀量892.61×104 t,其中剧烈等级土壤侵蚀量占到总侵蚀量的54.70%;6个侵蚀强度等级面积大小依次是微度>剧烈>轻度>强度>极强度>中度;2)石湾镇及园洲镇属微度,而西北部及东中部山地丘陵区的罗浮山、横河镇、公庄镇、柏塘镇及泰美镇等区域土壤侵蚀较为严重;3)土壤侵蚀量与坡度存在明显正相关,每增加一个等级,平均侵蚀模数呈增大趋势,而且增大幅度较大;有林地的面积为52.64%,其土壤侵蚀量比重占45.08%,而裸地虽然面积比重仅占0.45%,但其土壤侵蚀量却占到总土壤侵蚀量的6.41%,属于激烈侵蚀等级;4)植被覆盖度小于20%和大于65%的区域土壤侵蚀面积高达26.78%和24.57%,其他植被覆盖度级别下的土壤侵蚀面积变化不大;植被覆盖度20%~65%之间的土壤侵蚀面...  相似文献   

14.
<正>题目如图1,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31/2/2,以椭圆C的左顶点T为圆心作圆T:(x+2)2+y2=r2(r>0),设圆T与椭圆C交于点M与N.(1)求椭圆的方程;(2)求→TM·→TN的最小值,并求此时圆T的方程;(3)设点P是椭圆C上异于M,N的任意一点,且直线MP、NP分别与x轴交于R、S,O为坐标原点,求证:|OR|·|OS|为定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ACE(土壤呼吸自动监测仪)对南阳盆地地区裸地土壤呼吸进行日变化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呼吸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多峰状曲线,最大值和最小值在10:3016:30之间波动,呈不稳定状态,白昼的起伏变化大于夜间.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的出现时间与土壤表层温度不同步.土壤呼吸日变化主要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光合有效辐射等因子的影响,其中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利用碳排放测算模型和ESDA等方法对滁州市19902011年间碳排放的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滁州市碳排放总量总体上可分为快速增长,波动增长,增速反弹回升期,缓慢增长期等四个变化阶段;滁州市人均碳排放、碳排效率总体均呈现增长的趋势,而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同期碳排放空间分布类型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研究最后提出推进滁州市碳减排的对策建议,该结果也可为低碳城市定量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菌渣与化肥的配施效应,以脐橙园为研究对象,研究菌渣与化肥配合施用对脐橙园土壤理化性质、脐橙产量和果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菌渣与化肥配施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不施肥(CK)相比,其他5个处理(T1:100%复合肥,T2:100%菌渣,T3:75%菌渣+25%复合肥,T4:50%菌渣+50%复合肥,T5:25%菌渣+75%复合肥)组的土壤pH值从4.41提高到4.70~5.87;有机质含量提升77.65%~270.59%;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随着菌渣施用量增加先升后降;全钾和速效钾最大值均出现在T2组,分别为117.27和238.70 g·kg-1.(2)菌渣与化肥合理配施可提高树体营养成分,其中T4,T2,T3分别对树体的N、P、K含量影响最为明显。(3)菌渣与化肥合理配施有利于提高脐橙产量和果品品质,其中T4组单果增幅最大;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2>T3>T4>T5>T1>CK;糖酸比T4>T2>T5>T3>T1>CK.除此之外,菌渣与化肥配施还能降低脐橙总酸含量,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