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定是诉讼中一种特殊的证明方法,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的常态联系是其逻辑基础,通过推定的适用降低诉讼中社会总成本的支出从而增加社会整体福利则是从经济理性的角度赋予其正当性。但推定在刑诉中的适用要遵从无罪推定原则、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同时由于推定的或然性,在刑事诉讼中必须和其他刑事证据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2.
推定是诉讼中一种特殊的证明方法,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的常态联系是其逻辑基础,通过推定的适用,降低诉讼中社会总成本的支出,增加社会整体福利,从经济理性的角度赋予其正当性.但推定在刑诉中的适用要遵从无罪推定原则、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同时由于推定的或然性,在刑事诉讼中必须和其他刑事证据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通称的“无罪推定原则”戴着假面具,造成了理论的混乱和实践的困惑。为消除混乱和困惑,应尽快彻底摘除其假面具,还之以“无罪假定原则”的真面目,以更好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无罪假定原则的价值在于警示追诉者不要冤枉人。酌定不起诉是无罪假定原则的例外。无罪假定原则并不排斥必要的适当的有罪推定和无罪推定。真正的无罪推定原则是:对不能证明有罪的被追诉者,应当推定无罪。  相似文献   

4.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证明责任上并没有实行倒置,证明责任仍是由控制方承担,有些观点混淆了辨护权的行使与证明责任的负担。立罚并不存在有罪推定问题,更无从论及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背反。认为该罪属于有罪推定,且有违无罪推定原则的观点是将事实推定等同于推定犯罪,有罪推定,而且未能认清本罪的犯罪构成,对本罪的特性亦缺乏了解。  相似文献   

5.
无罪推定原则已被许多国家和国际条约视为刑事诉讼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刑事诉讼法已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精神,但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我国应完善无罪推定原则,确立被追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主体地位,做到司法公正和程序正当,真正保护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我国公民的人权。  相似文献   

6.
从国外的立法经验来看,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渊源包括内国法渊源与国际法渊源.其内国法渊源首先是宪法性渊源,其次才是刑事诉讼法渊源;从无罪推定原则的内涵可以看出.有关无罪推定原则的具体法律制度包括基本制度与派生制度两大部分。只有当我国在宪法中增加了有关无罪推定原则的规定.在刑诉法中构建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律制度与派生制度两大体系之后,我国才真正建立了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7.
推定是在部分案件事实不能证明的情况下,依据逻辑关系或者司法理性,确定案件待证事实为真的过程。推定不是证明,但是,它是以控方的证明和嫌疑人的抗辩为基础的。从本质上看,推定不仅仅是一种逻辑思维过程,还是逻辑思维与司法理性相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文学语言是独特的审美意象符号,打破常规语言逻辑和理性逻辑,在陌生化、语言的情 感功能及象征三方面表现出赵越特质,实现文学对现实真正明晰、理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推定是指根据已知的事实,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知的事实所进行的推理和确定。推定可分为刑事推定和民事推定、实体推定和程序推定、绝对推定和相对推定、事实上的推定和责任上的推定。刑事推定有利于人权保障,当慎之又慎,民事经济案件的审理中推定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律实践中重视对法律推定的研究,对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帅 《华章》2013,(19)
无罪犯推定原则是形式诉讼法原则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我国现行的《刑诉法》中比较全面的把握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内在涵义和具体特征,并确认了它在行事诉讼法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保障公民人权的法律基础,具有极其崇高的法律指导地位,成为一项各国普遍承认的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仍没有建立完整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若要建立以套完整法律体系,体现法律以人为本的思想,确保我国公民的人权地位,必须要确立我国完整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诉法第12条规定“未经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种否定式表述只是禁止了有罪推定。而无罪推定的关键是在禁止有罪推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无罪的法律状态。我国刑诉法的修改应与国际通行表述接轨,采用“推定为无罪”或“视为无罪”等字眼准确表述、真正确立无罪推定原则,为人权保障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体现的程序本位理念在我国处于“无根”栽培状态,从而导致了民事诉讼法律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分野。两种逻辑所代表的两种秩序间的冲突源于不同的哲学基础、不同的利益考量与分享。因此,问题的解决以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价值基本准则的利益分配为核心是两种逻辑整合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逻辑的角度对常态联系、例外联系、中立联系、必然联系作出了明确的区分,指出了它们各自在诉讼证明中的不同作用,因而科学地阐明了为什么必须以常态联系作为推定的逻辑依据这一基础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立了推定适用的基本条件,这些内容就是推定与其他相关概念区分开来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论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罪推定原则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时期有罪推定刑事司法制度的历史产物,现已成为法治国家刑事诉讼民主、明的重要标志。其作为刑事诉讼的一项法律基本原则,价值取向是保护公民基本权利,要求控诉方承担刑事证明责任,刑事程序的设计与运作应具有正当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法治无论是从历史来看,还是从逻辑来看,都是立法、司法、守法三个环节的统一体,而法治的前提是良法。只有符合当时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的法律。才是良法;良法的确立需要民主,需要立法者理性的法律意识;中国的良法是时代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契合。  相似文献   

16.
《公孙龙子》,特别是其中四篇对话体文章所表现的思路和方法,对高等院校的逻辑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公孙龙子》崇尚科学、关注理性的精神在与中国传统主流哲学的抗争中表现的顽强生命力,展现了逻辑的价值和意义;以自然语言为中介,探讨逻辑学说的思路,是逻辑课程应追求的方向;借助一定话题,形象、生动地展示逻辑思想,是提高罗辑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守法状态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守法不是主体被动地遵守法律的消极状态,更不是作为违法的对应面而被推定的一种可能或隐形的状态,它是主体在个体—社会的互动博弈过程中,基于理智的成本分析和选择的积极行为状态;它也不是将法律“依据”当成亦步亦趋的机械行为,而是依据法律设置的权利义务空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充满个性活力和创造性的积极行为。  相似文献   

18.
动物与法历来有着化上的不解之缘。在中外法律思想史上,人们喜用各种动物以及相关的故事来阐发自己的法律思想和主张,用形象有趣的譬喻箴言来解说深奥艰涩的法学理念。有的作象征式解说,有的作寓言式的解说,有的作隐喻式解说,这些解说渗透到法学本体论、价值论、工具论、目的论、运作论及通变论等各个层面中,从而使得法学的理性思维获得一种鲜活的感性语境,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法律化。当然,这种法律化也有其黯淡的一面,表现为缺乏逻辑实证与规范分析,因此我们面对这种化,还应结合法学发展的理性成果去批判地审视它。  相似文献   

19.
教育变革社会的过程遵循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即“知识-社会”逻辑、“理性-知识”逻辑、“教育-理性”逻辑。根据这些逻辑关系,教育变革社会的方法表现为:通过教育变革实现理性变革;通过理性变革实现知识革新;通过知识革新实现社会重建。  相似文献   

20.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一项国际通行的刑事法治原则,它在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功不可没,故而有人将其与罪刑法定原则并称为刑事司法的两大基石。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吸收了该原则的一些合理内核,但并不全面,我们应当在法律观念、诉讼形式、法律制度等方面加以完善.以期在我国刑事诉讼中最终确立真正的无罪推定原则,使刑事诉讼制度能够更好地保护人权,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