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根文化     
《新上海档案》2006,(7):31-31
严莉燕在2006年第3期《上海文化》撰文介绍:“草根”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源》里面都找不到。它是直译自英文的grassroots,据说19世纪的美国,正浸于淘金狂潮,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是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现在很多人都赞同,草根,一是指和政府或者决策者相对的势力,我们平常说的一些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都被看作“草根阶层”。另一种含义是和主流的或者是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活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草根新闻评论是相对于主流新闻评论和"公共知识分子"的精英新闻评论而言的,它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充满着平民气息,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草根新闻评论能在当今社会中兴起并且快速发展,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草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1.“草根文化”的内涵追根溯源,“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roots,始于19世纪的美国,彼时美国正沉浸于淘金狂潮,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于是,后来当“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之后,这个词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grassroots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1)群众的,基层的;(2)乡村地区的;(3)基础的,根本的.因此“草根化”又常被认为等同于平民化,大众化等等……  相似文献   

4.
山寨文化:Web2.0时代的草根狂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凌 《新闻界》2009,(1):108-110
本文关注了最近流行的山寨文化,指出它是民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为商业资本及主流意识形态所操纵的大众文化有着本质区别.第二代互联网是山寨文化流行的技术基础,精英对传播渠道的垄断和草根表达意识的觉醒是其社会基础.从政治学视角观察,山寨文化是弱势者对强势者进行战术偷袭的一种方式,而强势者一直在努力对弱势者进行收编.以山寨文化为代表的民间文化方兴未艾,而主流文化也应该多从民间汲取活力.  相似文献   

5.
"草根"一词来自于英语词汇"grass roots",李北达编译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解释为:群众的,基层的;根本的.①杜骏飞认为"草根"在广义上具有两层含义,一种含义为是以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为代表的"草根阶层";另一种含义是与主流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民间习俗、市民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6.
“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草根”一说自引入社会学领域,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同样草根一词在当今网络时代拥有了越来越显赫的地位。众多无名之辈通过互联网成了网上的名人。也许有人会说,草根始终是网络媒体中的匆匆过客,他们如流星般璀璨,却迅速消逝于瞬息万变的媒体大潮中。但是,无法否认“流星雨”的美丽与价值,就在不经意问,草根文化破茧而出、跃然眼前,成为这个时代颇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草根新闻评论是相对于主流新闻评论和"公共知识分子"的精英新闻评论而言的,它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充满着平民气息,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草根新闻评论能在当今社会中兴起并且快速发展,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草根新闻评论促使理性公民形成,同时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病,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解决,面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现象,基于情感的判断会使民众容易发牢骚,愤世嫉俗或灰心丧气,而理性公民会基于理性思考,客观看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臧燕 《声屏世界》2008,(1):18-19
当下中国呈现着三种文化并存的文化格局,即“主流文化”、“走向边缘的知识分子文化”和“以中性面目出现的市场文化”,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然而,在后工业社会,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及大众传播的无处不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曾经的界限分明与格格不入渐趋模糊。  相似文献   

9.
博客新闻化是博客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的,是博客优秀的传播方式必然带来的。比如美国博客“德拉吉报道”,在新闻方面曾经被美国社会刮目相看,有些新闻比其它大媒体更快更准确。而且因为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很低,博客标志着精英文化向草根文化的过渡,开创了一个全民写作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草根”的说法产生于19世纪美国“寻金热”流行时期,现在引申为“普通人的、民间的、平民的”等意思.草根是非官方的,当下他们通过网络开展的监督是非制度性的,是自下而上的监督.伴随着公民意识的蓬勃生长,在介于政府与个人之间的社会公共领域,民间社会已经出现了一支与政府互动进行社会治理的“草根力量”.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社会整体结构被资本强势逻辑捆绑的时代主流话语中,文化被残忍地肢解成为了一个与资本、权力、地位等社会精英符号相同质的概念,在传统公共领域中曾被作为底层民众自发培育的草根生存型文化在由资本暴力控制的工业化和商品化消费型文化链辐射下,也注定走向了产业化的草根消费。由此,草根文化的关注主题不再是底层疾苦,而是更符合流行趋势和市场口味的庸俗文化(美其名曰"时尚文化"),草根文化本来意义上对底层民众的生存  相似文献   

12.
提出“EPS循环说”的美国学者梅里尔和洛温斯坦认为,人类文化发展史若以传播方式来划分,大致可分为精英文化(E)、大众文化(P)、专业文化(S)三个阶段.目前普遍认为,文化发展已处在大众文化阶段的尾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即将带领人类文化跨入第三阶段:专业文化阶段.  相似文献   

13.
“山寨文化”应当与现今的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草根文化被广大群众接受,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句非常有名的哲学观点“存在即真理”,尽管这句话有唯心主义的倾向,但我对这句话仍然情有独钟,因为我常常相信一个事物既然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和土壤。山寨文化是相对于那些在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而言的,它以更加大众化的品味迎合了广大群众对娱乐文化和娱乐产品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当自拍遭遇网络,无数个体的影像在网络上被展现,创造着"网络自拍亚文化",承载着网民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是一种新的表达和沟通方式。网络自拍文化在各种力量的博弈中发展,草根对抗精英,女性主义对抗传统男性主流文化,网络自拍文化解构主流文化,还是被主流文化所收编?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解读网络自拍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剖析其中各种力量的博弈和对抗,展望网络自拍文化的前景和未来。  相似文献   

15.
大众媒介之于草根文化的大行其道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它是草根文化孕育的“羊水”与成长的“天堂”.对于草根文化来说,网络媒介又为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繁衍生息便利.然而,当草根文化借助网络媒介的无远弗届溢出传播伦理合法性边界之际,人们若不对此保持足够警惕与反思,必然导致构建美好文化家园之梦破灭.  相似文献   

16.
王慧 《网络传播》2008,(1):44-45
“网络文化的‘车子’上无所不装;无论是传统的经典名著还是当代网络草根文学都可以装载;网络媒介应该传播什么,大众应该接受什么,不再由少数精英说了算。网络传播者的多元化,使网络成为多元文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视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既是艺术事业 ,又是文化产业 ,然而 ,电视剧的产业经营 ,决不等于企业化和商业化、市场化。电视剧在西方诞生时具有的现代大众文化品格 ,在中国已经发生异变 ,呈现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和大众文化多元共存而又相互对峙、相互较量的景观。以维护国家与社会中心意识形态权威地位的官方主流文化对大众文化的越轨行为和负面影响所进行的强势管理和大力控制 ,以启蒙为传统、以高雅艺术为执着追求的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劣质产品和病态思想理论及其颠覆性所进行的严肃批判和扼制 ,都有益于电视剧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是先进文化前进的需要 ,不能说成是“文化保守主义”、“反市场化”。虚构当今“中国主流电视剧”的特点是什么“政治娱乐化”和“娱乐政治化” ,或者“娱乐电视剧主旋律化”和“主旋律电视剧娱乐化”的神话 ,正是西方现代大众文化思潮盲目乐观的表现。发展中国主流电视剧的文化策略是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完美统一。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电视剧要坚持“民族性”和开放的姿态 ,并且坚决反对和防止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 ,保护自己的“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主流”传媒,虽然不乏对失业民生的报道,但总体上一向以不可抗拒强势标榜体制优越、国富民强,且有时据此对别国横加指责.然而,2011年7月底,美国债务危机发生,让美国更多民众幡然醒悟,目前协议虽然避免了违约,但巨额债务问题并没有解决.①甚至,美国军方也担心拖欠军饷.②其实,关于美国金融经济内幕状况,美国“民间”舆论场中早有与“主流”传媒大相径庭的悖逆.这一方面说明美国“民间”舆论场中,敏锐而有洞察力的人士大有人在,一方面表明美国这次债务危机并不偶然,实乃必然.  相似文献   

19.
黄清 《东南传播》2011,(4):12-14
伊尼斯(Harold A.Innis)认为,媒介的物理特性决定其偏向时间或空间,特定的偏向催生新的文化;偏向及其局限性使得这种文化形成特定群体的权力垄断;理想的传播格局是时间偏向与空间偏向相互制衡,从而为帝国的稳定打下基础。基于伊尼斯的传播偏向理论,网络的技术特性容易使草根阶层掌控话语权,形成草根偏向并催生草根文化;而传统媒体的技术特点则有利于精英阶层掌控话语权,导致精英偏向并产生精英文化。当一种偏向演变到极端时,就会破坏文化生态,从而阻碍社会的协调发展。合理的应对措施是促进网络的草根偏向和传统媒体的精英偏向相互制衡,并在和谐共存中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成文 《出版广角》2015,(15):37-39
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究竟如何走出去,走出去之后如何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并对之产生影响,国内学界对此却远没有达成共识.华裔作家(尤其是美国华裔作家)及其作品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获奖喜讯频传,在受到所在国家主流文化肯定的同时,海外华裔的文学创作日益发挥巨大的文化影响力,这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契机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