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型国际会议上口译译员的错译和漏译现象缘于输入量大于译员的脑力总量。在高校口译课程中,通过大量的"影子训练",强化可理解性输入,同时合理运用非自然输入和情感因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口译能力。  相似文献   

2.
视译(视阅口译)是口译的重要训练环节,也是提高流畅表达的常用手段。但英汉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又给译员带来了不少挑战。为了达到连贯通顺的效果,译员必须学会断句,同时要善用各种手段以衔接各断句单位。本文从视译实例出发,探讨如何运用衔接促进视译的流畅表达。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是根据关联迁移理论,从EAP视听说到英语口译进行正迁移的口译操作增效研究。其目的是检验学生译员通过EAP视听说对口译的关联迁转效应,使之进行增效口译。本研究者对教授的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选修课5个班级的147名本科学生译员进行了交替传译实验研究。以跟踪实验法、比较法以及SPSS统计法做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EAP听对学生译员的听具有关联和整体预设功能,使他们在听SL信息时听觉神经再度被激活,对SL信息的迁移输入作用凸显;EAP说对学生译员TL的输出表达具有相关和整体预设功能,使他们在TL信息编码和表达时话语神经再度被激活,对TL信息的输出迁移效果突显。因此,EAP视听说对学生译员的口译产出具有关联、迁移和教学预设之效。  相似文献   

4.
路玮 《现代英语》2023,(14):87-91
作为口译产品中的一种特殊表征,副语言的存在影响口译质量,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口译策略。文章基于自建语料库,对比分析学生译员与教师译员英译汉视译产品中的副语言信息,包括语速、填充词与段首停顿三个指标。研究发现,学生译员段落语速与平均语速差距大于教师译员的表现;资深译员倾向于使用策略性填充词“呢”,且在段首停顿中更多采用补充性衔接的停顿方式。  相似文献   

5.
视译是口译中的一种形式,也常常被称为带稿同传,对时间及反应速度也有着极高的要求。被动语态在英语中使用范围很广,有些较长的带有被动语态的句子往往会给视译译员造成困难。因而,掌握一定的技巧会大大提高视译的效率从而保证视译的通顺、正确。  相似文献   

6.
口译形成性评估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译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度、译语发布的流利程度、交际策略使用的灵活程度等进行一次性评估,但口译质量受制于具体交际语境下相关任务的要求、译员重构的译语语篇及翻译操作过程中的应对方法等。"一考定成绩"难免有失偏颇,而且教学双方都无从了解技能掌握和提高的轨迹。本文拟讨论通过建立小型视译练习语料库,对由学生自己誊写和分析的译语语料进行有关断句、停顿、衔接问题的标注,再对这种小型语料库进行分析,藉此了解学生视译技能发展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实证研究表明,这种动态的、有的放矢的口译形成性评估能及时提供反馈并提高教学训练绩效。希望此研究能对口译教学改革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传统译论影响下的口译训练模式多以文本为中心,鲜少关注译员。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译员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转换能力需求不断提高,生态翻译学的“译者中心”观点应运而生,强调发挥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译员中心地位,这对口译培养模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启示。文章研究生态翻译学在口译训练模式中的诠释,探索通过口译生态环境模拟课堂提高译员在真实口译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视阅口译融阅读理解、断句分析和灵活表达等技能于一体,要求译员边读边译,是口译中的重要训练环节,也是一种有效考查应试者断句及流畅表达能力的手段。本文介绍了视阅口译区别于其它类型口译的基本特点,阐述了视阅口译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所需技能,并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总结提炼出了一套切实可行、循序渐进的技能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9.
口译与笔译不同。既有很强的现场性又要求译员具有相当的心理素质和现场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通过营造口译氛围并辅之以正确的评估手段,帮助学生完成向一个合格译员转变的心理准备过程。结合亲身教学和口译实践的经历,对口译教学和口译人员的培训提出一些设想,目的是抛砖引玉,以期与有志之士共同探讨我国优秀口译人才培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口译中译员的整体意义传递是口译质量评估中的要素之一。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域下的元功能理论,聚焦概念意义下的及物性,人际意义下的情态动词、人称代词,语篇意义下的衔接等研究变量,并利用UAMCorpusTool语料库工具,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考察三名职业译员与一名学生译员的英汉口译过程,探讨译员在口译中的意义协调过程,旨在拓展口译意义研究的内容和视角,并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口译意义研究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20.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