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采用活性碳对木糖醇发酵液的脱色条件研究基础上,研究吸附脱色动力学.通过理论推导及实验求证,确定活性碳对色素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公式.通过线性回归得Langmuir公式C=-0.0199 (3.55×10-3)×(C/q),相关系数r=0.984,吸附平衡常数b=50.3m3/cu,最大吸附量qm=3.55×10-3cu/kg.由多元逐步回归求得吸附平衡方程为C=1.900 0.0002770t-0.18413t.由试差显示差分法求得,当C0=1.908cu/m3时,颗粒内部扩散模型中的D′e=7.8×10-13m2/s.  相似文献   

2.
红霉素发酵液大孔树脂法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大孔树脂对红霉素发酵液的脱色作用,详细研究了工艺条件对树脂脱色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以1.0BV/hr的流速进行吸附时,D293树脂对红霉素发酵液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处理量为10BV时,脱色率为68%;并对树脂再生条件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里氏木霉液体发酵产生的粗纤溶酶液中含有许多的色素物质,这些色素物质在酶的分离提纯中会污染色谱分离填料,严重影响填料的分离度和使用寿命.选择D301和D296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碳和高岭上作为脱色介质,对粗纤溶酶液进行脱色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树脂的反离子采用CI-1型时,D301和D296离子交换树脂可以用于粗纤溶酶液的脱色,按脱色过程对目标纤溶酶还有一定的提纯作用。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法提取灵香草浸膏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以超声波法对灵香草浸膏进行提取的试验,研究提取频率、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对浸膏得率的影响,确定提取灵香草浸膏的最佳条件后,对所得粗产品进行脱色试验,优化出租浸膏脱色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灵香草浸膏的最佳条件是在80%乙醇中以提取频率65kHz进行超声波提取3次,提取时间为1.5h,温度为85℃,灵香草碎段为2--4cm;浸膏脱色的最佳条件是加95%工业乙醇沉淀至乙醇质量分数浓度85%后,用与原料质量比例为25%的活性碳脱色。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灵香草浸膏的得率为20.5%。  相似文献   

5.
灵芝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温度、酸碱盐介质对灵芝多糖提取的影响以及活性碳脱色对灵芝多糖吸附的影响 .实验表明 ,用醚醇将灵芝子实体粉末回流提取之后 ,用 90℃的热水浸提二次 ,再用质量分数 1%的碳酸钠溶液浸提二次 ,可将灵芝多糖及其它有效成分充分地提取出来 ,适合食用菌产品加工之用 .  相似文献   

6.
活性碳载SnO2电解催化氧化偶氮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活性碳负载SnO2的半导体电极电催化氧化偶氮染料废水.研究了负载电压、pH值、温度等因素对甲基橙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该方法用于处理含偶氮染料浓度大、酸碱度大且含有一定盐含量的印染废水,可以不经稀释或中和调节等预处理而直接脱色;其电极材料也可以重复使用,而且甲基橙的最终降解产物为CO2、H2O和NH,等无毒产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其脱色率可达99.6%以上.  相似文献   

7.
一、玉米芯的选择:玉米芯分红、白两种。红色玉米芯加深木糖醇的色泽,增加脱色碳的消耗,加大成本,所以最好选用白色玉米芯作原料。同时要搞好原料的保管除杂工作,严防雨淋、霉烂,尽量减少风沙尘土等污染。在投入水解之前,要经过筛分,如能采取水洗处理则更好。二、...  相似文献   

8.
谭玉龙 《课外阅读》2012,(24):52-54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木糖醇从一个陌生的名词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保健品甚至是药品。于是,在一夜之间,所有超市的口香糖全部变成了"木糖醇版",人们已经习惯随时嚼上一片木糖醇口香糖,似乎它既清新口气又有益健康,大家津津乐道于木糖醇对龋齿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同时也期待有一天糖尿病人同样可以大吃甜食。直至近期陆续报道的因为食用木糖醇而导致腹泻的例子,人们才不得不重新审视木糖醇。那么,你究竟知不知道每天在嘴里  相似文献   

9.
发酵液有效磷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有效磷含量测定值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以便获取快捷准确地评价磷细菌的解磷能力的方法,进行有效地筛选。实验证明反应液最大吸收波长在720 nm左右;发酵体积、加入活性碳与否、反应液的pH值等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这样在筛选时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超声波处理20 min效果明显;在用50 mL容量瓶进行定容时,取样体积以2.5 mL为宜。对发酵液进行离心效果更好些,但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静置后取上清测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去除水中的重金属,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铁并负载在烧结活性碳上,比较不同纳米铁/烧结活性碳原料配比的负载效果,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和断面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纳米铁/烧结活性碳原料配比所制成的纳米铁烧结活性碳对Pb~(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纳米铁粒子较均一地分布在烧结活性碳的表面及孔内;不同的原料配比对Pb~(2+)的吸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纳米铁/烧结活性碳最佳配比为1.8 mmol/g;最佳配比所制备的纳米铁烧结活性碳在投加量为2.5 g/L,吸附时间120 min时,Pb~(2+)的去除率可达到48.8%,对Pb~(2+)的吸附量达195.2 mg/g。  相似文献   

11.
以实验中发现的一株细菌(ZXK)为材料,通过摇瓶发酵的方法获得其发酵液,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菌体和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小麦赤霉病菌病菌Gibberella zeae,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 Uacingulata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等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ZXK菌体及其发酵液对7种病原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ZXK发酵液能够完全抑制苹果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对棉花黄萎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也达到了90%以上;发酵液经离心、过滤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仍具有生物活性,其中以高压蒸汽灭菌处理的发酵液样品的抑菌活性损失最大.  相似文献   

12.
庆大霉素发酵液的分离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从发酵液中提取庆大霉素的方法,获得具有一定纯度的庆大霉素分析样品。采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利用离子交换法从发酵液中提取庆大霉素,探讨不同条件对庆大霉素收率的影响。确定最优的提取条件为:发酵液pH2~3,吸附时间2 h,解吸剂浓度5%,解吸剂流速0.4 mL/min。经HPLC测定,发酵液通过离子交换法分离提取后,庆大霉素纯度由50.7%提高到92.5%。离子交换法适用于庆大霉素发酵液的分离提取,提取液纯度达到药物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微生物蛋白酶的发酵水平,从豆豉中筛选蛋白酶高产菌株并研究其产酶条件。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摇瓶发酵法进行筛选,获得一株蛋白酶高产菌株DC17。通过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16S rDNA鉴定,菌种DC17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利用小型发酵罐对菌株DC17进行蛋白酶发酵研究,确定了最佳的碳源、氮源、温度、pH及时间分别是可溶解性淀粉、牛肉膏、30℃、7.0和36 h。在最佳条件下,发酵液中的蛋白酶活力可达950 U/mL。  相似文献   

14.
以斯氏油脂酵母为研究对象,利用苏丹黑B染色和全自动酶标仪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油脂含量。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苏丹黑B染色后的OD最大吸收峰值、菌体密度、发酵液还原糖含量的变化,探讨氮源、碳氮比和接种量对斯氏油脂酵母发酵产油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产油脂的最佳氮源为硫酸铵,最佳碳氮比为66∶1,最佳接种量为10%。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摸索出一条适合工业化开发、高效的、可溶表达结核分枝杆菌MTB8.1蛋白的发酵工艺。方法:利用菌株pUC18/MTB8.1/DH10B为发酵株,通过对培养基组成和发酵参数进行系统研究,从而获得一全新的发酵工艺。结果:重组结核分枝杆菌MTB8.1蛋白通过本发酵工艺的表达,单位体积发酵液可溶性蛋白的产量大幅提高,每升发酵液纯化得到可溶性蛋白约30 mg左右。结论:初步摸索出一条较好的MTB8.1在大肠埃希菌系统中的可溶性表达的途径,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树舌发酵液中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考察发酵液浓缩比例、乙醇终浓度、pH对胞外多糖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树舌胞外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发酵液浓缩比例为1/2、乙醇浓度为80%、pH 7.0,此条件下树舌胞外多糖提取量为0.982g/L.  相似文献   

17.
旨在为秸秆类木质纤维素沼气工业化奠定科学基础,以滤纸作为纤维素材料对不同发酵原料和发酵时期的沼气池菌系进行驯化和筛选,并研究其中温条件下对麦秸、玉米秸和滤纸的降解特性.采用减重法、分光光度法和蒸馏法分别测定复合菌系在发酵过程中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复合菌系生物量和发酵液中挥发性有机酸.结果显示:发酵原料和发酵时期的菌源纤维素降解能力有较大差异,来自粪便池源的复合菌系在发酵前期纤维素降解力强,而秸秆池源的复合菌系在发酵后期纤维素降解力强.粪源产气稳定期的复合菌系F6的降解能力最强,对纤维素降解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滤纸、麦秸和玉米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试验以在双歧杆菌发酵液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研究中草药对双歧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方法]:首先在含双歧杆菌的培养液中分别单独加入陈皮、山药、枸杞粗提液,浓度梯度均设置为0%、2.0%和4.0%,然后对发酵液中活菌数、乳酸浓度进行检测。[结果]:添加了中草药的培养液比不添加提取物时各株双歧杆菌活菌数有明显增多,乳酸浓度也有明显提高,其中S7菌在2.0%陈皮粗提液添加水平下培养24h后活菌数最多达13.38±0.12(×108CFU/m L),略高于2.0%山药提取液和2.0%枸杞提取液;检测各发酵液中乳酸浓度与未添加组均有提高,其中添加2.0%陈皮粗提液中乳酸浓度最高为17.89±0.47mmol/L,稍高于其他添加物和添加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琼脂平板移行法"和"玻管法",研究了松材线虫拮抗细菌Bacillus sp.NS-3和真菌灰葡萄孢引诱线虫的能力.结果表明:初始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菌引诱线虫能力增加,NS-3在72小时(3天)达到对线虫的最大吸引,而随着作用时间的继续延长,细菌吸引线虫能力下降,最后细菌NS-3对线虫的吸引力为负值,从而说明线虫对致病细菌NS-3有趋避行为;真菌灰葡萄孢对松材线虫的诱引能力比较稳定,线虫对真菌没有趋避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枯木浸出液诱引线虫能力最大,其次是菌株NS-3的发酵液,然后是灰葡萄孢真菌的发酵液.而且,枯木浸出液和灰葡萄孢真菌的发酵液煮沸后诱引线虫能力均有所下降,但差值不大,说明枯木和真菌中对松材线虫起诱引作用的物质并没有因高温而完全失去;而细菌菌株NS-3的发酵液的发酵液煮沸后诱引线虫能力急剧下降,从而推测细菌中诱引线虫因子为挥发性的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