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相似文献   

2.
喜读圣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在摇头晃脑地诵读着。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圣贤之语,它的意思是:学习后不断温习,不是件快乐的事吗?有朋  相似文献   

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之后经常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  相似文献   

4.
郭丽荣 《语文教学之友》2006,(2):8-17,43-4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相似文献   

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童音响亮,我黎明即起,早诵夜课。  相似文献   

6.
钱逊 《语文新圃》2007,(11):41-42
《论语》中多处谈到乐(快乐的"乐"),第一章就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相似文献   

7.
子曰:"网而时上之,不亦说乎? 有mail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聊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聊故而知新,可以为虾矣。" 子曰:"网而不聊则罔,聊而不down则殆。" 子曰:"速度喻于命,时间喻于钱。" 子贡问曰:"大虾何以谓之'虾' 也?"子曰:"敏而好网,不齿网费,是谓之'虾'。" 袁公问:"弟子孰为好网?"孔子  相似文献   

8.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的开篇句,大多数人都明白其中的含义,即:学习并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但如今重读此句,我却有些不惑。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的首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相似文献   

10.
儿童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入不知而不愠(yun),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注释:说:同"悦",愉快、高兴。愠:怨恨。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论语·为政》)注释:罔:迷惘,迷惑。殆:危险。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i)。"(《论语·为政》)  相似文献   

11.
《论每次读《论语》时,总会沉醉于那些言简赅却又深蕴哲理的语句中,思之,愈觉它们穿越历史照亮漫漫长夜的一盏盏明灯,熠生辉;品之,犹如千年的老酒,愈发散出沁心脾的馨香,绵绵悠长,甘甜醇美。这些语字字珠玑,俯拾即是。不少语句经历代沿,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名言警句,给人以迪,以思考,催人向上,教人向善。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5.子曰:“不患人之…  相似文献   

12.
1.1子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④,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乎~⑥?”【注释】①《论语》原来没有篇名,后取篇首两字为篇名。②子:指有学问有道德的男子,相当于“先生”。《论语》中指孔子,以下皆同。曰:说。时习:时,按时,名词用作状语;时习,意即恰当的时候进行温习(或演习)。③亦:也是。说:通“悦”,高兴、快乐。④朋:“同门曰朋,同志日友”。即指同学,泛指朋友。自:从。⑤人不知:指自己有学问有道德,别人不知道或不了解。愠(yùn):怨恨,恼怒。⑥君子:君子在《论语》中有三种含义:有德者,有位者,有德又有位者,此指有德者。  相似文献   

13.
《论语》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般注本都这样解释:"学习而且不断复习,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但我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从字面上看也讲得通,但三句话各自独立,毫无联系。我每每心生疑惑:孔子  相似文献   

14.
【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篇》  相似文献   

15.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释义]孔子说:"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不是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是一种乐趣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一种君子的风格吗?  相似文献   

16.
学而有何乐     
《学而》,包括了孔门当年教学的目的、态度、宗旨、方法等等。过去我们把它圈开来,分作一条一条读,这是错误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连起来看,照字面讲,凡是中国人,无论老少,一定都知道。照古人的注解,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亦说乎","说"是古人借用字,就是  相似文献   

17.
<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读《论语》的时候,会感觉到孔子是个朴实而且温厚的人。你看,书里面记载他的言行,第一条就是说人怎样才能快乐,样子不像一个严峻的老师。怎样才能快乐呢?首先是学到的知识能够时时温习。在温习时,我们的聪明才智有了增长,心里岂不是很愉快吗?古时交通不便,远道访友那是很难得的事情,难得的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中“不亦”常与“乎”相配合,构成“不亦…乎”的格式,乍一看来,这种格式似乎很简单;其实,无论就这种句式的结构或“不亦的”词性,细加分析,都有不同解释,至今尚无定论。本文拟着重举例分析一下这种句式的结构和“不亦”的词性,并将其作用略作考察。 就句式结构论,《马氏文通》举《论语·学而》首章为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相似文献   

19.
论“学”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篇》《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 ,是一部孔子以及弟子言论、行事的集子。上引三句话 ,即《论语·学而篇》第一节。第一句大意是“学习后按一定时间温习它 ,不也是很高兴的事情吗 ?”第二句即“有朋友从远方来 ,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第三句即“别人不了解你 ,你却不生气 ,不埋怨 ,不也是君子吗 ?”三句话看起来很简单 ,理解起来很容易 ,若分别深究一下 ,问题就来了。先谈第一句。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作为人应该做到的最起码的要求 ,…  相似文献   

20.
本月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许由 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饍不食,后隐于沛泽之中.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不受而逃去.啮缺遇许由曰:“子将奚之?”曰:“将逃尧.”曰:“奚谓邪?”曰:“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贼天下也,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矣.”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