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里的“宽容”有多个含义。“宽容”首先体现在自信心培养上。小学生每做一点突出的事情,老师就把一个代表荣誉的贴纸贴在孩子胸前。做得更好的,校长会亲自颁发“校长奖章”贴纸。老师从不因孩子犯了错误就用一通道理把孩子说得体无完肤。评语也从来没有“差”这个字眼。对学生没有学会的技能,用“有待学会”说明;写算能力欠佳,就用“还需要练习”等字眼描述。  相似文献   

2.
王小宁 《课外阅读》2011,(10):117-117
文章认为蹲下来与孩子说话,正确对待孩子们犯的错误,是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宽容和关爱,孩子们犯的错误,常常是“美丽的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幼稚是孩子的天性,犯“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在宽容学生“错误“的同时,要注意把道理给学生讲明白.……  相似文献   

4.
错了就该罚     
前段时期,教育界就“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讨论得纷纷扬扬、热热闹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为教师,我从来都欣赏“赏识教育”、“鼓励教育”,也从来都认可“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并身体力行。但是,是否赏识、鼓励就该拒绝批评和惩戒?宽容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但是否宽容能解决好所有的教育问题?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敢说,唯恐扣上“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帽子,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我认为,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对了就该表扬,错了就该惩罚。我曾用宽容的方法转变过很多孩子,也曾经读到很多学生因老师的宽容而成人成才的典型事例。宽容的确是一种有…  相似文献   

5.
幼稚是孩子的天性,犯"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在宽容学生"错误"的同时,要注意把道理给学生讲明白.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过孑L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谁没犯过错呢?学生更是如此。作为教师,就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并将他们犯的一些“错误”作为自己教学的资源去研究利用。每位教师都幻想着课堂教学能像自己设计的顺利进行,认为这样才是成功的课堂。其实不然,在每一节课中,学生常常“答非所问”,让老师事与愿违,如果这时老师一味地“拨乱反正”,既有悖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所“犯”的错误,教师应该把它当成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对它合理利用。如何正确利用课堂教学巾的“错误”资源呢?本人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犯错就着急,并不是因为孩子犯了一个错误,而是他们认为孩子犯了一个错误永远都会这样,父母把问题无限度地延迟了。  相似文献   

8.
孩子犯了天大的错误,都是可以理解、原谅的,特别是有的孩子在无意中犯了错误。 错误过后的教育对孩子更现实,更有效。教育孩子要像春的润物,慢慢渗透;别像夏天的暴风雨——暴风雨只能雨过地皮湿,非但滋养不了根,还有可能冲毁“小苗”。  相似文献   

9.
石磊 《小学生》2013,(7):30-30
马克吐温说:"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教学中的宽容,是指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不良言行与举止给予宽容,是对学生的谅解和尊重。宽容可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可以使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教师的严格要求,宽容是师生和谐相处的润滑剂,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运用宽容的艺术呢?一、细节上的宽容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断地犯同一个错误,而且这个错误是教师反复纠正过的。还有的学生总  相似文献   

10.
成长中的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当孩子犯了错误后。我们不可能一味地用赏识、宽容、奖励的方法。也应该相机灵活运用批评的手段。批评可以让孩子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起到一般的教育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因此,在如今的校园里,我们还是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相似文献   

11.
在“赏识”教育盛行的今天,好多人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吗,“孩子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发展”,我们都这样认为。你看教师评语一改原来的老面孔,专挑孩子的优点与长处,即使什么长处都没有,也没关系,还会写上“你人很老实”。家长也一样,尽管孩子犯了错误,自己怒不可遏,但还得  相似文献   

12.
有不少教师讲完《〈宽容〉序言》之后,附加性地告诫学生:“宽容要有分寸,对正确的对象我们应该宽容,对错误的对象我们不能宽容”。这话听起来够辩证,似乎也能使说理更加圆满;其实却是狗尾续貂———这一段“狗尾”,不但告诉人们讲课者完全误解了作者用意,暗设不要郭成杰而且这种“误解”把作者也带入到中国人所特有的思维陷阱中去了。这个思维陷阱就是:“一切都可以用正确和错误来划分。”这种思维模式和房龙的《〈宽容〉序言》是不相容的。试想,如果把“正确”作为宽容的前提,宽容也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正确”不需要我们宽容(赞成就行…  相似文献   

13.
孩子犯错是正常的,不犯错的孩子是没有的,教师必须能正确的对待每一个犯错的孩子,不管遇到哪种孩子犯了错误,都应给予关爱,要相信只有走进犯错孩子的心灵深处,从情感上接纳犯错的孩子,再对孩子施于宽容而不失严格的教育,才能促使孩子从错误中醒悟,从困境中解脱,从挫折中成长。  相似文献   

14.
幼稚是孩子的天性,犯“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在宽容学生“错误”的同时,要注意把道理给学生讲明白。 在一节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上,我先让学生听乐曲《二泉映月》,接着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时,一个学生说:“老师,这首乐曲我听了直打瞌睡。”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那学生的脸红了。这时,我没有全盘否定这个学生的感受,而是首先表扬了他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  相似文献   

15.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豁达的康德大概不会因为某些不如意或不愉快的事情而暴跳如雷,他的心情似乎都是晴天,不会有暴风骤雨。的确,如果我们因为别人犯的错误而暴跳如雷,失去理智,那么最后犯错的有可能就变成自己了。在成长的过程中,处处需要宽容,因为宽容能给人风和Et丽般的温暖。宽容,能让人在快乐中成长。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当学生犯了错误,他们通常都比较害怕、后悔,多么的迫切希望得到老师的宽容、谅解。因而,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处理是否恰当,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过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谁没犯过错呢?学生更是如此。作为教师,就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并将他们犯的一些“错误”作为自己教学的资源去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8.
偶尔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首小诗:“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嘲笑/蝌蚪/那又墨 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声。”不同得想起一句话:教育首先是一 种保护。保护孩子固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孩子的童心和纯真,保护孩子的求异和“可 爱的错误”保护的前提是宽容。  相似文献   

19.
第一境界:把学生当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教育对象的教师才是称职的教师。把学生当孩子,你会宽容孩子的缺点,原谅孩子的过失。你不会因为孩子的一点错误而伤害孩子的身体。更不会挫伤他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曾经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因误会了老师对他的关心,便故意将墨水偷偷洒在了老师的衣服上。这位老师知道后什么都没说。只是给这位学生写了这样一首诗:“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彩霞,拥有了美丽;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后来这个学生幡然醒悟,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相似文献   

20.
有识之士指出,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保护孩子固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孩子的童心和纯真,保护孩子的求异和“美丽(可爱)的错误”,而保护的前提是宽容。这句话道出了“宽容”之于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