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天南  黄旭 《军事记者》2014,(11):41-42
典型人物宣传是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传递主流声音的重要手段。要宣传好典型人物,就必须让人物立起来、活起来。去年4月以来,解放军报时事新闻版推出的“中国梦·国防情”专栏,对兼顾时代性和个体性,运用平民视角开展典型报道,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黄保才 《新闻实践》2012,(12):42-44
人物典型报道一直是主流媒体的优势和强项,然而,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信息渠道畅通,资讯空前发达,受众对人物典型报道的关注度也开始逐渐弱化。作为地方党报,如何将人物典型报道推陈出新,做出特色,赢得喝彩?台州日报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创新中求突破,近年来浓墨重彩地推出一系列人物典型报  相似文献   

3.
用典型说话,是我们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党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型武器”。近年来,主流媒体成功推出了丁晓兵、杨业功、牛玉儒、任长霞、方永刚等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发挥了良好的影响、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样本。  相似文献   

4.
人物通讯应注重写好细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威 《新闻三昧》2007,(3):40-41
近几年,媒体上的人物通讯逐渐多起来,仅中宣部推出来的、主流媒体都在刊登的就有“劳动者之歌”,“时代先锋”两个栏目。除此,最近工人日报还开辟了“人物点击”、“劳模写真”等专栏。众多人物通讯栏目,为弘扬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精神面貌提供了平台。然  相似文献   

5.
林彦 《视听纵横》2007,(5):76-77
典型人物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者.是主流价值观的代表者;典型人物报道是对具有新闻价值和富有典型意义的人所作的重点报道,属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的“主题性报道”范畴,可以说是我国宣传工作和新闻报道的“常规武器”。尤其是近几年,各家新闻媒体.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打破典型人物的常规报道模式,创新思路.注重以情为线,用故事和细肯刻画人物个性,成功推出了一大批深入人心的典型人物,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易飞 《新闻前哨》2012,(12):24-24
推进典型报道,是我们历代报人形成的优良传统。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报社推出的英雄青年“两兰”(潘星兰、杨火兰)、“师德楷模”郑琦等人物典型,  相似文献   

7.
蓝怡斌 《新闻前哨》2010,(10):24-25
武汉晚报坚持“为百姓谋利益”的办报方向,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发现、提倡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扶持、推广,典型引路。用正面典型来抵制“三俗”。捕捉热点.典型人物引导舆论方向。2009年12月.武汉晚报连续推出3个整版的系列报道《上医之境》,详细介绍了王争艳悉心为患者服务、为病人解忧的先进事迹。成功地将好医生王争艳这一“老百姓拍手称好”的典型推向全国。  相似文献   

8.
张继营 《记者摇篮》2004,(11):32-32
地市级党报只要发现了有分量的人物典型,通过正确的宣传报道策划.让典型首先在地市级党报上“打响”.照样能推出不但在全市,而且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典型。笔者就“山东省日照实验高中原校长王玉华”的典型宣传报道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人物典型报道是党报的一大特色。焦裕禄、孔繁森、许振超、牛玉儒,等等,无一不是党报推出的影响全国的重大典型。而就报道形式而言,比之焦裕禄、王进喜等老一辈人物典型的报道,许振超、任长霞、牛玉儒等新时期的人物典型报道,更注重“互动”,让读广泛参与,而不再是一味地“我写你看”。在人们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在信息多元化、电视普及率不断提高的今天,“互动”已是人物典型报道的弥足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典型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的“三大件”。尤其是典型人物的报道,担负着“典型引路”的再要任务。近年来,《孝感日报》相继推出了何家坤、严大平、田强、曾风珍、吴和平等一批人物典型报道,引起较好的社会反响与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党报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媒体,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人物典型报道是党报的一大特色。焦裕禄、孔繁森、许振超、牛玉儒,等等,无一不是党报推出的影响全国的重大典型。而就报道形式而言,比之焦裕禄、王进喜等老一辈人物典型的报道,许振超、任长霞、牛玉儒等新时期的人物典型报道,更注重“互动”,让读者广泛参与,而不再是一味地“我写你看”。在人们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在信息多元化、电视普及率不断提高的今天,“互动”,已是人物典型报道的弥足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漫谈人物通讯中的语言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通讯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常常面对的题材,特别在地方党报这样的主流媒体上,几乎每年都要推出几个重大人物典型。在这些人物通讯中,需要多处引用当事人以及与其相关的人的原话,以此增强现场感和亲切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所以,人物通讯中的语言运用得当与否,将使这个典型人物的宣传效果、社会认知度受到很大的影响。记得在一出话剧中有这么四个人物:财主、粮店老板、伪保长、樵夫。登台亮相的背景是在旧社会里一个大雪飞舞的早晨。财主上台就来了个开场白:“大雪纷纷我穿棉袄。”跟着亮相的粮店老板开口便说:“我且把米价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党报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媒体,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人物典型报道是党报的一大特色。焦裕禄、孔繁森、许振超、牛玉儒,等等,无一不是党报推出的影响全国的重大典型。而就报道形式而言,比之焦裕禄、王进喜等老一辈人物典型的报道,许振超、任长霞、牛玉儒等新时期的人物典型报道,更注重“互动”,让渎者广泛参与,而不再是一味地“我写你看”。在人们参与意识普遍增强、在信息多元化、电视普及率不断提高的今天,“互动”,已是人物典型报道的弥足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典型宣传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引领社会风气具有重要作用。有鉴于此,典型宣传在我们的宣传报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近年来,各媒体相继发现、推出了一些体现时代特色、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平民英雄”。譬如: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接力送薪的“信义兄弟”孙水林和孙东林、“结梯救人”的长江大学大学生群体等。他们的事迹经媒体宣传报道后,成为家喻户晓的重大典型,  相似文献   

15.
立、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尤其是先进人物典型,是我党的传统工作方法,也是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建国以来。我国曾涌现了大批的先进典型,他们真实、可亲、可敬,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形象。但是近几年来.一种叫做“缸杯法”的人物典型报道却悄然而生并日益占领典型报道空间,新闻工作者有意识无意识地受其影响,致使人物典型宣传的价值大打折扣。 揭开“缸杯法”人物典型报道的面纱 在一缸清水里加二两白糖,其味清淡,但将这一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家县市区域报,东阳日报曾经推出不少典型人物,这些人物报道都有个特点:由上级部门指令推出。尽管这些人物不乏崇高的品格,也确实有宣传的价值,但有的人物事迹远离多数受众的生活与工作,对受众而言是"事不关己","强行植入"。近两年,我们通过改版而更新典型报道理念,于一年中推出了包青春、孙炎明、林南珍三位典型人物,重新夺回了人物报道的"高地"。  相似文献   

17.
普通人、“小人物”报道近几年持续走红,相较于以往的典型报道对政策宣导与“意义呈现”的重视,这些“非典型”报道更注重价值传播与社会认同.这种转变既有对固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反拨、传媒对现实关照的理性与自觉因素,也与受众的审美意识、情感表达及对故事、传奇的需求有关.转型后的人物报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维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呵护、人类良知与灵魂的守护上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斌 《新闻战线》2023,(11):87-88
新时代,主流媒体要在建构言论品牌上下功夫,不断增强传播话语权、提升舆论引导力。《环球人物》“思享”专栏,以时评和政论为抓手,发挥引导功能,提升言论价值;在角度、态度、温度上持续发力,展现言论魅力;深化文法探索,呈现精品言论,筑牢主流舆论价值高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老人跌倒以后无人敢扶,伤人制假造劣屡有发生.存在着见死不救、麻木和冷漠,但我们还是要看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好,甚至感动。比如今天多地评选的“感动人物”“民间英雄”等。当今中国的主流价值判断依然是向善向真的。助人利他、扶贫济困、危难时伸手相助甚至舍己救人,依然是大多数人的美好品德。少部分人道德的失范和道德标准的模糊并不代表主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众多网络社区牢牢把握“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重要要求,不断优化内容体系。2022年,知乎推出“世界知名人物亲自答”项目,结合热点事件或重要时间节点,以不同领域知名人物的亲自解读、回答,让优质的独家内容发挥出更大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