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辽铁院)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得出以下结论:学生参与意识较强,参加动机多样化;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活动频度多,活动时间充裕;在选择项目上男生多选择对抗性强的球类项目,女生多选择对抗性弱且无身体直接接触的项目。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根据项目的特点择地而行。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认可度不高。建议积极营造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氛围,完善学生体育设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体质测量、数理统计、归纳分析等方法对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全院8084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分析学生体质现状。结果表明,该院男女大学生总体体质较差,处于及格水平。建议多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学院相关部门多关心与引导校内各体育社团与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多开设体育公共选修课,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以保证大学生体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体育活动是改善学生课外娱乐生活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体育活动具有时间的业余性、形式的灵活性、参与的志愿性、活动的文化性和健身娱乐性、内容的丰富性等的特点,是学校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林永红 《科教文汇》2010,(15):140-140,154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体育课的延续与补充。本文以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作为切入点,分析当前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福州市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为调查目标,通过数据调查与分析的方式,明确当前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并基于中学生性格特点,提出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方式,以期能够全面提升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效果,为中学生创设良好的体育活动参与环境。  相似文献   

6.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体育课的延续与补充。本文以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作为切入点,分析当前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林春桢  张学兵 《内江科技》2011,32(1):86-86,9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上海体院非体育类专业(体育人文、运动人体科学和经济管理150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为研究对象,对当前上海体育学院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持我校课外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仇法强 《内江科技》2010,31(3):154-155
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习惯的培养是实现高技体育目标和任务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方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对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及参与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态度积极,男女生之间差异性显著;强身健体和交际需要为主要参与动机,社团活动和比赛时其参与态度影响较大;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男女生之间差异性显著;缺少场地器材、天气因素、课外体育锻炼组织不力以及缺乏正确的教师指导成为影响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古浪县中小学课外体育现状的调查,发现古浪县大部分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单一,项目较少;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不多;大多数学校存在场地器材不足,课外体育活动缺乏老师的组织和指导,大多数学生没有兴趣爱好进而参与体育锻炼;建议领导重视,老师关心,家长支持,学生参与,使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积极开展起来,是我县青少年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0.
李力 《科教文汇》2012,(5):145-146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以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兴趣为基础,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人才为落脚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对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力 《科教文汇》2012,(15):145-146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以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兴趣为基础,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人才为落脚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对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吴睿 《大众科技》2009,(8):177-178
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以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为前提,以发展中职生的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以培养与社会相适应的技术人才为出发点,以加强对中职生个性品质培养为辅,使其成为职业学校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延伸;是培养学生锻炼习惯和兴趣、爱好地阵地;也是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更是贯彻健康第一、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的主渠道。通过问卷、文献研究、数理统计,对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更好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丽  秦健倩 《内江科技》2010,31(11):205-205
通过采访和调查苏北部分学校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从开展的现状中发现在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设性的建议,以求能更好地开展中学体育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范兵  仇鑫  高红 《科技风》2011,(7):173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是指体育课以外学生所从事体育活动的总和,既包括学生在校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体育活动,也包括学生自发的一切校内外体育活动。本文就我院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兄弟高职院校的实践经验,寻求解决方法,为我院体育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6.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高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围绕体育新课程理念,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教为不教"作为理念,引领学生"终身体育",自主参与体育活动,可以通过以"趣"激发学生乐于参与尝试;以"疑"诱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课外延伸,拓展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等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翁丽菊 《科教文汇》2009,(20):211-211
课外体育活动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本文从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出发,研究其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翁丽菊 《内江科技》2009,30(12):45-45,142
课外体育活动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本文从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出发,研究其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汪选合 《知识窗》2010,(1X):30-31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了解程度、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及运动技能的掌握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