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莉群  李骥云 《今日科苑》2009,(14):264-264
异化和归化是两种互相补充的翻译方法。归化有利于译入语读者对于原文的理解,异化则有助于丰富译入语的表达手段,本文作者通过具体的例证,引用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的理论,对这两种翻译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云廷 《内江科技》2010,31(5):52-53
归化和异化是中外翻译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翻译理论中两个重要的名词。努韦蒂在对传统的规划翻译的批判基础之上提出了异化的翻译现,这是一种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翻译观。归化和异化都是一种翻译时译者的道德态度。译者尊重译入语文化就可能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反之,则可能以归化的翻译策略占主导地住。在翻译过程中,异化的效果可以通过文本的选择和词语策略等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由于文化的差异性,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归化"和"异化".为了准确传达源语文本的信息,笔者提倡异化和归化的交替使用的.这就要求了译者熟知不同的文化,不单把文本意思传递给目的语读者,更要有效地传递文字里隐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4.
叶玲 《科教文汇》2007,(11X):192-192
由于文化的差异性,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归化”和“异化”。为了准确传达源语文本的信息,笔者提倡异化和归化的交替使用的。这就要求了译者熟知不同的文化,不单把文本意思传递给目的语读者,更要有效地传递文字里隐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5.
余欢 《科教文汇》2010,(20):131-132
近年来文化翻译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在以文化为中心进行翻译的时代,翻译界出现了"异化"与"归化"两大翻译策略,即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这篇文章试图立足于"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策略,以蕴涵丰富多彩文化因素且具有"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之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及其两部最具影响力的英译本作为研究实体,从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做对比研究,对这一课题所进行的探讨,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赵玉闪  张戌敏 《科教文汇》2009,(33):262-264
本文通过介绍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及其被推崇的原因分析了两种翻译策略对语言文化发展趋势的利弊影响。在提出自己一些新的翻译观点(以独特视角透析一味推崇异化或归化可能导致的对未来文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以及“汉字译”的想法)的同时认为翻译策略的采纳赖于两点因素:客观事实以及事物发展自然规律趋势,而不是依赖于私人目的或者短期的商业利益。  相似文献   

7.
田明莉 《中国科技纵横》2010,(16):169-169,179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两个《红楼梦》的完整英译本先后在北京、伦敦出版,译者分别是中国的杨宪益先生及其夫人戴乃迭和英国的霍克斯先生。杨氏夫妇在翻译当中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翻译方法,而霍氏则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无论是《红楼梦》这三个字的翻译,还是对“红”字的处理,以及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词语的翻译,均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异化的翻译方法更有利于传播源语文化,而用归化的翻译方法翻译的译文则更容易被目的语的读者所接受。事实上,归化和异化并存于每一篇译文当中,没有绝对的归化和异化。所以我们应以客观,辨证的态度对待归化和异化,不应强调一个而忽视另一个。  相似文献   

8.
康顺理 《科教文汇》2012,(7):126-127
近年来,翻译界对归化和异化的讨论很多。异化归化孰优孰劣的争论由来已久,其中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在分析常见翻译实例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归化异化两种策略的亮点和不足,旨在探讨两种翻译策略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9.
浅谈习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秋芬 《科教文汇》2009,(11):246-246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的两种策略。本文介绍了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内涵,并对这两大策略在习语翻译上的体现进行了阐述与例证。在习语翻译上要考虑其文化特质,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手段-异化和归化。本文就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进行了剖析,提出在当今的跨文化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 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11.
袁维春 《科教文汇》2009,(36):238-238
本文从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两种方式着手,对大量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片名译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电影片名过程中异化与归化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公示语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公示语是给公众在公共场合看的文字语言,决定了它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这四种应用功能,所以规范和标准的进行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必须在汉英两种文化中对相同使用功能的公示语进行一对一的英汉对译。翻译公示语时用对等性的方法有利于避免错译、乱译、死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赵浅儿 《百科知识》2021,(24):71-72
日本《源氏物语》丰子恺的译本行文优美,辞藻华丽,在体现原著古雅氛围的同时,又着重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小说的笔法,大大凸显了自身的特色.在翻译界有很高的评价.该译本采用归化的手法,使译文倾向于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深受广大汉语读者的追捧与喜爱,但在追求归化的过程中出现过度翻译的嫌疑.因此,在诗歌翻译上,应尽力在归化与异化中寻求平衡,才能使原文这眼清泉在异文化的土地上滋润更多渴求知识的读者.  相似文献   

14.
郑娟 《科教文汇》2008,(19):252-252
文学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相互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的两种手段,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论述了归化和异化各自在文学翻译中的优势,总结认为这两种方法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助。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在翻译界就备受争议,就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的理解和传播方面而言,笔者认为异化翻译方法优于归化翻译方法,因为异化翻译方法更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原汁原味的展现给英文读者;而归化翻译方法的使用,虽然更易于被英文读者所接受,但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原作想要表达的意境。从《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杨译本和霍译本来看,笔者认为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The Dream of Red Mansion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6.
王妍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170-170,272
近年来,翻译界对翻译的研究越来越趋向于把其放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总体环境中进行研究。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密切,但文化对翻译的制约表现在影响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对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存在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即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因此译者的翻译策略大致可分为异化与归化。译者在翻译中选择哪种策略,除了受到译者自身的翻译目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文化态度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作者、读者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韩菲  罗雷  苏曼 《科教文汇》2013,(28):133-134
互文性对文学文本翻译有着一定的解释力。在后现代文本理论中,《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在跨文本语际翻译中已进入一个开放性的空间,与他者文化相互对话、碰撞。本文从互文性的视角分析了《红楼梦》在跨文本语际翻译过程中的源语文化重建的必要性,及其和译入语文化的关系,突出其日益明显的文本交流性、开放性和全球性。  相似文献   

18.
何慕 《科教文汇》2008,(10):187-187
翻译的归化/异化是在1995年由美国学者L.Venuti(文努迪)所提出的,而这一术语又直接来源于德国学者Schleiermacher(施莱尔马赫)1813年宣读的一篇论文。施莱尔马赫着重探讨了翻译与理解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指出翻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让读者靠近作者,另一种是让作者靠近读者。本文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译者以两种文化为背景诠释原著的过程,这实质上也是文化的转换和传播过程.本文从文化差异和交流的角度探讨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并指出归化与异化是个动态的问题,具体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归化与异化相互融合促进翻译中的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存在的两种方法和策略本文针对归化与异化的起源和对应之争,从而提出了应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在翻译中各取所长,以促进翻译研究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