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1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将四川确定为大后方。华北、华中地区的大批人流、物流冒着敌机的轰炸涌向四川。宜昌作为入川的枢纽,一时间被数以万计的难民和伤员撑得爆满。几十万吨的重要物资在这个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小城集结,翘首等待转运入川。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07,(11)
曾在全国"两会"引起关注的"迁都"话题,最近再掀议论。国家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日前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认为中国应认真考虑迁  相似文献   

3.
社会文摘     
安徽寿县城墙 战国时古都,地处淮河之滨,八公山之阳。古有寿阳、寿春之称。战国末期(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迁都于此;西汉时为淮南王之国都。湖北荆州城墙 即湖北江陵县城墙,三国蜀将关羽所筑,原为土城墙,南宋时始建砖墙。现城墙为清代(1646年)所重建。江苏南京城墙 1366年建,城垣内侧周长为33千米,高14米~21米,有  相似文献   

4.
王德亮 《知识窗》2007,(5):26-27
国子监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学,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大学,全国就这么一所。从元代迁都大都(今北京)到清代,国子监在中国历史上有600多年。这里以明朝为例.说一说国子监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程华  王婉君 《未来与发展》2011,34(9):16-19,27
随着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创新政策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重点关注我国从1979年到2009年间国家及各部委颁布的技术创新政策,选出与技术创新相关性较强的580项政策.从供给政策、环境政策、需求政策三个视角探讨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演变。研究发现:1999年发布《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后,我国创新政策数量和政策力度都大幅度上涨:20世纪80年代,我国创新政策以供给政策为主,90年代,政府注重创新的环境,到2009年,环境政策比例已经高于供给政策;需求政策最近才被政府重视。最后提出我国政府要加大采购政策、税收优惠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的颁布数量和力度。  相似文献   

6.
文城 《百科知识》2014,(9):57-58
正南京秦淮河南岸的乌衣巷是历史悠久的古街巷,漫步在这条古街巷上回顾历史,能感受到古代历史人物的兴衰荣辱,体验着古人的激奋与悲凉。乌衣巷的历史渊源三国时,孙权迁都建业,这是南京历史上第一次被定为国都。建都后,孙权在今天南京城区中部营建了规模宏大的都城和宫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6年至2015年期间广东省颁布的77项人才政策为研究样本,从“政策年度”、“政策类型”、“颁布主体”和“文种类型”四方面,对广东近十年省人才政策进行统计分析,系统阐述2006年至2015年期间广东人才政策的类型分布、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为下一阶段广东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南京,这座著名的历史古城,已经历了2400多年的历史,它兴亡相继,历尽沧桑。早在公元前333年,楚国置金陵邑于石头山,所以南京自古就有金陵之称。公元229年,三国东吴迁都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而后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史称“六朝胜地”,“十代故都”,真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现在的南京长江路292号建筑群,镶嵌在诸多名胜古迹之中,为史迹斑斓的南京增添了  相似文献   

9.
归纳了人才政策发展的时间性、空间性和历史性三个特征,把人才政策分成了吸引与保障政策、培养与发展政策、管理与维护政策和评价与考核政策4类。基于人才政策特征和分类方式构建了人才政策发展三阶段模型,并利用中国2000~2018年人才政策发展情况进行了验证。最后,建议政策制定者了解本地区人才需求、人才政策发展阶段、关注人才政策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及合理搭配人才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0.
30年来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和政策演变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研究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和政策的演变历程。按照时间,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和政策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5年的恢复阶段,1985—2000年的全面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的互利共赢阶段。本文描述了每个阶段的背景、政策特点以及政策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养老数字化发展推动着老龄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本研究对我国养老数字化相关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探讨现有政策的侧重点和不足,为未来养老数字化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政策文本计量为视角,从政策工具、政策执行主体和政策目标3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内容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我国2013年1月—2022年3月间国家层面的59份养老政策文本中数字化相关条目进行量化分析。[结果/结论]我国养老数字化政策文本存在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失衡、部分政策工具与政策执行主体和政策目标协同性不强等不足,未来可以从优化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建立多主体协同机制、强化政策执行主体和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的协同性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以2006—2015年期间广东省颁布的77项人才政策为研究样本,从政策年度、政策类型、颁布主体和文种类型4个方面对广东近10年省人才政策进行统计分析,系统阐述2006—2015年期间广东人才政策的类型分布、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为下一阶段广东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完善和发展军民科技政策制度建设是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深度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助力。现阶段,国家和地方相关机构在多个领域内出台了军民科技的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然而政策衔接性不强、系统性不足、时效性不清、配套性政策缺失、政策执行效果弱化等问题普遍存在。基于以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67份“国家-省-地市”军民科技政策,利用扎根理论,建立了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军民科技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PMC指数雷达图、曲面图及CONTOUR图对军民政策进行评价,系统分析了现行军民科技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从政策体系完善、深化政策更新、完善执行细则、丰富激励措施等4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军民科技政策内容、优化政策措施、提升政策执行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已有共词网络研究基础,本文分析了广东省科技金融政策体系的结构特征。选取2006年-2018年4月出台的222份广东省科技金融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扎根理论、文本挖掘的方法,对政策文本进行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和中心性分析,并结合广东省“一二三多”的科技金融运行模式进行进一步验证。研究发现,广东省科技金融政策存在结构不合理、行业监管和退出机制的政策文本缺乏、专用性政策较少等问题。最后,提出了积极调整政策结构,加快制定并出台行业监管和退出机制的相关政策,完善“通用政策+专用政策”的多维度政策族群的相关建议,为后续广东省甚至全国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创新模式、政策特性、政策工具,历史演化和涉及领域是创新科技政策的传统分类方法,没有关注政策在多领域不同层面的影响作用,不利于企业明确政策利弊和对政策进行响应决策。从宏观政策效用和微观企业响应出发,提出"效应—响应"分类思路,依据政策的强制程度、作用力度、持续效力、财政励度、影响层度以及资源供给强度、响应收益周期和企业响应态度,将集群创新科技政策分为:紧迫性政策、权威性政策、指导性政策、阶段性政策和长期性政策,并以中关村为案例,选用2007—2011年政策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统计分析方法引进创新政策研究领域,以《国家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分析与研究》报告梳理的289项创新政策为样本,以创新政策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类别(科技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为基本维度,分析了1980—2005年我国创新政策的历史演变路径。研究发现:1980—2005年我国创新政策呈现从“科技政策”单向推进向“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协同转变、从“政府导向型”向“政府导向”和“市场调节”协同型转变、从单向政策向政策组合转变的发展趋势。基于我国创新政策演变趋势的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采用政策计量的方法从部门合作、政策数量和力度、措施和目标等4方面对2001-2012年我国流通产业创新政策开展演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在流通产业创新政策的制定上,部门间的合作比较稳定,平均每项政策有2个部门参与;(2)2001年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创新政策的数量和力度都在稳步上升,特别是在2010年以来;(3)2001年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创新政策使用最多且比较稳定的措施有行政措施、财政措施、信息引导及服务,其次是金融和其他措施,对税收措施的运用最有限,其中,金融措施的增长幅度是最大的;(4)不同年份,流通产业创新政策的核心目标不同。但是,创新市场环境和创新制度环境优化一直备受重视。政策对流通主体的培育越来越重视,最近几年,流通产业创新政策对创新市场、制度、技术环境的优化及流通主体培育等4个目标重视逐渐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政府分别从2010年和2008年开始进行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准确评估试点城市建设的政策效果以及不同试点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对进一步推广试点政策、改善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17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政策...  相似文献   

19.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采用政策计量的方法从部门合作、政策数量和力度、措施和目标等4方面对2001-2012年我国流通产业创新政策开展演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在流通产业创新政策的制定上,部门间的合作比较稳定,平均每项政策有2个部门参与;(2)2001年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创新政策的数量和力度都在稳步上升,特别是在2010年以来;(3)2001年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创新政策使用最多且比较稳定的措施有行政措施、财政措施、信息引导及服务,其次是金融和其他措施,对税收措施的运用最有限,其中,金融措施的增长幅度是最大的;(4)不同年份,流通产业创新政策的核心目标不同。但是,创新市场环境和创新制度环境优化一直备受重视。政策对流通主体的培育越来越重视,最近几年,流通产业创新政策对创新市场、制度、技术环境的优化及流通主体培育等4个目标重视逐渐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20.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协调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樟发  汪涛  王毅 《科学学研究》2010,28(5):697-703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NERC)是国家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1992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有关NERC的政策文本进行了分析,从政策的发起背景、政策数量分布、政策参与部门、NERC的建设思路、政策工具等五个方面考察了NERC政策的演进历程。在此基础上,从政策连续性、政策互补、政策交叉、政策缺失、政策矛盾等五个维度研究了NERC政策的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NERC的建设思路及支持NERC建设的政策工具都发生了较大变化;NERC政策的连续性和互补性较好,但也存在政策交叉、缺失和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