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符号学的视觉下分析跨文化交际,是一种较为科学且贴近英语教学本身的方法.因此,要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问题,就应该回归语言和非言语作为一种符号本身的形式和内涵来进行探讨,才能对语言和非言语交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差异性进行科学严谨地分析,才能有效地将这一理论运用到英语教学过程,避免因这种差异性而导致文化冲突的发生,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棒喝是禅师在接引学人时,借以启发弟子悟道的布道方法,是禅师教化、接引学人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禅师们的棒喝是一种特殊的身体语言.当禅师们所使用的非言语传播行为被模仿、复制和传播时,这些非言语传播行为也就成为了一种动态的、富有象征意味的符号,产生了“渊默如雷”般强大的“语用力量”.  相似文献   

3.
拟以符号学作为研究方法,以符号取代“意象”,从分析七月派诗歌创作的心理机制和言语机制入手,总结他们在诗歌创作本文上的符号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学语言是一个深表二重结构体。文学语言表现在文学通讯即文学言语的过程和结果中。借助现代符号学理论,本文从文学言语主体、文学言语栽体、文学言语所载、文学言语接受主体四维组成的复杂网络中,探寻了文学语言深表结构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的三种符号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符号学运用于翻译学研究已成为当今翻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翻译学借鉴了符号学的理论侧重传达语言符号的所指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从而达到不同言语产物在翻译上的等值,因此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翻译中意义的转换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以下简称巴特)是法国当代著名文学思想界和结构主义运动代表者之一,同时还是法国符号学和法国新批判的创始人。尤其是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是在结构主义基础土建构,且根据结构语言学将符号学划分为四个方面:语言与言语;所指和能指;系统和组合段;直指与涵指。其符号学理论的构建对于整个符号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易经》的阴阳卦画纳入文字学解释模式下,将面临难以解决的困惑;将其纳人结构主义符号学解释模式下,结合符号学语言与言语、所指与能指、组合段与系统、直接意指与含蓄意指等进行考察,相对于文字学模式而言,符号学模式更符合《周易》哲学系统。  相似文献   

8.
章结合法国社会生活中的言语活动,探讨幽默家利用语言自身规律和法则创造幽默以及用言语表达艺术来创造和表达幽默两种类型,分析幽默的语言技巧,用语言符号学理论解释产生幽默的语言基础。分析幽默语言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原由。从生活中的幽默语言现象揭示语言符号学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索绪尔语言/言语二分法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范式,更促成了符号学的诞生,符合学生开辟了人类行为研究的新思路,由此产生了学符号学,作试图用学符号学方法分析张爱玲的小说作品,从地素,时素,人素,音响等学符号角度解读本。  相似文献   

10.
胡裕 《文教资料》2011,(33):25-27
符号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渐渐渗透到文化、艺术、美学等诸多相关领域.本文试图把符号学的方法论意义引入文学领域.着重探讨符号学在具体诗文本分析中的角色,基于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关系,言语行为理论.即文学符号的所指,以及符号的类型观点,来分析独具特色的具体诗。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认知紧密相关,语言自身的模糊性决定了言语一进入认知系统便受制于模糊机制。模糊机制因而成为言语认知活动中的重要前提和依据。模糊现象是言语生成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文章基于语言发展史、符号学和认知心理学时言语认知中的模糊机制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心灵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人际符号互动主要通过语言进行,课堂上师生互动时也是如此。法国符号学家巴尔特认为:“语言是一种制度和系统,而言语是一种个人选择的实现行为。”也就是说,言语是语言的运用。所以,我们认为课堂上的言语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3.
社会符号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符号学、社会符号学及奈达翻译理论的分析,阐述了社会符号学对翻译的影响及符号学翻译方法,用同构体的概念解释了社会语言符号,论述了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解决非语言因素所造成的翻译困难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同时也指出社会符号学翻译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王娜 《考试周刊》2014,(28):20-21
人类交际行为除了言语行为外,还有非语言行为,非言语行为在人类交际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非言语行为包括言语行为之外的所有人类的交际行为,不仅言语行为存在文化差异,非言语行为也存在文化差异。本文对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剖析,研究人类的非言语行为差异,得出掌握非言语行为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交际的实现所依赖的不仅仅是言语行为 ,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很大部分是通过非言语手段进行的。因此 ,要了解文化差异对非言语交际的影响 ,就必须分析非言语交际手段的语义问题 ,弄清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禁忌 ,注意非言语交际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分支,其重要性已获得共识。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运用和理解非言语手段关系到交际的成败。提出了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语用功能,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异同,以及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语用对策,希望能对交际者非言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教师非言语行为作为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手部非言语行为、脸部非言语行为、身体非言语行为、副语言行为、空间语言行为。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教学进程和增进师生情感方面有显著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规范自身的非言语行为,要加强实践练习,提高非言语表达技巧,同时要适量,掌握好"度"。  相似文献   

18.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刘健,龚少英关键词教育,课堂教学,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一方面,教师有意识地有准备地使用言语传道、授业、解惑,使言语成为师生最主要的交际手段。另一方面,教师又在自觉不自觉地以非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9.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综合利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与学生进行交流,非言语行为起着辅助、甚至代替言语行为的重要作用。因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含义、分类和特点;其次,阐述了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重要性;最后,为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言语交流与非言语交流是一个互为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课堂中非言语交流的研究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文章着重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非言语行为的特殊作用、非言语行为的自觉意识、非言语行为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