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周慰蔚 《视听界》2004,(1):77-77
近几年,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对“三农”的报道也是目前经济报道中的重点之一。笔者是采访农口的记者,在这二三年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水平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新闻工作者对“三农”的报道,必须随着农业经济、政策、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尤其要注重理性思考。因为,在对农报道中普遍存在这样几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宏奇 《传媒观察》2005,(10):33-34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和研究的重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农业和农村无处不在进行着脱胎换骨的历史性跨越,农业的区域布局、农民的生产生存方式、农民所面临的市场等都不断在变,热点、难点、亮点、焦点,相互交织,改进“三农”报道,更好地服务“三农”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三农”报道也一直是新闻工作的重点。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民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三农”报道重点也正在实现向调整农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增加农业科技含量等方向转变。针对“三农”报道中的新趋向,探讨新时期“三农”报道的方法和思路成为新闻业务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事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历来是党报宣传的重点,作为地市级党报就要在“三贴近”中深化“三农”报道。近年来,地处甘肃庆阳老区的《陇东报》在新闻宣传上以“三贴近”为着力点,全力深化“三农”报道,以新的办报理念、新的新闻视角、新的报道方式改进“三农”报道,摆脱了以往在“三农”报道中就农业报道农业、就农村报道农村、就农民报道农民的报道面狭窄、  相似文献   

5.
地方党报重视、关注“三农”报道责无旁贷。那么,怎样搞好“三农”报道,使之更好服务于农村工作呢?笔者认为,“三农”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给农民提供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总结农民致富的典型,反映农民的忧虑、困惑,才能深受农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媒体报道的热门话题。山西经济日报也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诸如,深入浅出解读中央文件,让党的好政策深入人心;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等重大成就充分宣传;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树立致富典型和推广致富经验;用丰富多采的版块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尤其对“三农”存在的问题予以极大地关注。同时在报道形式上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要求记者力争做到:“老百姓的语言+专家的看法+小说家的写法”,收到了受众很好的反馈。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宣传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上头”多,“下头”少:在地方党报的宣传工作中,存在报道地方党委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多,各种会议、文件精神和有关部门落实“三农”工作的各项措施的报道多,而反映农业、农民、农村关心的问题和呼声的报道少,城市读者看不到“三农”问题的真实情况,农民读者又感到地方党报“三农”问题的宣传离自己远。要让“三农”问题贴近农民,编辑记者必须有“农民思维”。也就是站在农民的角度,用农民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8.
热与冷的表现 1.宣传主体方面 报道“三农”问题,农民理应是被表现的主体,因为农民是主角。但在现实的“三农”问题报道中,农民的这种主体地位被冷漠淡化了。以农业部门或地方政府为主角的报道占据了“三农”报道的大部分,领导新闻和二手资料偏多,谈的大多是工作成绩,而反映当前农村突出问题和农民兄弟苦乐愁喜的那些活生生的东西,却没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西安档案》2004,(5):34-34
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坚持以服务“三农”为目的,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强化档案工作为“三农”服务的力度,加大服务功能,以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办主要形式,全力打造档案工作为“三农”服务的平台,推动了全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七朝古都河南省开封市地处中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作为开封市本地主流媒体的《汴梁晚报》,在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同时,兼顾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报道,念好“三字经”,“跳”——跳出农业,放大“三农”报道;“巧”——运用技巧,写活“三农”报道;“新”——选好角度,“三农”报道出新。这样的“三农”报道城里人喜爱看,农村人觉得亲...  相似文献   

11.
“农村、农业、农民”历来是以农村读者为主的市报的宣传重点。随着农业升温大气候的日益形成,研究“三农”报道,搞好“三农”报道,提高“三农”报道的质量显得愈加重要和迫切。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体会到,要搞好“三农”报道,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孙利群 《青年记者》2009,(16):56-5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大局,“三农”报道也一直是电视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许多地方电视台为加强“三农”报道,相继开设了直接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农村栏目,宣传党的政策,传递致富信息,推广先进典型,在助推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处于重要转折时期,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形势的发展对“三农”报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岩  王彩霞 《兰台世界》2005,(10):37-37
“三农”问题是当前全国工作的中心,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央1号”文件部署全国的三农工作,“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国家档案局在江苏省召开了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对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做好‘三农’方面的档案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三农”档案工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农村新报》作为《湖北日报》的农村版,是省委全面指导农村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自然具有省委机关报的属性。在新闻宣传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三农”报道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才能真正体现“为农民说话、帮农民致富”的办报宗旨,当好“农民致富的参谋,基层干部的帮手”。那么,怎样才能唱响“三农”报道的主旋律呢? 一、唱响主旋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三农”工作新形势,理直气壮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连续迈上新台阶,农产品实…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伊始,党中央发布了针对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是继2004年之后,中央连续两年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反思当前我国传媒的“三农”报道,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提出要从9个方面采取22条措施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时隔18年中央再次以一号文件部署农业农村工作。当前,做好“三农”问题已摆上了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地方党报报道有关“三农”工作也热了起来。从以往“三农”工作报道中,有的记者  相似文献   

17.
要搞好“三农”报道,首先要面向实际,走进农村,深入了解农村、农业、农民的现状,发展趋势,面临什么问题,存在什么矛盾?按照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当前“三农”急需解决什么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作为地市党报不能不时时刻刻加以思考和调研。只有善于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建设的全局、放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来看,才能明确“三农”报道的方向,从而组织策划和写出有力度、有影响、有震撼力的“三农”报道来。  相似文献   

18.
“三农”报道受益于政策形势,得到媒体的重视;而关于地市党报如何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角度出发,为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提升、农村面貌改善鼓与呼的探讨和论述也屡见不鲜。但笔者认为,地市党报毕竞是综合性日报,而不是农业类专业报纸,因此其受众并不仅仅是农村的读者,还有很大部分是城市的居民。城市受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三农”新闻,这一点往往为一些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所忽视。事实上,“三农”新闻如果适当地从城市受众的视角出发,不但有助于地市媒体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而且对进一步服务好“三农”工作也有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彩霞 《兰台世界》2006,(12S):25-25
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今年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档案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的宗旨,把为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服务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要结合本地区“三农”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全面落实王刚同志关于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贯彻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定,则天下稳定。在国家日益重视“三农”问题并积极解决“三农”问题的形势下,三农报道也因此成为各级党报宣传工作的“重头戏”。作为新闻媒体,如何抓好“三农”报道,让“三农”问题唱主角,真实地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农民真实的生存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推动作用,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鼓与呼,这是摆在党报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