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虹 《中国人民教师》2005,(5):56-56,60
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对学生个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要建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促进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要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高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和谐课堂是培养这种人才的主.蜂地。而要构建和谐课堂,就必须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明白什么是和谐课堂。二是开放性是和谐课堂的动力。三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基础。四是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和谐课堂的基本特征。五、促进学生的情智、身心、个性等的和谐发展是和谐课堂的核心。只有很好地明白了上述五个方面,我们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建立起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和谐课堂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创建良好课堂环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和谐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和谐课堂建设需要师生之间一起努力,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造魅力课堂,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和谐高校建设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不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不断促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安居乐业,想学生和教师之所想,急学生和教师之所急,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安居乐业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核心的和谐高校建设,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主体的人的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同的核心。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按照教育规律,学校教育就是要创设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因此,以人为本,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首先,要注重在校园中推进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和学生群体个性的自我和谐,要充分推行人性化的班规室训,推行弹性灵活的个体评价制度,形成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评价标准。其次要鼓励教师、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党所追求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落实到学校教育,就是要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生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要着力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形成和谐的管理、教学关系,实现学校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满足教育发展对体育课程建设的需要,体育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作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构建高校学生宿舍和谐环境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校学生宿舍的和谐环境要根据高校学生宿舍环境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牢固树立和谐理念,努力克服高校学生宿舍环境的各种不和谐因素,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校园内全体成员的相互关系是纵横交错、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人际关系.学校的教育管理要着眼于处理好这些关系.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育人氛围。近几年来.我校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积极创建和谐校园,在教育管理、党群建设、教学科研、后勤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教风学风转变.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受到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普遍赞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前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政治保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校,园和谐发展,要多层面、多渠道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营造和谐校园氛围;要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完善廉政制度,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要畅通渠道,强化监督,全方位拓展民意沟通途径和方式;要紧扣《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努力构建与高等教育发展、与构建和谐校园要求相适应的惩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丁丽  熊艳 《南昌教育》2006,(3):23-24
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舰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中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中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要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12.
江湖 《天津教育》2014,(23):51-53
和谐教育就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的统一出发,优化教育教学结构中的诸要素,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协调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要实施和谐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和谐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能增强学校软实力,有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针对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和包容并蓄等原则,要在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协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议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校园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要深入研究与理解和谐校园的深刻内涵。要通过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来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基层党建创新与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是时代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围绕构建和谐校园这一中心任务,基层党组织要在思想作风、组织设置和工作制度上积极创新。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全面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大学精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创新,发挥重要作用,构建文化型、学术型和平安型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一个必然,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今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生命活力的表现就是要建立在和谐的课堂教学。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和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又基础性工作,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所肩负的社会重任。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它对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增进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德、智、体、美均衡发展和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校园文化是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9.
1.抓好班级素质教育,促进人的素养和品质的提高“所谓素质教育,是指这样一种教育:它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和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的内化。”班级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同,遗传因子也不同,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的特性,因此在班级实施素质教育应因人施教,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身心和谐而全面的发展。2.抓好巩固班级学风建设,培养学生学…  相似文献   

20.
一、德育机制是和谐发展的灵魂 学生是学校的基础,是教育的主体。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是每个家庭的迫切愿望。做好育人工作、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德育为先,学生的和谐发展才有根基。我们学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围绕“德育为首、全面发展、学有专长、锐意进取”的宗旨,确立了以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为目标,以现代礼仪教育为内容的德育目标体系,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