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对于黑洞——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的了解还极为有限,但是通过运行在太空中的X射线望远镜,科学家已经初步掌握了有关黑洞能量的一些奥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新发现的奇特超红星系的艺术想象图紫金山天文台供图5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公布,借助美国宇航局的斯皮泽红外空间望远镜,该台研究员郑宪忠与合作者首次发现了宇宙中奇特新“物种”——超红星系。  相似文献   

3.
这颗黑洞的质量约为太阳的200万倍,位于天炉座螺旋星系(NGC1365)内,距地球约5600万光年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于美国东部27日宣布,根据美国"核星"太空望远镜(NuSTAR)以及欧航局XXM牛顿望远镜(XMM-Newton)的观测数据,科学家首次准确测量出一颗大质量黑洞的旋转速度,这有助于了解有关超大质量黑洞成长和演化的谜团。  相似文献   

4.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隶属于欧洲空间局(ESA)的赫歇尔空间望远镜到明年3月份便将结束其在红外波段观测宇宙的使命。而关于这架望远镜在结束任务之后的去向,科学家们建议让其撞击月球,以此来探测月球地表下可能隐藏的水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近日国际天文学家通过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一项最新观测结果,在宇宙中某一狭窄区域范围内,首次同时发现了多达21处却一直深度隐藏着的宇宙“类星体”黑洞群。这一重大发现第一次从正面证实了多年来天文学领域有关宇宙中有数目众多的隐身黑洞广泛存在的推测。充分的证据使人们相信,在浩瀚的宇宙中,一定有数量众多、质量超大的黑洞巨无霸,正借助着星际尘埃的隐蔽,在暗地里不断发展壮大着。(摘自新浪科技)宇宙中遍布黑洞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信息》2003,(19):26-26
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黑洞也会“唱歌”。不过,黑洞发出的天籁之音凡人的耳朵根本无法欣赏。它过于低沉,频率只有人耳所能听到的最低声音的上千万亿分之一,是迄今在宇宙中探测到的最低沉的声音。 据《华盛顿邮报》10日报道,英国剑桥天文学研究所费边教授领导的一个小组,利用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探测到了英仙座星系团NGC12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I0005-I0006
哈勃太空望远镜24岁生日之际,美国宇航局公布了2014年的极深场图像,使得哈勃的极深场图像更加全面,可从紫外波段一直覆盖到近红外。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26-I0019
这张照片展示的是一个距离地球约6000万光年的遥远星系图像。由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获得的X射线数据,以及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拍摄的该星系可见光数据合成而来。图像中可以察觉出这个星系与一个邻近矮星系之间发生过一次撞击事件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玥声 《百科知识》2009,(10):51-52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上个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从理论上提出,在星系的中心应该存在超大型的黑洞,它们的质量同太阳相比,要大几百倍到数十亿倍!可是,在美国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升空之前,人们并没有直接观测到巨大黑洞存在的天文数据。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11,(15):39-39
借助欧洲南方天文台的VISTA红外巡天望远镜,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日前成功地在银河系中新发现了96个原先被尘埃掩蔽的疏散星团。其中的30个被合成进了文中所附的这张图像中。这些暗弱的星团在原先进行的可见光搜寻中是看不到的.但是它们逃不过这台世界上最强大的红外巡天望远镜的搜寻.  相似文献   

11.
《金秋科苑》2012,(17):7-7
美国航天局近日宣布,新型高能X射线太空望远镜——“核分光望远镜阵列”计划于美吲东部时间13日发射升空,它将被用于观测黑洞、超高密度中子星和超新星残骸等。  相似文献   

12.
美国宇航局所属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又发现了诸多遥远的行星系统,再次提醒我们,像太阳系这样足以孕育生命的摇篮,在宇宙中应当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遇见了外星人,我们该如何和他们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人》2011,(15):39
欧洲红外望远镜新发现银河系96个暗弱星团借助欧洲南方天文台的VISTA红外巡天望远镜,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日前成功地在银河系中新发现了96个原先被尘埃掩蔽的疏散星团。其中的30个被合成进了文中所附的这张图像中。这些暗弱的星团在原  相似文献   

14.
《金秋科苑》2014,(4):40-41
这张哈勃极深场的图片结合了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10年间在原始的哈勃超深场中央拍摄的图片。北京时间2014年4月10日消息,美国太空网报道,在宇宙里存在着大量的星系,对它最具代表性的阐述便是哈勃极深场(XDF)——一组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片集,展示了单张复合图片里包含上千个星系。然而,估计整个宇宙里星系的数量并非易事。首先纯粹的数值是个问题——一旦总量达到10亿以上,数量的继续增加导致计数越来越麻烦。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人们关注的宇宙"黑洞"有两类:一是恒星级"黑洞":恒星级"黑洞"是由气体尘埃等构成,它的"黑"特征是因为它的构成物质密度非常稀薄,用光学望远镜看不见;二是星系级"黑洞":星系级"黑洞"主要由恒星等天体构成,于是我们能在可见光线范围观测到它的旋涡状完整形态.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众》2013,(4):2
据美国宇航局官方网站报道,欧几里德空间望远镜将于2020年发射升空,并花费6年时间对覆盖全天1/3天区面积中超过20亿个星系的形状和位置进行精密测量。并对宇宙的演化,以及对这种演化造成影响的暗物质与暗能量谜团开展考察。这将帮助科学家揭开我们这个时代最大  相似文献   

17.
关于“雨燕”2004年11月,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一个最新的、现在宇宙观测卫星中最灵敏的天文卫星“雨燕”发射升空了。“雨燕”是一颗观测宇宙伽马射线和紫外线源的天文卫星,是由美国宇航局、意大利、英国的航天部门共同开发的,耗资2.5亿美元,科学家们之所以为它取这样一个名字,是希望它像雨燕这种伶俐的小鸟一样开展观测工作。在“雨燕”的腹中,隐藏着三个望远镜:广域爆发警示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和紫外线光学望远镜。当它一旦探测到太空中出现爆炸,它的灵敏检测器会立即转向爆炸发生的宇宙位置,并将其主检测仪器瞄准该位…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7):I0001-I0001
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于美国东部27日宣布,根据美国“核星”太空望远镜(NuSTAR)以及欧航局XXM牛顿望远镜(XMM—Newton)的观测数据,科学家首次准确测量出一颗大质量黑洞的旋转速度,这有助于了解有关超大质量黑洞成长和演化的谜团。  相似文献   

19.
超新星遗迹     
大质量的恒星寿命将至的时候是“不甘心”默默死去的,它们在临终前会爆发出最后力量,发出的光甚至胜过整个星系的亮度,这就是超新星爆发。爆发抛出物质和星际物质相互作用,形成了美丽的星云,遗留在宇宙中,天文学家通过观测这些超新星遗迹,可以揭示当年超新星爆发的秘密。结合不同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这些星云如同宇宙中的五彩霓虹灯,正在发出从X射线、可见光直到红外线,各个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  相似文献   

20.
宇宙中不断诞生的恒星新生儿很多,但是新生的恒星一般都处于云汽包裹的襁褓之中,这个襁褓就像蚕茧一样把内部包裹得严严实实,人类无法窥见内部到底在发生什么。如今科学家通过红外透视眼——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窥见了距离地球1000光年远的一颗婴儿恒星的襁褓内部,清楚地看到了襁褓内部的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