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竹叶钓草鱼     
刘健安 《钓鱼》2004,(21):31-31
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区,有一个在全国小有名气的侗民族文化保存完好的民俗文化村一皇都侗文化村。在这里,侗乡的风雨桥、鼓楼、吊脚楼随处可见。幽雅的生态环境、古朴的民俗民风、悠扬的民乐民歌令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今年8月下旬,因工作需要,我陪外地客人到皇都侗文化村作旅游资源和民俗现状调查。平日喜欢钓鱼的我,无意中竟发现当地侗家人有一种独具匠心和别出心裁的钓草鱼方法。为了探求当地侗家人奇特的钓鱼方法,我们恳请吴阿翁教我们学钓草鱼。  相似文献   

2.
杨天举 《钓鱼》2004,(24):47-47
瑶胞爱鱼,从养鱼、钓鱼到美食,皆然。世界第五长寿之乡的巴马瑶民总结了健康长寿秘诀浴盘阳水,食盘阳鱼。食鱼,成了瑶民的一大嗜好。食鱼,则需养鱼和捕钓,其招法可谓五花八门,饶有情趣,单是钓鱼就有执竿钓、插竿钓、竹床钓、绳索钓、滑车钓、水中钓、悬空钓等,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有250万人口的侗族作为全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湘、黔、桂三省毗邻地区。在湖南省境内聚居的侗家人又集中于沅水河上游的渠水、(氵无)水、酉水沿岸山区。这里地形多样,山川秀丽,溪河众多,鱼产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使侗家人钓鱼历史久远。在长期的钓鱼实践中,侗家人充分显示了他们勤劳朴实、聪明灵秀、沉着有耐心、善于就地取材,钓具钓法独特的性格特征。侗家渔人创造性地发明一系列有其民族特色的钓技钓法,仍可资现代渔人借鉴。为此,本文  相似文献   

4.
嗜鱼症     
胡爽 《钓鱼》2010,(9):58-58
俗话说,喝酒不吃菜,各人心里爱。这里的爱,可能因各人性格、脾气或思维理念不同而决定。 爱,就是喜欢。 有人问我喜欢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第一是钓鱼,第二是钓鱼,第三还是钓鱼。喜欢即爱好,我对钓鱼的爱好,不是一般的爱好,现已升级为嗜好;所以说,我患了“嗜鱼症”。但这嗜鱼又绝不单是为吃鱼而言。  相似文献   

5.
任志新 《钓鱼》2004,(16):12-13
小杂鱼泛指除鲫鱼、翘嘴鲌及鲤、草、青、鲢等家养鱼之外的所有小鱼。这些数量奇多的鱼类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溪流沟渠中,在竞技池中也经常碰到它们。由于嘴小,抢食厉害,不太容易钓获,所以钓鱼人对小杂鱼既恨又爱。竞技钓鱼一律规避小杂鱼(不属垂钓的对象鱼),休闲钓大鱼或钓鲫者大多也想方设法拒绝它们,只有真正休闲一族们才爱它们,喜欢钓之。  相似文献   

6.
毛子钓鱼记     
伍学广 《垂钓》2006,6(2):70-70
每逢双休日。我就和钓友们一大早就骑上自行车,到距荆州城区十来公里的沟河湖泊钓鱼。傍晚归来,鱼篓中的鱼获多则十来斤,少则两三斤。邻居老蒋喜欢吃鱼,人称毛(猫)子,每次看到我们钓鱼归来都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7.
覃建谋 《钓鱼》2010,(18):30-31
什么是上网钓鱼 在我们南方,大小江河纵横交错,湖泊水库星罗棋布。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十几年来,不少农民在较宽而深的江河湖库里围着一张张面积20平方米、深3米的尼龙网箱养鱼。几十、几百张网箱相连在一起,形成一片片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景奇观。网箱里养着鱼,网箱底下及其附近有野生鱼,人们就上到网箱上钓网箱底下的野生鱼,这叫做上网钓鱼。  相似文献   

8.
现在喜欢钓鱼的人越来越多,可是能钓到鱼的水域却越来越少了,特别是我们平原地区,没有大型水库,虽然有江河,可是鱼却少得可怜。为了过钓瘾,只能到人工养殖的鱼塘垂钓,但是费用很高,还缺乏野钓情趣。我在一次随旅游团到外地旅游时,看到一些大型水库常有很多人在钓鱼,引得我心急手痒,真盼望什么时候能有机会也到这样的大水库住钓几日,好好过过钓瘾。其实我们这些钓鱼人都喜欢到自然水域钓鱼,特别是到大水库钓大鱼,那才是我和所有钓鱼迷最大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我喜欢钓鱼。有些历史名人也爱这调调儿,如姜太公、严子陵。但我与他们的形式相类而目的不同。姜钓的是地位,严钓的是名声;而我,确确实实要钓的是鱼。道不同不相为谋。  相似文献   

10.
张莉 《钓鱼》2005,(23):6-8
11月22日~24日,“好日子杯”2005全国钓鱼锦标赛(深圳站)在深圳市海上田园钓鱼俱乐部举行。作为今年全国钓鱼锦标赛的“末班车”,吸引了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25个省市和地区的73支代表队的220名钓鱼高手来“过把瘾”。高手们同池竞技,龙争虎斗,在手竿钓对象鱼、手竿钓混合鱼、手竿钓罗非鱼三个赛项上展开了钓技大比拼——  相似文献   

11.
老李是个“中毒”很深的钓鱼迷,一听有鱼钓就精神焕发,神采飞扬。他经常和钓友们一起侃鱼经,语言幽默而风趣,很招大家喜欢。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爱吹,往往谎报鱼情:有一次,老龚因头天有事,未和老李、老王一起去钓鱼,第二天老龚一大早就去找老李、老王询问头天的战况,老李告之:“每人钓了七八斤,其中有条鲫鱼足足有一斤。”事后老王校正:“钓了七八斤没错,  相似文献   

12.
璐希与垂钓     
俗话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邻居王家老两口退休在家,大妈喜欢养狗,大伯爱钓鱼。这不,两个月前,大妈乐颠颠地从市场上抱回一条雄性小狗:圆脸、大眼、短腿,浑身金毛铮亮。据说这狗来自俄罗斯,名叫璐希。自打璐希到了王家,大妈爱不释手,像照料孩子一样侍候璐希。大伯呢,自打迷上了钓鱼,整天琢磨那钩呀、坠呀、线呀什么的,简直就像着了魔似的。他曾把家里的浴盆装水养鱼,  相似文献   

13.
在开放塘里钓鱼,人们都喜欢在放鱼的当天钓,因为这天的鱼儿都是生口鱼,好钓。但是,在这天的钓场上,很多时候并不是什么地方都有鱼,而是常常出现这样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偌大一个钓场,鱼儿较长时间(几个小时甚至整天)地总是聚集在钓场的某一条(或段)固定的边或某一个固定的角上(尽管这里不是进出水口,也没有鱼儿喜爱的复杂地形及...  相似文献   

14.
居田 《垂钓》2002,2(4):6-7
钓鱼人想的是钓鱼的痛快和酣畅淋漓:而塘主想的却是养鱼不如卖鱼,卖鱼不如钓鱼,你不掏高价就别想伸竿。本应是亲家却成了冤家。  相似文献   

15.
王庄林 《垂钓》2008,8(3):78-79
一提到去澳洲钓鱼,钓鱼人脑海中的第一个印象恐怕就是Jigging的三圣鱼。的确,很多钓鱼人都把三圣鱼(Samson Fish)当成钓鱼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旅程碑,一生中总要想办法去朝圣一次。其实,在澳洲,另外一个代表性的鱼种是金目鲈,它几乎就是澳洲的“国鱼”,普罗大众的对象鱼。但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是澳洲北部一大片辽阔、漫长的海岸线,  相似文献   

16.
钓鱼与打窝     
贺建成 《钓鱼》2007,(3S):26-28
虽然钓鱼与打窝唇齿相依,密不可分,但仍有轻重、主次之分。 窝子打中了,鱼好钓,甚至想怎么钓就可以怎么钓。窝子没打中,鱼难钓,甚至根本钓不到鱼。钓鱼高手和钓鱼冠军之所以能力压群雄,取胜之道与用饵打窝有很大关系。因为诱鱼是钓鱼的基础,只有诱来鱼,才能钓好鱼,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因此,如何打窝,如何打好窝(也叫布窝),成为钓鱼过程中的一道“主菜”。  相似文献   

17.
河南开普公司钓鱼协会为使广大钓鱼爱好者学习先进经验,丰富垂钓知识,提高钓技水平,于1997年11月24日至30日一周时间,每天晚上7点40分一10点钟,放映钓鱼录像带,内容有(钓鱼趣谈)、(学钓鳝鱼)、(彩色鱼拓制作法)、(台钓揭秘)等6部片,共18个学时,参加观看者500余人次。会员们共同反映:冬季寒冷,多数钓手不愿外出垂钓,组织室内活动,看钓鱼录像很有意义,既活跃了业余文化生活,又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新东西,对钓技再上新台阶起到了促进作用,一举双得。钓鱼录像带放映周活动受欢迎@王清超$河南开普公司钓鱼协会…  相似文献   

18.
蒋清泉 《中国钓鱼》2012,(12):28-29
冰钓时,由于气温、水温都很低,鱼儿身体僵硬,活动不便,再加上诱鱼的饵料味道在低温下传递缓慢,所以短时间内(比如半天时间)靠诱饵是引不来鱼的。要想在短时间内钓着鱼、多钓鱼,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打冰洞,找到鱼儿藏身的地方;找不到鱼,说下大天来也钓不着鱼。特别是野钓,水广鱼稀,鱼儿又爱扎堆集体抵御严寒,想找到它们聚集之处,  相似文献   

19.
胡宗祥 《中国钓鱼》2023,(12):84-87
<正>钓鱼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生活,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难忘的回忆。我6岁那年生活在青海省黄河岸边的一个小县城里,直到1991年离开,整整在“母亲河”畔生活了39年之久,钓鱼也钓了39年。从缝衣针做鱼钩,野柳枝做鱼竿……经历了太多的钓鱼传奇故事,也遇到过许多民间钓鱼的传奇人物。20世纪50年代那会儿,黄河里有很多很多鱼,有沙疙瘩(野鲫)、蛇扁头(鲇鱼)、翻嘴鱼(重唇裸鲤)、绵鱼(花斑裸鲤)、  相似文献   

20.
<正>我在2023年第一期中国钓鱼杂志上发表过《我爱钓鱼习惯用散漂》里讲述了钓鱼对人的身心健康有诸多好处的一篇文章,也是我爱钓鱼的主要原因,我这里选了几位渔友的钓鱼故事及经历说一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我们家和黄玉坤大哥他们家住在伊宁市汉人街大桥板子河边的大院里,他的父亲和他们兄弟两个都喜欢打猎钓鱼,他们父子经常到天山公社(现英塔木乡)的伊犁河芦苇丛沟渠打猎钓鱼。可是后来在毛纺织厂工作后,很少看到他钓鱼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