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经过长期的作文教学研究笔者看到,农村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  相似文献   

2.
<正>"作文作文,作得头疼",学生做起作文抓耳挠腮、叫苦连天;"作文作文,改得头昏",老师批改作文味同嚼蜡、叹气皱眉。学生"头疼",是因为肚里没货,"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缸中粒米无存,怎能做出喷香之饭?老师"头昏",是因为学生的习作如曹操碗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的重点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作文教学"三步走"教学策略的实施。全文通过本单元作文三个步骤训练的真实案例,即"诱逼"学生读课外书;"聊"出来的作文材料;出示书中"图片报道"写作材料,继续"聊"。阐述了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要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乐于表达真情实感,乐于写作,使语文课更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学生在面对写作时的畏难情绪,以及学生写作过程中无话可说、生搬硬套、毫无真情实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当下社会,网络和媒体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如何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服务于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在写作教学中加以实践,总结出了如下三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一句话时事"——了解时事风云,尽展学子担当;"一周热点人物评说"——关注热点人物,活化考场作文;"看广告,写感悟"——体悟公益广告,感受内涵情思。以期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意识地关注当下时事和热点,体现作为中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让写作和生活有机融合,真正让作文活起来。  相似文献   

5.
针对小学生作文难、作文空的现状,我们探索出"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两把开启作文教学难关的"金钥匙"."生活积累"主要是积累生活材料,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阅读积累"主要是积累语言材料、写作技巧,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通过观察摄取、访谈摄取、视听摄取、阅读摄取等途径,丰富学生的材料积累;通过生活积累中感悟、阅读积累中感悟和倾心感悟,深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并通过课堂运用、随机运用、活动运用、创造运用等多种方法历练学生的习作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成效.  相似文献   

6.
张迎东 《考试周刊》2013,(59):57-58
<正>一、作文评改困难的原因语文教师教学时都会有同感:最费神的莫过于作文。作文教学既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重"主要是因为它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标志,看学生的作文就可以了解这个学生的语文水平;"难"主要表现为学生难学、难写。每个学生的知识面、生活阅历及思维方式都不相同,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和审美情趣也就不一样。而教师的作文教学并不只是针  相似文献   

7.
个性是作文的灵魂,但是作文个性目标却长期被中学作文教学漠视,造成了职院新生作文缺乏个性.中学作文教学漠视作文个性教学的宏观原因主要有"语文工具论"拒绝学生个性;"典型性原则"束缚学生作文个性;"应试教育"冷落学生作文个性等.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态作文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生态作文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更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做出调整。结合实践,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提出高中"1+2+3"生态作文教学策略:"1"即一个目标,追求原生态;"2"即两个原则,多样与平衡;"3"即三个层面,生态点线面。  相似文献   

9.
作文复习是教师和学生备考的重中之重。作文复习教学要做到"三有",即有纲、有序、有法。"有纲"是指进行作文复习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做到心中有依据;"有序"是指作文复习教学要有计划;"有法"就是在教学中要讲求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训练必经读、说、写、评、改、展六个环节。在各环节训练的摸爬滚打中总结经验,是提高写作能力强而有效的法门之一。"读"是基础,把教材作品读懂、读通、读透、读熟;"说"是手段,说读文、说作文,以说促写;"写"是目的,重在系统,重在积累;"评"是"反思",是由互相评价达到互相学习的关键过程;"改"是延伸,目的在于巩固学识与能力;"展"是阶段成果,旨在进一步提升自信力和成就感。作文本发还给学生后,教师还可与学生进行个别交谈,一定要给学生机会充分发表对作文的想法和看法,让学生在评判中明了教师、同学点评的意图,让学生通过修改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由惯性思维产生创新思维,由形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由定向思维转化为发散思维,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打量和反映社会生活的表达能力,以便让学生在修改自己的作文中既能对症下笔,又能灵活运用已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奏效,作文训练注重的不是量的大而是质的高。只要在教学中抓住每个训练的主题与时机进行实实在在的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有长足的进步与提高。  相似文献   

11.
"作文难写,难写作文"几乎成了学生的口头禅,这简单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是学生们对作文的普遍心态;"作文难教,难教作文"近乎成了教师的心病,暴露的是教师们对作文教学的畏难情绪。漫漫三年的初中作文教学中,如果老师把立意取材、谋篇布局作为同等的要求,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话,那么出现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情绪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我想,作文教学应该有一个序列,能由浅入深,由易而难。而七年级的学生应指导他们关注生活,链接生活,善于挖掘新鲜的材料,让他们在作文中有话可写。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最怕上作文课,提到作文,学生就头痛,普遍的反映是"不会写""没有东西写"。作文成了老大难,那么原因何在,又如何解决呢?究其原因,作文无非是作文素材和写作方法两方面的问题。"不会写",说明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没有东西写",说明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缺乏各种类型作文的材料。作文好比建造一座楼房,有了建筑材料,没有建造的方法不行;只有建筑的构思,而没有建筑的材料更不行。只有二者兼备,并巧妙地  相似文献   

13.
李琳 《教育革新》2008,(1):35-36
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审视当前的作文教学,我们发现现行作文教学的症结在于封闭型教学,即整个写作过程都在课堂内进行,教师命题,学生闭门造车。这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导致学生作文"语言成人化"——缺乏儿童语言个性;"结构模式化"——用公式化的章法套写作内容;"人物、事件虚构化"——虚造人物形象和实践,移植情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为解决学生在无话可说,缺少写作的材料和无从说起,缺乏语言表达的技巧这两方面的困惑,本文提出了让作文教学高效的建议:善于积累,厚积薄发;"模"练技巧,打造高分作文。  相似文献   

15.
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课型,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基于这样的目的,作文讲评课应立足于学生作文呈现的问题,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本节作文讲评课立足于学生写"我"的故事所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出路和三种具体的方法:"我"是主角;"我"在参与;"我"在旁观,"我"在见证.  相似文献   

16.
<正>"超过一半的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这是2009年江苏省教育报刊社举办的学生作文竞赛后的热门话题之一,众多评委对现今学生作文的总体印象就是编造痕迹明显,缺乏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认为,理解并掌握作文题材的"以小见大",对于写好一篇文章尤为重要。什么是"以小见大",怎样做到"以小见大",这正是作文训练中必须重视和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一、什么叫"以小见大"所谓"以小见大",就是要小题大做。具体地说,"小"是就题材而言,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不是重大事件;"大"是就文章的主题而言,反应的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二者都是来源于生活,而表现生活的。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我发现多数学生在作文中往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即做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生活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语文课程标准》又  相似文献   

19.
微笑     
此组作文提供的升格经验是:从一个角度将一则材料展开写。"升格一"作文只用"升格前"作文中"斯拉伯"材料,彰显"用微笑的威力挽救失足者"的主旨;"升格二"作文只用"升格前"作文中"老伯"材料,彰显"微笑是发现平淡生活意义的镜子"的主旨。"升格二"作文还需要升格:给"镜子"定位为"热爱平淡生活",补充"老伯"因热爱平淡生活而微笑的超常举动,最后三个自然段围绕"热爱平淡生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现象多年未消,学生从小就习惯于"不会作文、只会作假",致使"作文育人"的目标远未实现.有识之士提出作文必须"淡化文体、注重内容",让学生少些束缚,多些自主.实践表明,走"回归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之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起飞心灵、抒发快乐.可以说,"向生活回归、从生活学作文"已成为当前作文教改的必由之路.笔者现拟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