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 IL-2R)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建立大鼠肝癌模型。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q RT-PCR)检测诱癌过程中大鼠肝组织IL-2 m RNA变化,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 IL-2R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肝组织IL-2m RNA水平随病变进展而逐渐降低,癌变组IL-2 m RNA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肝细胞损伤组及增生-硬化组。诱癌过程中大鼠血清s IL-2R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诱癌过程中大鼠肝组织IL-2 m RNA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蝙蝠葛碱(DAU)对AD大鼠海马Bcl-2和Bax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Bcl-2、Bax m RNA表达,免疫组化测定海马Bcl-2、Bax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DAU各剂量组Bcl-2表达明显升高,而Bax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DAU可促进Bcl-2表达且抑制海马Bax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Ihh/Gli1m RNA在脊髓中的分布及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Ihh/Gli1m RNA信号通路对脊髓内源性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将大鼠于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处死,取以损伤脊髓为中心长1cm的脊髓进行real-time PCR、原位杂交检测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成年大鼠脊髓中,Ihhm RNA在室管膜细胞仅有少量表达,其主要分布在白质区。Gli1m RNA主要表达在灰质区运动神经元核仁以外的细胞核内和胶质细胞额胞质。脊髓损伤后,Ihhm RNA和Gli1m RNA表达减少,第3至7天达到最低值后又缓慢增多;Nestin+细胞和Brdu+细胞在第3至7天达到最高值后缓慢下降。结论:脊髓损伤后Ihh/Gli1信号通路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起负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的重金属镉胁迫下商陆幼苗叶片的正反向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SSH文库)中,获得商陆寡肽转运蛋白基因的EST序列.利用RACE的方法克隆到该基因的全序列cDNA(PaOPT,GenBank注册HQ647015).PaOPT基因在进化中的地位分析表明:它可能属于OPT3基因家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PaOPT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商陆种子成熟及萌发过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该基因是一个在种子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预测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环磷酰胺对正常大鼠体内抗菌蛋白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机制。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mg/kg),连续5天;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制模成功后从大鼠不同器官和组织的匀浆中提取合成DNA片段,在凝胶电泳的胶上观察PCR产物条带。结果:BPI、β-DF-1、血小板型PLA2在NS组中表达的器官数及含量均较CTX组要低。结论:环磷酰胺对抗菌蛋白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提示环磷酰胺对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不仅通过抑制骨髓,也通过抑制体内抗菌蛋白的表达来完成。  相似文献   

6.
黄丽  王渝  高铁祥 《科协论坛》2007,(3):109-111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揭示益气或化瘀各自在益气化瘀法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对脑梗死大鼠VEGFmRNA表达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本课题将"益气法"与"化瘀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采用逆转录PCR,观察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VEGF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益气组、化瘀组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益气组与化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表明益气组和化瘀组VEGFmRNA表达水平均有所增强,并且化瘀法优于益气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的发展,对于核酸的超灵敏检测已成为常规手段,检测能力已经达到单分子水平;但是蛋白质的常规检测,例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技术,检测限也仅仅达到1×10-18mol,与超灵敏检测存在相当差距。免疫PCR方法(immunopolymerasechainreaction,immuno-PCR)是SanoT,SmithCL和CantorCR等于1992年将免疫学反应和PCR技术相结合而创建的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同时具有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PCR扩增技术的高效性。它运用P C R强大的扩增能力来放大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信号,使实验中只…  相似文献   

8.
HULC(highly upregulated in liver cancer)属lncRNA(长链非编码RNA),调控细胞自噬,在肝癌组织中高度上调表达。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三唑磷处理后斑马鱼中lncRNA HULC调控机制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lncRNA-miRNA-mRNA的调控网络,并且深入了解农药三唑磷对斑马鱼的环境毒理影响。基于芯片技术检测HTT、HOTTIP、NEAT1、NPPA和HULC的表达情况,三唑磷处理斑马鱼前后HTT表达无差异,HOTTIP表达略微下调,NEAT1、NPPA和HULC出现明显上调表达。软件RegRNA 2.0预测出dre-miR-2185*等7条miRNA与HULC发生相互作用,进一步预测其调控靶基因,构建调控网络。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HULC表达上调1.5倍、dre-miR-2185*表达下调6.63倍和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基因gria1a表达下调2倍。同时三者都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监测化学物质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影响,以期对肝癌等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碘酸钾和碘化钾对大鼠肝脏SIRT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喂养碘剂和剂量不同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适碘组(KI、KIO3),10倍高碘组(10KI、10KIO3)、50倍高碘组(50KI、50KIO3),100倍高碘组(100KI、100KIO3)。喂养半年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析大鼠肝脏SIRT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适碘组中,SIRT1在KI组中的mRNA表达量高于KIO3组,P<0.05;10倍剂量组中,SIRT1在10KI组中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10KIO3,P<0.01;50倍和100倍剂量组中,SIRT1的基因表达量在两种不同碘剂组中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论摄入何种碘剂,SIRT1在高剂量碘组中的基因表达量均高于适碘组。结论:高剂量的碘化剂和碘酸钾均可上调大鼠肝脏SIRT1基因表达量,肝脏SIRT1基因的表达上调可能是机体改善高碘致高脂血症的一种重要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肾组织中磷脂酶A2受体(M-type 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的表达,探究肾组织中PLA2R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及中医证型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经肾活检证实的70例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1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2例V型狼疮肾炎、6例Ig A肾病、6例微小病变性肾病、4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1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20例非膜性肾小球疾病。结果:(1)IMN组、SMN组、对照组PLA2R在肾脏组织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2/30(73.33%)、6/20(30%)、3/20(15%),三组间肾组织PLA2R的表达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相比较,血肌酐、血清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证型与肾组织PLA2R的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肾组织PLA2R的表达可用于MN,可用于IMN和SMN的鉴别诊断;(2)中医证型与相关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肾组织PLA2R的表达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建立大鼠肝癌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诱癌过程中血清IL-2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血清IL-2水平随病变进展而逐渐降低,癌变组血清IL-2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肝细胞损伤组及增生-硬化组。结论:检测血清IL-2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发展和机体免疫状态,是早期发现癌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蝙蝠葛碱(DAU)对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透射电镜观察AD大鼠海马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Bcl-2和Bax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DAU高、中、低剂量组Bax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Bcl-2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DAU可通过调节脑Bax和Bcl-2表达来抑制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卵巢摘除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BDNF表达的影响以及中医学益肾方剂左归丸的干预作用,探索中医学"肾脑相关"理论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卵巢摘除法建立雌激素缺失模型;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DNF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BDNF表达增加。卵巢摘除可下调BDNF表达。左归丸干预后BDNF表达上调。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BDNF表达增加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性激素剥夺可下调缺血后大鼠脑组织BDNF表达,左归丸干预可使BDNF表达上调。提示补肾中药左归丸可能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并有可能通过上调BDNF表达促进缺血后脑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1,(15)
目的:探究microRNA-369-5p(miR-369-5p)在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组织与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 CFs)活化增殖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大鼠糖尿病心肌病模型,体外应用高糖诱导CFs细胞活化增殖模型。利用HE、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及胶原分布情况。应用qRT-PCR检测CFs细胞中miR-369-5p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α-SMA、Collagen I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HE和Masson染色显示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胶原沉积明显增多,细胞相对排列紊乱,细胞大小不一。Western blotting实验表明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和高糖组的α-SMA与Collagen I的表达增长;qRT-PCR实验表明与正常组相比,高糖诱导CFs细胞中miR-369-5p表达降低,而α-SMA与Collagen I的表达增加。结论:miR-369-5p在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组织与高糖诱导CFs细胞中表达降低,提示miR-369-5p可能是影响糖尿病心肌病形成的潜在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于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炎症因子及TGF-β1表达的影响及HSYA缓解气道重塑的机制。方法:用CSE刺激MRC-5细胞建立损伤模型,细胞分七组:单纯HSYA组、Sham组、CSE模型组、CSE+低剂量HSYA组、CSE+中剂量HSYA组、CSE+高剂量HSYA组、CSE+阳性对照药红霉素组。以Real-time-PCR技术检测TNF-α、IL-1β及IL-6和TGF-β1m RNA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38MAPK磷酸化的水平。结果:加入CSE刺激12h后,MRC-5细胞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及TGF-β1m RNA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HSYA能够明显抑制CSE诱发的TNF-α、IL-1β、IL-6及TGF-β1m RNA水平的升高。结论:HSYA可抑制CSE诱导MRC-5的炎症因子及TGF-β1的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6.
17.
《科技风》2021,(28)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过氧化氢(H_2O_2)致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RAEC),复制H_2O_2氧化损伤模型,采用PI3K/Akt信号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 W)对模型细胞株进行干预,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H_2O_2组、H_2O_2+渥曼青霉素(W)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渥曼青霉素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H_2O_2组及H_2O_2+W组Bcl-2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值下降、Bax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H_2O_2组与H_2O_2+W组间Bcl-2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_2O_2+W组Bax蛋白表达高于H_2O_2组(P0.05)。结论:渥曼青霉素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过氧化氢致血管内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四方藤60%乙醇提取物(EECH)对CII型胶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模型(CIA)大鼠的抗风湿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四方藤提取物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CII胶原加氟氏完全佐剂法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EECH灌胃给予不同剂量提取物(2、0.5g.kg-1.d-1),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1.5mg.kg-1.d-1),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28天。测定大鼠血清炎症因子中TNF-α、IL-1β的表达,观察各组大鼠关节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EECH高、低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CIA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P0.01)。病理检测表明,EECH可以显著改善CIA大鼠的关节病变。结论:EECH可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关节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血清中炎症因子中TNF-α、IL-1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HDC4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实验共选取91例乳腺组织的存档蜡块标本,其中包括46例乳腺癌、26例导管内原位癌(DCIS)以及19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DC4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蛋白检测的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15.8%,3/19)相比,HDC4蛋白在DCIS和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增高,分别达46.2%(12/26)和71.7%(33/46),强阳性表达率在DCIS和乳腺癌组织中分别达19.2%(5/26)和45.6%(21/46),也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显著(p<0.01)。结论:HDC4蛋白表达可作为女性乳腺癌及原位癌DCIS的病理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可能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0.
p53结合蛋白1(p53 binding protein,53BP1)是一种参与DNA损伤检查点活化和DNA损伤修复的关键蛋白之一。已知在结肠癌中,BRCA1基因的突变会使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而磷酸化53BP1是其功能的表现形式。为研究磷酸化53BP1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我们制备特异性磷酸化53BP1多克隆抗体,经RNA干扰技术、蛋白免疫共沉淀(Co-IP)、蛋白免疫印迹(WB)等实验验证抗体的特异性。随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方法对31例临床结肠癌组织标本进行染色,并结合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磷酸化53BP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在TNM分期I-II期结肠癌患者中,磷酸化53BP1高表达病例数比例(13/16)显著高于III-IV期患者中的高表达病例数比例(7/15)(p0.05),同时磷酸化53BP1高表达病例数比例在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差异显著(p0.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磷酸化53BP1高表达可作为结肠癌分期(I-II期)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潜在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