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社会历史形态不同,国家治理的本质属性、治理结构、治理内涵、治理方式就会产生差异。流行于西方的讲究"实证""客观""中立"原则的国家治理策略有一定借鉴价值,但其是否具有普适性却值得商榷。国家治理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应该注意甄别国家性质和国家治理职能的不同属性,还应符合国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治国理政、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是中国传统思想中内容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重要文化遗产。以儒家思想而论,其诞生之初就与社会运作和政治架构密不可分。它以改变混乱无序的社会状况、重建崩坏的社会秩序为主要目标。儒家思想中有丰富的社会治理思想资源,如"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和为贵""民贵君轻"等。这些思想资源对于当今的社会治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之于高新知识生产及其生产力转化、知识创新型人才及其高新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具有引领性、主导性、基础性及由此带来的垄断性,决定了大学已经成为国家经济起飞、社会进步及其稳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具有动力价值的生产力要素。在国家现代化及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高新知识和高新技术及其创新具有决定性的高等教育承担者大学及其治理能力的率先现代化,大学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通过大学领导力提升这一途径。在讨论"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何以如此重要"及厘清"大学领导力与大学治理能力的关系"基础上,从"思想力""组织力""决策力""制度力""资源力""文化力"及"校长力"7个方面构建并解读了大学领导力要素模型。  相似文献   

4.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隐藏着静态文化"生——死"二元对立结构,这种二元结构转换中既包含了人类繁衍生息生命延续之"生、死"转换,也包含了人类食物生长与环境条件之"生、死"的转换。赣南客家乡村治理结构形式正是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了"信仰——仪式""权力——文化""礼仪——道德""观念——价值"的动态结构方式,这种动态的文化治理结构功能关系,对乡村村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是赣南客家地区乡村治理的重要乡土文化资源。同时,乡村民俗体育也因此在长期的动态演变中得到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6,(7):104-112
大学外部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中的大学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丰富的内涵意蕴。大学外部治理承载着社会多元共治的价值诉求,其中,法治诉求是保障,民主诉求是基础,正义诉求是目标。为此,基于社会治理的复杂性特征和大学"善治"的目标愿景,要实现和谐共生的大学外部治理结构和正义高效的治理机制,高校管理者应当通过"依法治教""社会协同""内生外促"等实践路径,有效促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当前,信息环境、传播环境、舆论环境日益复杂,突发事件更加频繁,舆论形态更加多元,舆情回应需要重视,民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权益也亟需保障,舆情治理面临全新的挑战,社会舆情依法治理成为时代的重要课题。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只有明晰"舆情为什么需要治理""谁是治理主体""应遵循什么治理原则和法律程序"等基本问题,才能探索解决社会舆情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法律思维缺失、预警机制虚置、正面引导不力等关键问题,这不仅是执政合法性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秩序维护的迫切要求,还是言论自由保护的实现路径。社会舆情治理的前提是权利的相对性,目的是国家行使公权力保障私权利,本质是利益间的衡量取舍,这决定了社会舆情治理的核心主体是代表国家行使最高公权力的组织体——政府,也决定了政府在社会舆情治理中应以"尊重和保障权利"为目的和宗旨,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职权职责相对应""禁止权利(力)滥用"和"法律成长"的原则,遵循"受理‘权利束表达’、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协商式民意调查’、做出‘新闻发言人+法律顾问’的专业回应、与时俱进完善制度"的实施路径,实现依法治理。  相似文献   

7.
在特殊转型时期,单纯依靠政府的传统治理模式乏力应对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协同治理应运而生。协同治理的"内涵、阻碍因素及实现路径"等方面是学界关注重点。这些研究从"多元"主体、"社会转型"背景、"促进公共利益"的目的等三方面解读协同治理的内涵。就现有治理系统而言,实现协同治理既面临"社会资本异型发展""信息技术不成熟""理论基础薄弱"等外部阻碍,同时又受到"传统体制排斥""政府悬浮化""思维模式刻板""标杆劣质"等内在条件束缚。走向协同治理还需要从增强社会自治能力、端正政府角色、构建沟通平台、增强多方信任度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8.
朱德全  冯丹 《教育科学》2021,37(1):23-30
"和而不同"是对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时代要义的精准定位,"和"于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优质教育的按需供给,"不同"于"不同质""不同步""不平均"的教育发展。然而,当前国家、地方、学校、社会四大治理主体在义务教育治理过程中漠视优质均衡发展的"和而不同",仍然固守基本均衡发展阶段的治理逻辑,唯指标、唯效率、唯标准和单一化的治理举措,致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陷入"去和取同"的发展困境。为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治理效用,可从治理主体所处"制度场域"的制度安排出发,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而不同"的新时代要义为价值取向和行动准则,重构"和而不同"的治理逻辑,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就是出资者控制权与教职工控制权不断冲突和合作的过程。根据出资者控制权与教职工控制权强弱的不同,我国民办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可划分为"松散型治理""人力资本单边治理""出资者单边治理""关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四种类型,并随着我国民办高校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发生演变。在2015年以后进入分类规范期后,必然会走向"关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决定对于我国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来说,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适应民主政治进步、市场经济发展、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为此,应从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培育现代治理主体、更新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方式等诸多方面入手,系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尤为关键。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治理现代化围绕着"管""办""助""评"四个维度协同推进。一、管:区域统筹促进优质均衡上城教育已形成多维联动的组织架构,把教育工作纳入全区中心工作范畴。确立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执政治国60多年之后,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而提出的重要治理变革取向,必将在党的执政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我们过去通常所讲的“管理”到现在的“治理”,虽一宇之差,却有着非常重要的理念和内涵上的差别。分析这些差别,把握这种转变的意义,对于我们建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并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心""学""政"是黔中王学治理思想的三个重要内核。"心统学政"是其思想和实践的内在维度,这一内在维度体现为"心"在"学"和"政"的领域的落实。在理论层面呈现出"心学合一"和"心政合一"两个维度的理论建构,在实践层面则呈现出"心学"和"心政"两种形态,表现为"为学"和"为政"两种活动形态。黔中王学治理思想的这种理论特质和实践品格形成于中晚明时期贵州特殊的儒学环境和地缘政治生态中,同时其作为儒学文化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对现代社会"政治治理""民间治理""个人治理"等方面都有可资借鉴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如何选官""如何管官"是我国古代吏治的两大主题,集中体现在官吏的选任、考核、监察三大制度上。其中,举荐制是一大历史进步,有利于激励官吏的进取精神,而科举取代荐举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官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亦有力遏制了在选人用人上的任人唯亲、贪污腐败之风,对古今中外产生过重大影响并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视域下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优化不仅要秉承法治精神,而且要坚守"守护学术""协调利益""提升绩效"的价值取向。回应利益相关者合理诉求、完善内部治理的制度体系、营造内部治理和谐氛围等是优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理论突破与创新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标志着治理思维上升到国家高度。然而,治理思维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的同时,高校、企业的治理环境并不宽松,究其根源在于"一刀切"导致的治理错位。为防止治理改革倒退,实践中需要强化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分类治理,一方面识别不同国家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明晰不同治理手段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内部治理是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实践之一.伴随教育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持续探索和精进,治理理念和行动方式深刻影响着中小学校贯彻落实教育方针、调动教师积极性、增强办学活力的观念和方式.本文从中小学内部治理实践的操作定义出发,锁定"未真正实现多元主体共建""未实现共建中的有效参与""不善于在参与中运用法治方式"三个...  相似文献   

18.
历史实践证明,党的建设融入高校管理体系为建构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制起到奠基作用,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长期以来,党的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开新局、出新策、发新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的新路,成为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组成部分.面向未来,党建引领高等教育现代化要着眼于人、着手于人,围绕"用好人""管好人""育好人"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确保高等教育治理方向正、规矩好、风气清.  相似文献   

19.
目前,"行政管控"模式下高校教师聘任工作存在着诸多缠绕相伴的现实困境,而构建政府、高校党政、学术组织、教师等主体共同参与治理模式以及建立与各自主体相匹配的权力(权利)结构,是破解当前困境的可行路径;在"多元参与治理"模式下,多元主体要遵循"相向并进、和谐让渡""均衡配置、各司其职""理性监督、友好制衡"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实现高校教师聘任工作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20.
华起 《大学教育》2014,(6):34-35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未能及时解决的深层次社会矛盾逐步显现。这些矛盾正逐步影响到我国高等学校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作为培养高端人才、传承社会"正能量"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的兴衰关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在高等学校突发事件频发、影响日渐深远的情况下,建立高等学校突发事件"高校协调治理"机制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