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法国,结构主义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的受挫相关,结构主义的政治意义在于转移法国知识分子在失败中的沮丧和虚无。在列维-斯特劳斯那里,马克思被视作结构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被非政治化。阿尔都塞则以结构主义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主观上希望复活马克思主义,点燃激进文化革命的可能,客观上造成马克思主义由知识和实践迁移到认识论问题。结构主义建构的语言观与社会观启发了后马克思主义话语多元政治与霸权结合理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精英教育文化价值观和话语长期左右和操练教育大众化层面的远程教育,形式隐蔽,危害深远,把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培养成精英教育价值观和行动模式的奴隶,使远程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边缘化,理论研究失语,事业发展"失范".把精英教育的话语霸权、越界使用、独断、结构主义等剥离出来,开展教育文化批判、教育话语批判和教育价值判断批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我国精英教育文化价值观和话语长期左右和操练教育大众化层面的远程教育,形式隐蔽,危害深远,把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培养成精英教育价值观和行动模式的奴隶,使远程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边缘化,理论研究失语,事业发展“失范”。把精英教育的话语霸权、越界使用、独断、结构主义等剥离出来,开展教育文化批判、教育话语批判和教育价值判断批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白——话语霸权,并剖析了教师话语霸权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为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试图在教学活动中建构师幼之间的对话。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其次,要创设平等的师幼关系,促使师幼之间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白--话语霸权,并剖析了教师话语霸权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为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试图在教学活动中建构师幼之间的对话.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其次,要创设平等的师幼关系,促使师幼之间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6.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是美国两大主流报纸,他们有关中国军事的报道尤其是涉及近几年中国海军发展的报道能切实准确地反映出美国政府对华军事政策的变化。美国涉华军事新闻报道会受到美国一贯的文化霸权和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影响。话语的背后总是暗含美国政府的政治利益、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对美国涉华军事新闻报道进行更深层次的语篇分析会揭示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7.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一书在方法论上主要借用了福科的权力—话语理论、葛兰西的霸权理论以及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但是萨义德在借用这些理论的时候存在诸多误用与自相矛盾。在借用权力—话语理论的时候重新陷入西方话语霸权的泥潭;在操用解构理论的时候落入结构主义的困境;在借用葛兰西霸权理论的时候误入折中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话语霸权进行重新解构和建构。解构:从了解话语霸权的背后隐藏着的复杂的权力关系这个社会学本质入手,探明其表现(显性话语霸权和隐性话语霸权),其危害(失语现象和师生交往关系的异化),并对话语霸权现象进行重新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话语霸权进行重新解构和建构。解构:从了解话语霸权的背后隐藏着的复杂的权力关系这个社会学本质入手,探明其表现(显性话语霸权和隐性话语霸权),其危害(失语现象和师生交往关系的异化),并对话语霸权现象进行重新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后殖民主义批评家赛义德的著作《东方主义》标志着后殖民理论的自觉和成熟。在这部著作中,赛义德运用了后结构主义理论家福柯的知识一权力话语,指出了东方主义与政治的关系,揭示出东西方二元对立观念是人为构造的,是西方虚构出的一种“东方神话”,其实质是帝国主义霸权的产物。这部著作的主要观点是反对本质主义,批判东方主义的文化霸权,具有明显的文化政治批判性。通过以边缘话语去面对中心权力话语,提倡一种多元文化主义,坚持各民族文化的独立、平等,和文化问的交流、合作,从理论上成功地解构了东方主义的东西方中心——边缘二元对立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解构主义和批判话语分析理论出发,以目前公共大学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学教学要素的解析和教学反思,对大学英语教育话语进行解构,剖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意识形态问题和话语霸权现象,以此试图建构新型的大学英语教育话语.促成多元民主的英语教育,并从思维入手,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今后发展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A2):21-22
话语代表着权力,正在崛起的中国欲超越西方话语霸权,建构自己的传媒话语体系,就必须进入西方话语系统、注重口语修辞、第一时间抢占话语权、建构具有自我书写权的传媒话语,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中国走向世界需要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家认可,这是实践中拓展国家形象建构的新境界。传媒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工具,部分西方传媒制造的虚假舆论事件,本质是在国际社会建构针对中国的负面形象,以此压缩中国在世界舞台的活动空间。解构西方传媒针对中国的负面国家形象建构,并将其转化为增强中国正面国际形象的典型素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际层面,涉华虚假舆论事件转化为中国正面国家形象建构素材的策略包括:展现真实以揭批虚假舆论,消解负面形象建构影响;甄别涉华舆论话语套路,破除负面形象建构迷雾;贡献普遍认可的价值,在国际社会赢得正面的国家形象等。  相似文献   

14.
国家硬实力的提升,为学术话语权的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模式的成功,中国问题对于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为当下学术自主创新、自主发展提供了学理依据与支撑。自主建构学术话语体系,反对西方学术话语霸权,是学术共同体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社科学报应从四个方面促进学术话语权的建构:一是组织引导学术研究,促进中国学术话语的生长发育;二是关注当下中国的社会实践,促进中国问题的话语提炼与言说;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推展与传播;四是培养学术新人,举荐学术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斯图亚特·霍尔在他的著名文章《文化研究:两种范式》中,将文化研究的起点定位在20世纪50年代中叶,以理查·霍加特的《识字的用途》和雷蒙·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这两部著作,为此一时期发生之“文化辩论”的两个总结.在霍尔本人的连接理论开始流行之前,文化主义、结构主义和葛兰西霸权理论是先后主导文化研究的三个主要范式.无论是文化主义中的文化唯物主义层面,还是结构主义中的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今天看起来都是表征了一个时代的学术旨趣.随着传媒时代的到来,霸权理论得到新的重视有其必然性.但是,在葛兰西英国和法国文化霸权建构模式的回顾中,我们可以发现,仅仅立足阶级来解释权力关系,随着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是会显得力不从心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鲁四老爷等人物的话语进行剖析,从而揭示男性在话语上对女性的歧视与挤压,分析男性话语霸权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家园政治中的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同霸权性权力相关联的,是阶级、共同体与种族行为的外化形式,它是建构主体不断建构的问题,是由不同的场域所控制,是不断流动的协商模式家园。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通过反叙述的家园政治话语对抗主流社会的叙述策略,擦抹来自宰制社会的文化身份,以选择性接纳和排他性模式建构华裔政治家园,搜寻家园所带来的一种归属感,凸显差异的华裔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8.
程赞 《思想教育研究》2022,(12):114-119
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事关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步骤,是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理念、中国方案认可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消除西方涉华负面舆论影响的中心环节。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国际形象传播,在百年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长期以来,仍受西方传播资源垄断、话语霸权挤压以及敌对势力污名化行径的不良影响,使得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面临很大挑战。对此,我们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合传播资源,加强主流媒体建设,拓展传播主体,创新话语体系,不断提升作品内容的传播力影响力,与敌对势力的污名化行径展开有理有据的斗争,全面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9.
在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背景下,拉克劳和墨菲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主义话语,建构了他们自己的话语理论,认为语言和行为只是话语总体的内在组成部分;话语是一套关系体系;话语是一种认同,而且是动态中的认同。这种话语理论只是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品质,而建立在此理论基础上的激进多元的民主策略也只是一种空想。  相似文献   

20.
在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背景下,拉克劳和墨菲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主义话语,建构了他们自己的话语理论,认为语言和行为只是话语总体的内在组成部分;话语是一套关系体系;话语是一种认同,而且是动态中的认同。这种话语理论只是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品质,而建立在此理论基础上的激进多元的民主策略也只是一种空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