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7,(1):158-161
徽州古村落古祠堂具有独特的整体布局、设计和内部装饰,是徽州文化的见证,体现着丰富的儒家文化内涵,承载了徽州文化思想。主要阐述徽州古村落祠堂的建筑规划和文化特征,介绍徽州祠堂的建筑风格,剖析徽州祠堂的建筑结构,重点解析徽州祠堂中的古戏台的结构和建筑装饰。  相似文献   

2.
天井作为徽州民居建筑的特色之一,在徽派建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深刻的美学参考价值。本文就从徽州民居中的精髓———天井入手,通过对天井的功能,空间格局,地面铺装,景观陈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风水观、民俗观等方面由表及里的阐述,挖掘徽州民居建筑中蕴藏着的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引导我们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文化和激发对独具特色建筑风格的深思,徽州的建筑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  相似文献   

3.
徽州古桥是灿烂徽州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有着独特的地域特征,体现了徽州的历史与文化.本文研究徽州古桥的类型及其艺术特征,分析徽州古桥修建的文化动因,解析徽州古桥的命名文化.对徽州古桥建筑文化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徽州古桥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地域文化,有利于引起各方面对保护古桥的关注与重视,进而实现对于徽州古桥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古徽州域内,依托绝佳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的不仅有大量物态文化遗产(像徽州古村落建筑、徽州文化遗存等等),而且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徽州民俗风情、徽州方言、徽州民间艺术、传统技艺、徽州文书文献、徽州绘画、书法等等。徽州绝美的自然生态、徽州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徽州文化生态的整体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徽州文化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而这一文化的主要体现就是在民居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中.在徽州建筑空间中,徽州雕刻就体现了其地域文化的独到之处,它将外部建筑与内部空间巧妙融合,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三雕艺术",反映了古徽州人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方面的多元化追求以及对其民情风俗的恪守,是徽州地域文化的智慧结晶.本文希望传承和发扬古徽州民居设计风格,将"三雕艺术"融入到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理念中,做到古为今用的同时,也证明了徽派建筑雕刻装饰艺术的艺术构成、地域特色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考察黄山市时对徽州文化的精彩概括,指出了徽州文化包含的"文化、贸易、医学、教育、建筑"五个基本要素,囊括了徽州文化的五个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揭示了徽州文化最重要的本质特征,透析了徽州文化具体人文事象之间的内部联系.对我们深入开展徽州文化学术研究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徽州建筑的特色不仅是徽州文化和经济繁荣的表现,也体现着徽州风俗习惯的特色,徽商妇的生存状态和徽州建筑特色有密切的关系,从徽州建筑特点探究徽商妇的高尚品德和生存状态,对了解研究徽商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徽州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的徽州古祠堂,由于微州历史上中原世家大族的入迁,中原儒学文化的影响,徽州大儒朱熹《家礼》的特别熏陶,徽商兴盛创造的物质基础,宋元明清以来,它们遍布徽州山乡。徽州古祠堂在古徽州建造较早,数量特多,总祠、宗祠、分祠、支祠、家祠等等种类丰富,徽州宗祠的祭祀、执法等等宗族活动生动地反映了儒教文化的原生态面貌,徽州宗祠从徽州建筑角度看,花费巨大、建构精美、多有创新.是徽派建筑三绝之一。  相似文献   

9.
徽州古民居建筑彩画是是中国古建筑装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久远的历史和显赫的艺术造诣.本文以徽州建筑彩画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徽州古民居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全面梳理了建筑彩画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徽州彩画装饰多样性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徽州建筑彩画的装饰功能.最后总结出我们应该对徽州传统古建筑彩画进行保护,让徽州的经典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徽州民居建筑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徽州建筑在技艺层面代表了明清民间建筑的最高水平,在因地制宜创建诗意人居环境,以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民居建筑,发掘传统建筑文化内涵,“三雕”艺术审美情趣诸方面,都具有一定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安徽省博物馆举办的“徽州古建筑陈列”对此作了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1.
徽州民俗现象是徽州社会的原生文化形态,徽州方言在民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徽州方言词语与民俗并不同步,它并不伴随着民俗的消失而消失,这些遗留的方言词语是研究徽州民俗新的突破口。而徽州方言的形成深受特定地区民俗文化影响,二者的关系凸显了徽州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立足民俗文化与徽州方言语汇,在具体的徽州民俗现象中探究徽州方言词汇与徽州民俗内部关系,寻找形成徽州方言语汇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继承徽州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徽州傩历经数千年传承,不断汲取周边地区傩俗文化和民间文化精髓,形成了古老稚拙、粗犷豪放且极具原生态的民俗文化。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主流强势文化的冲击,徽州傩正逐步走向衰退和消亡的窘境。针对徽州傩面临的危机,尝试利用徽州文化底蕴和文化经济一体化战略,加强傩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争取创建有徽州特色的生态傩文化资源品牌。  相似文献   

13.
商品和市场乃至地理环境不是徽商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徽州文化在徽商崛起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徽商的成功铸就了徽州文化的辉煌。儒家文化的负面影响为徽商衰落的内在因素。经济与文化互动是徽商兴衰的一个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试析徽州文化精神在胡适文化心理中的积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是从徽州走出来的,走向了世界,作为一个民族文化人,胡适并未对传统文化抱有虚无主义的态度。胡适曾经坦然承认徽州故里的生活经历,浸染的徽州地域文化精神是构成他的思想进程的重要背景,在胡适的文化性格里沉淀了许多活跃的徽州因子,或隐或显于胡适的生活方式里,而且对胡适的学术研究、政治思想、文化心理等都产生了浓厚而广泛的影响。程朱“新儒学”、戴氏“汉学”与徽州商人文化就是徽州文化得以坚实、稳定的两个对立统一的层面,即形而上的精神,形而下的物质力量。本文将从胡适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拣出这儿个积淀在胡适文化性格中徽州文化精神的因子,微观地分析徽州人文精神与胡适文化性格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徽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具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其中徽派篆刻是徽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独特传统魅力的徽派篆刻艺术,其确立了文人篆刻艺术的历史地位,实现了向篆刻造型欣赏艺术的重大迈进。笔者通过把传统古典的篆刻文字图形艺术加以提炼演变,拿出其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精髓部分并加入徽派元素,从而构成新图形的多种创意方式及作品来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当代散文名家关于徽州的文化散文,不仅对提升徽州的对外知名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徽州文化散文的创作。袁鹰、汪曾祺、艾煊、胡适和苏雪林等的关于徽州文化的散文各具特色,在领略徽州文化脉脉斜晖的同时,深刻揭示了她的悠悠遗韵,值得认真品读。  相似文献   

17.
徽州武术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影响徽州拳师伦理道德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安理学的浸润、徽州教育的宣扬、地理环境的内聚力、宗族制度的控制,都曾发挥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徽州文化一个异彩纷呈的特色板块,徽州工艺的徽州建筑、徽州四雕、徽州文房四宝、漆器、竹编、盆景、灯艺、以及天文、光学、数学等领域,都有许多一流的制作、创新和发明,奇艺、绝艺、巧艺、幻艺、奥艺、雅艺、戏艺,争奇斗妍,杰作多多,突出展现了徽州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集中反映了徽州文化的生机活力和创新精神。这些徽州工艺和徽商的兴盛有很大的关系,是中华文化之瑰宝。  相似文献   

19.
徽州传统学术文化传播分徽州区域内传播和区域外传播两类。前者导致徽州区域内学术文化的整合,徽州学术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一体化现象;后者是徽州学术文化向其它区域的扩张,并由此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学术文化的发展风貌。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空间传播具有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传播空间的不平衡性、传播强弱程度的时段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徽商兴衰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地域乡土文化三个方面,考察了徽文化对徽商兴衰的巨大影响。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有选择地弘扬"徽商精神",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升商界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