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动摭谈     
用实例分析和介绍古汉语中的为动用法。名词为动用法,动词为动用法,形容词为动用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英语介词运用中的关系意义差异、搭配用法差异、静态与动态用法差异、感情色彩用法差异、字面与比喻用法差异、语境用法差异等几个方面 ,探讨了英语介词用法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情态动词     
考点分解 情态动词:常规用法、推测用法、及虚拟用法。  相似文献   

4.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在多种语言和方言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什么”作为我们经常使用到的疑问代词,表示疑问是它的最基本用法,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非疑问用法也是普遍存在的。概括来说,它表现为五个方面:“什么”的任指用法、“什么”的虚指用法、“什么”的列举用法、“什么”的否定用法、“什么”表委婉语气的用法。  相似文献   

5.
汉语“着”字在陇南方言中有着较多的变体及用法,其中绝大多数用法和现代汉语“着”字的用法相同,另有一些用法和现代汉语有区别,试就陇南方言中“着”字的各种变体、用法及其来源作一简单叙述,并着重探讨其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6.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在多种语言和方言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什么”作为我们经常使用到的疑问代词,表示疑问是它的最基本用法,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非疑问用法也是普遍存在的。概括来说,它表现为五个方面:“什么”的任指用法、“什么”的虚指用法、“什么”的列举用法、“什么”的否定用法、“什么”表委婉语气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NMET主要考查知识点如下:1.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的用法。2.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用法及它们之间的区别。3.反身代词的用法及反身代词所构成的短语。4.指示代词的用法。5.疑问代词和连接代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可以肯定地说,分词作状语用法是所有分词用法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掌握的。历年的高考英语考题也说明,分词作状语的用法是所有分词用法中最常考的。因此,本文拟对分词作状语的用法作  相似文献   

9.
冠词的用法,就其有规律可循的方面来说,可分为特指用法和类指用法。冠词的特指用法又可分为确定特指(DEFINITE SPECIFIC REFER-ENCE)和非确定特指(INDEFINITE SPECIFIC REFERENCE)。下面分别就定冠词、不定冠词和零冠词的用法来阐述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但古汉语语法和现代英语语法有时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文章通过对古汉语"矣"字用法与现代英语完成体用法的对比分析,从古汉语"矣"字与英语完成体各自的基本用法,"矣"字用法与英语完成体用法对比分析,"矣"字不表现完成意义的用法三个方面揭示了古汉语"矣"字用法与现代英语完成体用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论"非常+NP"     
近年来,语言学界已经对“副 名”做过许多的讨论和分析。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选取“副 名”结构中的一个“非常 NP”来加以继续探讨,并将之与“形 名”的“非常 NP”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了这两种结构对名词性成分NP数量意义的特殊要求,并参考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非常”的用法对它们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的“是”字句,可分为表示判断和不表示判断两大类。表示判断的“是”字句的主语和宾语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从语法结构上看,主语和宾语都是体词,词性一致.不表示判断的“是一字句,主语和宾语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从语法结构上看,主语是体词性的,宾语多数是谓词性的。“是”虽然不表判断,但却可以表示各种意义。“是”属于动词.  相似文献   

13.
普通话“把”字作为动词、介词以及量词的用法在安庆方言中均有体现,此外,安庆方言中“把”字的用法还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在动词词性上,它所表示的动词义更加丰富,可以替代多个动词;在介词词性上,它除了介引一般宾语外,还具有介引双宾语中直接宾语的功能;在量词词性上,它可以表示动量词“遍”、“次”等,及与数词“一”组成“一把”表示副词“一起”义。  相似文献   

14.
该文较为详尽地向大家介绍了英语中常用的有关“哭”与“笑”的单词的种种用法与特点,并列举了一些与“哭”与“笑”有关的英语短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词缀是汉语由单音词向双音词转变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现象。《红楼梦》是一部充斥着浓浓的口语味道的文学名著,其中很多语言现象都流露出现代汉语口语的痕迹,词缀就是其中的一种。“家”作为词缀古代已有,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了《红楼梦》的时代有些用法消亡,有些用法依然存在,当然也产生了新的用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虚指的“他”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种虚指用法,它出现在动词后,但既无指代作用,又不是动词的宾语,同常见的作第三人称代词和旁指代词“他”的用法很不相同。通过对“他”的主要用法的历时考察,我们看到,虚指的“他”在唐代产生,它与第三人称代词“他”都是由旁指代词“他”演变而来。“他”的虚化来自于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他”原本是旁指代词,就词汇意义而言,旁指代词本身有淡化作用;二是由于唐代“他+N”结构的影响,因为后面N的存在,使“他”在表意上成为一个可以忽略的成分,在结构上成为一个悬空成分。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他”开始虚化。  相似文献   

17.
宿松方言的结构助词比较复杂。本文从普通话与宿松方言比较的角度描写分析了"哩、家、个、哩个、得"等结构助词和"个/哩个"结构的主要用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写“片”修饰视觉域具体名词的用法,并采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对这些用法进行了解释。除做个体量词外,“片”修饰的成分多具有无界性或个体间的同质性,“片”做个体量词时的非典型特征对促成这一功能有重要作用。是否用“片”还与事物在认知上形成的意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儿"做名词后缀和动词后缀的两种用法。"-儿"是语素,应该区分构词和构形的两类"-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