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吉友堂 《小学生》2012,(9):15-15
我通过这一学期对新课标的学习,觉得教师最重要的还是转变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一、变"教师讲"为"学生说"长久以来,知识都是靠口耳相传,老师讲,学生听,而且学生要注意力集中地听,不管学生有没有兴趣,不管学生有没有自己的想  相似文献   

2.
朱艳辉 《新疆教育》2012,(14):30-30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我送到学校了,孩子的一切就交由老师处置了,学习、做人、做事等等。殊不知大错而特错了。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孩子良好地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这时不单单是老师在学校里传授知识,更大程度上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完成,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小学生的无意识学习占了很大的比例,在低年级数学学习上也是如此。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遇事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如果能把数学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敏感性,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利用好这个生活大课堂,就要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作为一名家长,如何才能发挥好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帮助孩子轻松、愉悦的完成学业呢?1重视家庭教育中学习习惯的培养孩子一上学,许多事情就得自己慢慢学会处理,比如,整理书包,准备好第二天用的文具、学具等。经常会有孩子丢这忘那的,在最初这些都是难免的,但不能让这样的事情一而再的发生。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逐步学会管理自己,培养孩子认真细心准备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师都知道,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冷漠是学生进步的最大敌人·不论学生多么聪明,只要他对数学课堂失去好奇心和兴趣,他就会对老师的要求置之不理,不管不顾,尽管他们都希望自己取得好成绩,让家长满意·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最首要的任务不光是传授知识,也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开场白,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生动的课堂交流,优化的例题教学,多样化的作业形式都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一个人要想在时代的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的学习。而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所以,学好数学对于将来的自身发展更是重中之重。在小学阶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尤其重要,作为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我,对这一点更是十分赞同。也许你会说有些家长不懂教育、不懂数学又如何去教孩子,其实这并不需要家长有多么高深的知识,下面我结合自己长期从教的经验,和家长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经验,以便帮助家长们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6.
很多高中学生感到数学难学,主要难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上,常常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就是,听老师讲课听得懂,看书上的例题看得会,但独立解决问题时,就错误百出,甚至束手无策.仔细分析以上现象,可以看出:大部分高中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学习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障碍,提高学习效率呢?下面就高中学生常常出现的几种学习障碍,与大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是新课程下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关注的课题。本文就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李红 《教学月刊》2008,(12):46-47
从教多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接一个新班,都做一个关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是否记笔记、怎样记笔记的情况调查.调查结果反映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记课堂学习笔记有误解.很多学生认为课堂笔记要记教师的课堂板书和教师所提问题的解答.另外,从教学中还发现:课堂上学生大多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课,做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较少低头看书、记笔记.其实,数学课堂学习,除了听讲,做练习,笔记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会记笔记,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它将会对我们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每个老师的愿望,也是当今社会教育的当务之急。因为高效的课堂不但能够很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能减轻老师的工作压力。而小学是一个孩子对数学最开始的认知阶段,如何让学生了解数学、爱上数学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本笔者认为,若想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必须让学生们能够吃透教材的同时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以苏教版的数学教材中的一些典型例题,就如何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每个老师的愿望,也是当今社会教育的当务之急。因为高效的课堂不但能够很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能减轻老师的工作压力。而小学是一个孩子对数学最开始的认知阶段,如何让学生了解数学、爱上数学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本笔者认为,若想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必须让学生们能够吃透教材的同时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以苏教版的数学教材中的一些典型例题,就如何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学习中的概念理解与问题求解,哪一样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然而在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有限的。在数学研究中,数学家在“做”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听数学,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有时候,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常常听到学生这样感叹:哎呀,这么简单,我怎么就想不到呢?也有的学生觉得平时学得还不错,但到考试的时候,成绩却不好。家长也说:我家小孩,在小学数学得满分,初中得高分,到了高中得个及格分就不错了。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进入高中后,由于不适应高中后数学教学。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数学成绩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甚至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本文将对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困惑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数一数》是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课,第一课的数学课堂承载着学生的很多好奇与期待:数学是什么?数学学什么?怎么学数学?……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后,再次走进一年级的课堂,也多了很多思考:我的课堂体现课改新要求了吗?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了吗?怎样才能既上出一年级的特点,又能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  相似文献   

14.
让思维历险     
听过吴正宪老师课的人经常会这样问: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会如此激动、兴奋、主动?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上会妙语连珠、思维活跃、思考深刻?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有那么专注的神态和原来如此的释然?这些都源于吴老师为数学编织了一条五彩缤纷的智慧彩带,吸引着、召唤着、感染着学生,使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的神奇与快乐。  相似文献   

15.
吴爱玲 《广西教育》2004,(1A):32-32,26
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前提。下面我以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统计》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听课时的体验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曹振荣 《海南教育》2014,(16):48-49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其中"认真听讲"是这次修订后增加的内容。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它也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却时常发现以下现象:现象一:"老师,我来!我来!"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涨,小手林立。  相似文献   

17.
许多老师发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没有了灵气活力,许多同学在数学课中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上课时总是让老师感觉他们心不在焉,更谈不上什么创建生态课堂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个人觉得,是由于他们失去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求知的火花",找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创建和谐的生态课堂呢?这个问题值得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进行深深的思索.我个人认为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授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是做老师课前准备好或指定的例题或习题。  相似文献   

19.
杨春萍 《辅导员》2009,(5):50-50
“上课一定要好好听讲,把老师讲的每一句都听进去。”这是笔者在校门口听到最多也是最令笔者感动的一句话。在家长的眼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而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帮助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教与学活动圆满成功呢?  相似文献   

20.
孙厚雷 《考试周刊》2010,(25):82-82
为了进一步实施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我和其他老师一行15人.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通过学习,我感悟较深。他们的数学课堂是这样上的:首先是老师给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写出对问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