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爱伦·坡死亡主题的内涵读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伦·坡学创作的主题是死亡。他的作品描写了死亡、恐怖、神秘、梦幻和宿命。本通过对爱伦·坡作品的分析,探讨了他的死亡主题所蕴涵的内容和意义。章认为,他的死亡中表现了忧郁悲怆之美、恐怖神秘之美和浪漫梦幻之美,表达了作对生的渴望,对爱的追求。他的死亡主题蕴涵了他超越人生、追求不朽和永恒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通过解读《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发现劳伦斯的性爱哲学集中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主张建立坦率的性意识;主张回归自然,回归本性,在纯洁的性爱中实现灵和肉的整合;性爱不同于淫秽,建立在灵和肉整合基础上的性爱是生命活力的源泉,是美的表达。但劳伦斯的性爱哲学也不乏偏颇之处,他过分夸大性爱在改造社会中的作用,同时他的性爱哲学中也充斥着浓厚的父权意识。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在作品中喜爱用比较直露的性描写,但他也常用含蓄的方式表达性爱,借用英国民歌,民谣中比喻和象征手术歌颂人类性爱之美是劳伦斯作品的另一特色,他的不少诗歌和小说都带有英国民歌,民谣的影响,但是当劳伦斯在作品中对它们进行借用时,这些风趣而又极具内涵的表述便呈现出劳伦斯式创作风格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在劳伦斯笔下,发生在大自然中的性爱摆脱了文明的束缚,显得昂扬恣肆;他认为平等清新的两性关系以及健康热烈的性爱是颠覆机械文明的重要力量。劳伦斯正是通过健康、美丽、奔放的性爱的左右奔突,抒发他回归自然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通过对劳伦斯的惊世之作《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一书中女主人公康妮所经历的坎坷爱情三步曲的评述,进而论证劳伦斯的性爱观,认为只有肉体与精神的爱的高度和谐统一,才是性爱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在劳伦斯看来,现代文明中的人缺乏健康而激情的性爱,人没有了生命之火,没有了生命的创造力,人成了行尸走肉。正是由于人们根深蒂固地对性的丑化,对性的歪曲,正是由于现代文明对自然人性的破坏和异化,使得劳伦斯要重铸自然、健康的性爱观,以此来拯救人类,拯救英国。在劳伦斯看来,“性”是欲望的表达,是自然、洁净的,应当尊重;“性爱”是灵与肉的自然平衡、和谐如一;“性”是真实的生命激情之碰撞;“性”是自然的生命力,具有宇宙的节奏和韵律,象征着强大的生命力;“性”不仅仅是欲望,而且是美。  相似文献   

7.
<正> 在现代欧美文坛上,英国作家大卫·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不仅堪称多产,而且“最具有独创性”①。在劳伦斯卷帙浩繁的作品中,小说构成了他成就的核心,也最充分地体现出他的创作思想和风格。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1913)是迄今公认的劳伦斯的四部杰作或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里,劳伦斯对他故乡的矿区生活,他的矿工家庭,他的父母的龃龆和冲突,特别是他的母亲对他(即小说中的保罗(Paul))的那种强烈的爱,  相似文献   

8.
英国劳伦斯研究专家基恩·萨加认为劳伦斯具有独特的、戏剧性的并且是带有内在节奏的生活经历.而使劳伦斯的生活具有这些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他采取了神话形式中最古老的、最富有感染力的形式——探索形式.基恩·萨加的话说出了劳伦斯一生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解救人类和改造社会,他一直在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探索.而且,他的这种对于人类出路的探索又经历了一番苦难的历程.纵观劳伦斯的创作和他富有独特性的生活经历,我们可以把劳伦斯的探索过程分成三个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是一位被西方评论界认为最醉心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作家,他将精神分析运用于创作,不是不谋而合,而是有意为之的。劳伦斯对世界文学的杰出贡献,正在于从他开始的精神分析“情结”使小说中的性爱意识、性爱描写进入到了一个哲学与审美双重意味的高度,使之彻底地与“淫秽”分离开来。他试图从人的性欲本能的自然发展中寻求维护人性的新信念。  相似文献   

10.
在英国现代文学史上,D·H·劳伦斯是一位最富有独创性而又引起了争论的作家。他的作品是一个社会批判和心理探索的统一体,他以超人的勇气浓墨重彩地描写性爱,抨击资本主义工业化对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价值的摧残,因此而惊世骇俗,轰动了整个英国社会和文坛。在劳伦斯的作品里,处处闪烁着象征艺术的火花,象征艺术在作家劳伦斯的笔下已达到了炉火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笔下的厄秀拉是一位现代恋爱与婚姻关系的探索者。她的思想随探索而演变。恋爱和婚姻是厄秀拉生活的中心。她的性爱观点表现了劳伦斯所说的人类感情现实,是劳伦斯性爱理论的诠释者。在恋爱婚姻方面,厄秀拉的斗争不是为争取支配权,而是为了寻求一位能引导她走向创造性生活的男人。她与两个男人有过恋爱和婚姻关系,与前者由于彼此个性和思想的差异而分手,与后者虽然彼此也有分歧和斗争,但经过磨合,最终实现了尊重彼此个性,实现了一种“行星式均衡”的婚姻关系。劳伦斯这一解决方案是否有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劳伦斯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性爱母题的解读,探讨这部作品的内部因素——在性爱母题下重返伊甸园的人性主题及性爱母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并从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出发,发掘创作主体的性价值取向,最后肯定了其性爱母共同意义:复归人性达至性爱涅槃的现代伊甸园。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小说中描写了大自然被现代工业文明所破坏、人性异化、生命枯竭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对自然本色的推崇。在劳伦斯的笔下,大自然给人以生命活力,性使人的生命得以复苏。大自然与性,成为人类生命活力的源泉。生命活力之美就是自然之美和性之美,因而对于大自然与性这一自然本色的推崇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精华所在。劳伦斯对自然本色的推崇与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性的独特的认知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虹》以内涵丰富的彩虹意象贯穿始终,奠定了小说具有彩虹般和谐之关的基调。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读此作,能够从中解读出劳伦斯深刻而独特的生态哲学思想:《虹》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等方面的描写,反映了劳伦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深恶痛绝;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对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的积极探讨.以及对人如何真正实现自我所进行的深入思考。“虹”始终衬托着劳伦斯对和谐之关的不懈追求,因而使其成为一部充分展示劳伦斯敏锐生态意识和深邃生态智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这是他的小说观决定的。劳伦斯的“小说是生命之书”的观点基本能概括其小说观。他的小说观既与传统的文学理论主要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有密切联系 ,又有现代主义反传统的一面 ,尤其是他对性爱是使人类再生的唯一途径的看法 ,世人争议很大。总的说来 ,劳伦斯的小说观是有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于十九世纪末生于一个矿工家庭。他亲眼目睹工业化的变革及其对父辈们的戕害。这在少年劳伦斯心中多少孕育着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敌视和憎恨情绪。他的多部作品都从不同程度反映了这一思想 ,比如《虹》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等。对工业文明的失望使劳伦斯呼吁人们重新建构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 ,尤其是男女关系。他的作品中的性描写使他生时备受否定和围攻。性不能成为医治社会弊病的惟一良药 ,但劳伦斯这一偏执的呼声正反映现代工业文明在人们心中投下的巨大阴影及其对人性产生的巨大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的作品《虹》以对爱与美的追求为主题,以人性的和谐完美为最高的追求目标,以三代人的爱情生活为载体,崭露了人性对于爱与美的追求历程和对于工业文明的控诉。所有这一切展示的都是对作为最高存在的生命之礼赞。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与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受叔本华影响,劳伦斯把生存意志作为人物行动的基本动力,这主要表现为向性力和精神占有欲。受尼采影响,劳伦斯赞美躯体,重视生命的内在能量和自我超越性,并与基督教决裂,成为西方基督教道德观的激烈批判者。劳伦斯在性与无意识这两个领域,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有接受,也有超越。弗洛伊德与劳伦斯都把性、无意识与文明对立起来,但弗洛伊德进行的是否定性研究,强调对其疏导和控制,劳伦斯则认为性与无意识是原初的创造性力量,是生活的源泉,是对抗人之社会化和理性化的正面力量。非理性主义丰富和深化了劳伦斯对现代人心理世界的理解,加强了他的小说的社会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9.
张炳飞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1):78-80,82
劳伦斯在一战期间受到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这不但体现在他的拉纳尼姆之梦上,也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本文以劳伦斯小说的代表作《虹》和《恋爱中的女人》为例,通过阐释其所蕴含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揭示无政府主义对劳伦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