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所谓生死哲学,就是对生命与死亡进行深刻反思与追问而形成的对生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死亡,他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深度和广度不逊色于任何一位哲学家。阅读海明威文学作品,领悟其中的生死哲学,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理解生命价值和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慧慧 《海外英语》2012,(15):159-160,167
文学作品中的人名不只是简单地作为一种表示指称作用的代号,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隐含意义,可以起到揭示人物的性格,暗示故事情节发展,预示人物的命运和结局的作用,因此,理解文学作品中人名的内涵、研究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对于文学研究和文学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中的人名不只是简单地作为一种表示指称作用的代号,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隐含意义,可以起到揭示人物的性格,暗示故事情节发展,预示人物的命运和结局的作用,因此,理解文学作品中人名的内涵、研究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对于文学研究和文学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哲英 《广西教育》2012,(18):61+64-61,64
文学作品是作者心血凝聚的精华,是作者独特生活底蕴和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文学作品包含着作者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追寻。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法朗士说:“读文学作品是一种灵魂的探险。”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可以获得独特体验,经历心灵的一次探险。这种体验和探险,离不开师生对文学作品中作者情感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不管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本身,笔者认为对语文课文的学习无疑是一种文学欣赏活动,它是通过我们的想象、联想对文学作品进行艺术再创作的精神活动。这个活动需要我们对文学作品反复阅读、咀嚼与体验,从而挖掘作品中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融入自己的思考、分析和评价,不断丰富文学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使我们得以陶冶情操、振奋人心、滋养生命、提升精神境界。这应该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重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死亡是刘恒作品的一个常见的人物的结局。表现死亡也似乎成了刘恒的一个手段,表达对人的存在意义的质疑和思考的手段。对于每个人来讲,死亡是生命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  相似文献   

7.
开篇语爱情、战争和死亡是文学的永恒主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的思考道出了人类痛苦的根源。死亡是人类不可抗拒的结局,该怎样活着是人们在有生之年最有意义的思考。"鼓盆而歌",是庄子泯灭生死的超脱;"生命的本质就是痛苦",是叔本华对生命  相似文献   

8.
文学与伦理学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文学伦理学的视野去探究文学作品具有深远意蕴。中外文学作品中有大量"弑父"主题的出现,尽管"弑父"的动机和缘由大多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但其伦理学意义以及主题学研究的价值同样不可忽略。因此,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来探究《无鼠之家》中的"弑父"主题对于审视现当代文学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命短暂且宝贵,生命渺小且伟大崇高。当生的痛苦与死的爽快和尊严道德相遇,我们该如何抉择。毕淑敏以文学探讨生命和死亡,追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翎作为突围式与异军突起式的叙事创作代表任务,在文学领域的发展研究中与严歌苓的新历史主义叙事之间相互构成一种互文性的补充和呼应等关系,对于丰富文学作品的创作叙事视野以及以提升文学作品叙事创作方法等,都有着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有利于促进国内外文学的研究发展。本文在对于张翎以及严歌苓作品的叙事特点分别进行分析叙述的基础上,从互文性角度出发对于两位作家的叙述特征和意义进行分析研究,以促进国内外文学的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苏轼一生的主要经历来研究苏轼的文学创作过程,以代表性作品分析、探讨作者在人生观基础上所形成的艺术风格。苏轼的文学作品极富有艺术生命力,这与其内在情感和人格魅力有着紧密联系,作品反映出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佛老思想影响下的平和心态、豁达的人生态度等。苏轼作品真实地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界的思考,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超然物外的人文精神,对后人的文学创作影响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解读上的元素主义分析法实际上受制于实体化文学观,而实体化文学观的哲学根据是实体论思维,即在主客二分基础上将存在对象化为静态实体的思维。实体化文学观包括将文学本质实体化、将文学作品孤立化、将文学意义现成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Stephen Crane spent a very productive life in his short span of life. His challenge against convention helps him to accept new ideas that were popular in his time, like naturalism, symbolism and impressionism. In particular, Crane gave the perfect union of naturalistic conception and symbolic techniques in his novels, which are valued by critics as American literary classic works with highly artistic value, and his scant legacy was a rich one to the America literature. This paper tells us that, no matter how literary scholarships interpret and misinterpret Stephen Crane's literary works, the significance of Crane's achiev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literature has not been and will not be ignored.  相似文献   

14.
“乐极生悲”是中国古代学中一个常见的现象,它几乎流泛于中国学史的全程。可以说,它是作为传统化心态的独特表现形式而渗透到学作品的艺术构思、形象塑造、抒情题材及表现技巧等各个领域之中,其本质是中国人生命意识的逼真写照,汇集着中国古代人的人生情感、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5.
只有文学性的存在得到确证,文学性理论才能走出相对主义迷误。以往本质主义的论证混淆了“文学”性与文学作品的共性,因而往往陷于困境。这里提出,文学与文学作品之间关系,譬如森林与森林中树木之间关系,森林的特质不是森林中树木的共性,因此,文学性也不是具体文学作品的共性,而是文学整体的特质。由于文学整体具有稳定性,因此,文学性虽然不是实体性的存在,但也不完全由历史语境造成。文学性存在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与超历史的稳定性二者的张力之间。其具体存在方式可以用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理论予以说明: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文学性不是文学作品的同一性,而是某种统一性,因此,我们不可能以归纳思维或分析思维确切地把握它,而只能在文学的具体存在中意会。  相似文献   

16.
人活在世界上,各有各的生存方式与生存态度。三毛为自己的心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并以学作为载体。三毛作品折射出三毛对自由自在的生存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真挚持久的情感三高度契合的理想世界的不朽追寻,而其中表现出的对于个体生命存在与个人生活方式的探索,乃至最终上升到人类普遍生存方式的探寻,正是其可贵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重视个体生命价值,追求人性的自由解放,这是道家哲学的真正本质。这种精神特征,对作家个性的形成、文学的创新与繁荣有着深刻的影响。道家哲学精神,使作家艺术家得到精神的超越,人品与文品的境界得到升华。以往人们多注意其消极一面,应对其积极的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山东大学王汶成教授的《人文博物馆·文学卷》作为一本普及性的人文知识读物,蕴含了一种学理深度和人文内涵,让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感悟到文学的内涵和魅力,与同类丛书相比,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超越性。该书从文学的属性探讨到文学的创作探究,再到文学作品自身层次的发掘,最后回到读者的阅读层面,回顾了文学的整个发展历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的伦理精神是这个民族认识自身、完善自身、追求幸福和生命价值的心灵向度。伦理精神最为突出、完整地保留在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当中。古希腊神话中除了它的审美价值之外,还包含着极为重要的伦理思考和伦理观念。希腊的诸神和英雄们在肯定自我、追求自由、张扬人性及追求幸福等方面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也代表着全人类对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的不断的追问和探索。古希腊的诸神和英雄们表现出的这种伦理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作为表现文艺思想的词语,在先秦时期形成发展过程分三个阶段:一作为古人的自然观和社会观,它体现了一种价值判断标准;二作为音乐术语,它是自然观和社会观的延伸,成为衡量音乐的标准;三,在先秦文学思想中,“和”作为一个术语虽未用于对文学现象进行批评,但对诗与文的审美要求起到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