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讲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时,有学生下课追到办公室问我:老师,为什么有人说邵洵美不是个坏人,还做了许多好事呢?看到学生满脸真诚中透着疑惑,我心中一怔,反问道:谁说邵洵美是个坏人?学生昂起头说:鲁迅说的。说完,先指着课本中“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一行。又指着课文下边“这里是讽刺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的注...  相似文献   

2.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是R射线的发现者。一天深夜,他走进实验室,看见一个学生仍然在做试验,便问:“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那位学生回答道:“我正在工作。”卢瑟福又问:“那你白天做什么呢?”学生说:“我白天也工作。”卢瑟福又问:“早晨你也在工作吗?”学生肯定地回答:“我从早到晚都没有离开实验室。”学生满以为会得到老师的夸奖,谁知,卢瑟福又问:“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反思呢?”  相似文献   

3.
先看一个教学片断片段。在一次公开课上,执教的老师提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眼睛里有什么?”有个学生看了老师的眼睛很长时间,然后举手回答:“老师的眼睛里有个我!”这位年轻的老师生气地说:“什么有个我?坐下。”于是又问另外一位学生,这位同学根据教材的内容回答:“老师眼睛里有眼球。”老师大大夸奖:“这个小朋友观察仔细,回答准确。”  相似文献   

4.
冯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一怔。“你们好啊!”冯老师满脸洋溢着真挚的笑意,声音充满了亲切和关爱。正想上课,突然,有个学生举手站了起来,还没等老师问他什么事情,便急急的说:“冯老师,可以给你提个问题吗?”“当然可以了。”冯老师仍然微笑着。“你今天为什么戴眼镜了?”“对呀,你为什么戴眼镜了?”这时很多学生也随声附和起来。冯老师这才想起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满脸疑惑的原因。冯老师并没有急于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而是故意问他们:“好看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看”,有的不说话…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园听课和观摩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演唱歌曲前常常这样对孩子们说:“小朋友,等会要有表情地唱”或“我看看谁最有表情”;小朋友唱完后老师就问小朋友:刚才唱歌时谁最有表情啊?于是小朋友就说:XX小朋友最有表情。老师又问:他的表情怎么样?小朋友说:“很好呀,他一直都是笑笑的。”于是老师也表扬这位小朋友:“你真棒,做得很好”。  相似文献   

6.
寻人启示     
一绘画老师小有名气,某报上有较大篇幅报道,并附照片,于是在课上总是爱自吹:“最近总有同学和我说,老师你真行,上了报纸还登了照片……”我小声答曰:“寻人启示么?”结果———老师怒视我至少5分钟,然后讲课。寻人启示  相似文献   

7.
今夜无眠     
李睿平 《教育文汇》2007,(10):34-34
轻轻的敲门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我揉揉朦胧的睡眼,拉亮电灯,披衣起床,一看表已经深夜十一点半了。“谁在敲¨?”我问。“报告!老师,我们能进来吗?”我拉开门一看,门外整齐地站着5位女生。这么晚了,还不睡觉,有事不能明天说吗?我准备关门拒访,但转念一想,平时见了我像猫见小老鼠似的女生竟然深夜来访,肯定有什么重要事情。于是,我静心地说:“请进,有什么事情尽管和老师说:”  相似文献   

8.
毕业留念     
“方老师好!”我一听有人向我问好,不禁一怔,心想我刚来怎么有人叫我,莫非听错了。回头一看是赵杰和李路。我问:“升入高中后学习怎样?”“还可以,一般都在班十名左右。”“你们俩在一班吗?”“在一班,还是同位呢。……”望着他俩高兴地离去的背影,往事又映现在我的眼前。那年,我中途接教初二。期中考试过后,学生面对自己的考试成绩,表现出不同的心态:有的踌躇满志,有的垂头丧气……一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随着一声“报告”,赵杰同学低着头走进了办公室,说:“老师,我要调位。”我说:“你的座次不是很好吗?你这次考试成…  相似文献   

9.
幽黑连连看     
一天地理老师问同学们:“河水向哪里流呀?”一学生猛站起来唱到:“大河向东流啊。”老师没理会他,接着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啊?”那位同学又唱到:“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老师气急地说:“你给我滚出去!”学生唱到:“说走咱就走啊。”老师无奈地说:“你有病吧?”学生说:“你有我有全都有啊!”  相似文献   

10.
下午吃完饭后.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在进行区角游戏.华欣雨小朋友走过来跟我说:“老师,长大后我也很想当老师”。我很高兴,既然很想当,那一定是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好奇和羡慕。我不经意地问了一句:“为什么呀?”孩子说:“因为当老师可以管小朋友啊”。说完就跑到区角里玩了。我听了很震惊.原来是因为这样啊.我还想听一听有没有别的理由.于是我又把她叫过来问:  相似文献   

11.
王广福 《海南教育》2008,(12):17-17
下午吃完饭后.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在进行区角游戏.华欣雨小朋友走过来跟我说:“老师,长大后我也很想当老师”。我很高兴,既然很想当,那一定是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好奇和羡慕。我不经意地问了一句:“为什么呀?”孩子说:“因为当老师可以管小朋友啊”。说完就跑到区角里玩了。我听了很震惊.原来是因为这样啊.我还想听一听有没有别的理由.于是我又把她叫过来问:  相似文献   

12.
舌存齿亡     
《家教世界》2014,(3):39-39
殷商时期,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叫商容。商容生命垂危的时候,他的弟子来到他的床前问候老师,他问老师还有什么要吩咐的。商容问弟子:“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说完张开嘴。弟子疑惑不解地说:“在啊!”商容又问:“那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全部掉光了。”  相似文献   

13.
覃慧团 《广西教育》2012,(44):62-62
那天我从中心校改卷回到家,接到了樊明鑫打来的电话。他问我说:“老师,我的语文和数学得多少分?”我答道:“你的语文97分,数学98分。不错呀!看来这次你有希望被评为‘三好标兵’了。”樊明鑫又问:“老师,我的英语多少分?”我说:“英语老师还没改完卷子,所以还不知道你得多少分。  相似文献   

14.
讲台上放着一只装有半杯茶的玻璃杯。教常识课的李老师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茶杯,然后他问大家:“杯里装的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装的是茶。”李老师又问:“还有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补充说:“有水”,“开水”,“茶叶”,“茶色的液体”……李老师再问:“还有什么?”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做声了。李老师告诉大家:“还装有半杯空气。”刚说完,只听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李老师笑了:“没想到吧?茶杯么,总是用来装茶、装水、装饮料的,所以一见到茶杯,你们就自然地会想到它盛水一类的功能,而不容…  相似文献   

15.
周六晚上,电话铃响了,是一位家长,她劈头就问:“星期五我的孩子是不是进教导处受批评了?”多年与家长接触的经验,让我深深体会到父母爱子心切,总爱维护自己的孩子,一听到孩子受委屈了就要向老师讨回“公道”,这个家长肯定也是如此。于是我平静地告诉她,她的孩子在作业本上写了一些不文雅的话,我才叫他到教导处,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家长明显有些不服气,忿忿地说孩子并不是那么说,说教XX科的老师看见他写这些话后,拉起他的衣服,把他扯了起来,还说一些同学经常欺负他,而老师却又相信其他学生而批评他……这位家长越说越激动。  相似文献   

16.
鲁艳丽 《成才之路》2012,(15):94-95
一直认为“猜”这个词汇不够严谨、科学,故而很少在课堂中使用,多以“想一想”之类的语言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在一次偶然的教学中,我使用了“猜一猜”,却取得了意外的收获。一、案例1:猜出来的课程资源我出差回来上第一节课时,刚上楼梯就有几个学生发现了,他们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惊喜地向班里其他同学广播:“鲁老师回来喽——”然后簇拥着我走进了教室。几个小女孩争相过来搂着我,用清脆的童声甜甜地说:“鲁老师,我们好想你啊!”我被巨大的幸福暖流包围了。还没等我说话,一个小男孩又急切地问:“鲁老师,你去哪了?”我已把这些可爱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于是我笑着说:“你们猜一猜,鲁老师去哪里了?”  相似文献   

17.
精心准备许久的示范课伴随着一声清脆的上课铃声开始了,一切教学过程都在我预先设计好的计划中顺利进行。为了帮助学生对“一步乘法应用题”进行巩固练习,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游乐园门票每人10元,明明和爸爸妈妈一道乘车去春游,一共要用多少元?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明明多大了?”我疑惑的问:“你问这干什么?”“如果明明年龄小,还让爸爸妈妈抱着,那他就不用买票了。”是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呢?于是我对该生进行了肯定和表扬,这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下子议论丌来……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对一位老年人骂脏话。于是,我上前责问:“学生骂长辈,是不文明的!”他说:“那我妈妈每天骂我奶奶呢?”说得似乎很理直气壮。又有一次,看到几位小朋友在玩纸牌,还押上几角钱。我说:“老师不是说过赌博是不允许的吗?”其中一位满不在...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故事:几个小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着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歌唱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这个故事让我久久回味,它包含了太多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思考的问题。学生们说得多好啊:老师,您为什么不能蹲下来呢?…  相似文献   

20.
祁翠焕 《青年教师》2009,(11):41-41
“杨老师罚跑圈了……”两个三年级男生神秘兮兮地耳语着,见校长过来就跑开了。那天校长已经是第三次听到学生谈论这个话题了。他犯起嘀咕:“我三令五中禁止这种变相体罚学生的做法,难道小杨老师还在干这种事?他把杨老师叫到了校长室,严肃地问:“有罚跑圈这回事吗?”杨老师支支吾吾地说:“有,不过我罚的不是学生,而是……是我自己。”校长有点发蒙,皱着眉头问:“此话怎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