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攀 《青年记者》2009,(14):93-93
有别于使用模拟信号的传统电视,数字电视是指电视信号的处理、传输、发射和接收过程中使用数字信号的电视系统或电视设备。从技术上看,数字电视通过数字解调和数字视音频解码处理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因为全过程采用了数字技术处理,使数字电视具有高质量的影音。从内容服务上看,由综合性变为专业性和差异化,整个产业由单纯视频服务变为多媒体信息服务。因此,数字电视在技术体系、服务体系上都是对模拟电视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韦颖 《传媒》2005,(1):26-27
什么是数字电视?数字电视是采用数字信号来表示电视图像信息,在电视信号的采集、记录、处理、存储、播出、传输和接收过程中使用数字技术的系统.我们现在的电视机上所收看到的是模拟信号的节目,而数字电视信号则是电视节目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卫星或无线发射传输到用户家中,通过机顶盒由电视机或电视显示器接收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被人们誉为“第三代电视”的数字电视近来随着北京地区数字信号的试播而再次升温。数字电视是采用数字信号来表示电视图像信息,在电视信号的采集、记录、处理、存储、播出、传输和接收过程中使用数字技术的系统。现在在电视机上所收看到的是模拟信号的节目,而数字电视信号则是电视节目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卫星或无线发射传输到用户家中,通过机顶盒由电视机或电视显示器接收的信号。运用了数字技术,电视清晰度和抗噪能力大大加强,而且更少的带宽可以传输更多的节目。数字电视对未来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数字电视精采播放日前,…  相似文献   

4.
甘肃作为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数字电视的介入不仅给遭遇新媒体冲击的甘肃广电业衍生一条发展之路也将为甘肃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2003年,全面推广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开展数字卫星业务;2008年,推广数字地面移动电视;2015年,全国停止模拟信号播出。国家广电总局制定的这一数字  相似文献   

5.
浅谈我国数字卫星电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电视数字化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指导下,以有线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3种方式在全国全面展开。截至2009年9月,全国已有10套免费的高清有线接入电视,有线电视整体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换在各大城市如火似荼地进行,地面数字信号标准制定并进行数字高清测试也对有线电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全面完成电视的数字化转型,2015年底,电视模拟信号将关闭,电视的全面数字化时代即将来临。中国4亿电视家庭用户中,有线数字电视、IPTV、地面数字电视、  相似文献   

7.
朱兰 《新闻窗》2010,(1):127-127
随着数字技术大潮的到来,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受到影响,中国电视产业也不例外。近年来,数字电视节目已经相继在北京、温州、绍兴等地播出,尽管电视产业的发展与很多领域有着密切联系,但充分思索数字电视技术对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影视技术的发展迅猛异常,日新月异。电影技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单色道到双声道、直至发展到今天的环绕立体声数字电影;而电视技术则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直到发展到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前者已发展一百多年,而后者发展也有几十年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归结一句话,影视技术的全面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9.
张岩 《记者摇篮》2009,(9):71-71
当今,数字技术广泛普及的时代,电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快捷、最真切、最丰富的一种传播媒介。电视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随着数字电视的研究成功,电视开始进入了一个革命性的发展阶段。数字电视的接收媒质远远超越了我们传统家庭中的摆放的电视机,生活中所有的电子屏幕都可以成为数字电视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数字电视在全世界飞快的发展.电视领域也正进行着一场数字化的变革。按照《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的规划,2005年全国直辖市和东部地区及地市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都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到2008年上述地区完成全面数字化并停播模拟信号:201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我国将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  相似文献   

11.
数字电视对于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理解和范围,这和电视的概念是一样的。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电视就是电视机,而电视台的人讲电视是指节目制作。究竟什么是数字电视?凡在电视信号的获取、产生、处理、传输、接收和存贮的过程中使用数字电视信号的系统或设备都可以称为数字电视系统或数字电视设备。数字电视信号可以是直接生成的数字电视信号,如动画、字幕机和数字摄像机产生的数字信号,也可以是由模拟信号经数字化后产生的数字电视信号,也可以是经处理的数字电视信号,如经过压缩的MPEG-2或MPEG-4数字电视信号。  相似文献   

12.
据新华网消息,我国在今年全面推动了有线电视数字化,预计2008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2010年基本实现数字化,2015年停止现有模拟信号的播出。截至目前,我国有25个城市试播数字电视,其中19个已开办付费数字电视频道。数字电视是从节目摄制、编辑、发射、传输到信号接收、处理、显示完全数字化的电视系统,图像清晰度是现有模拟电视的2倍,信息量有5倍之多,在技术上可以达到同时播出500套节目的容量。世界各国在近年来都加快了广播影视数字化的步伐。美国宣布要在2006年停止电视模拟信号的传输,日本将在2011年完成模拟向数字…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科技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二十一世纪之初,我国的电视还停留在模拟信号,而今,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我国大中城市以基本完成数字电视的更换,人们真正看到了数字电视。数字电视是近几年广电总局大力推广的高新技术。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一场电视技术的革命。广播电视,尤其突出的是无限发射系统,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这一新的革命在广播电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阐述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的概念,发展和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
郭鉴 《声屏世界》2006,73(12):34-35
数字电视是电视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体育节目中运用数字技术制作内容已经愈来愈普遍,然而数字化并不只是硬件的转换,节目策划需要利用数字传播技术所带来的特性作根本性的改变。数字电视技术的特性数字电视技术除了延承模拟电视小屏幕、头尾精简、可视化的技术特性外,还增加了新的特性,其中包括:一、强调互动性。互动性是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最为明显的区分,节目制作人必须设计各种能诱使观众热烈参与的节目内容,其中现场实况播出的节目最容易与观众互动。观众可以通过数字电视本身的宽带线路数据上传,无线数字电视也可以结合手机短信、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电视、高清数字电视频道开播、CMMB技术以及IPTV电视已在全国大部份省市逐步推进,预示着电视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数字必然代替模拟。在数字电视已基本定下发展途径并初见成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转到了数字广播—HD Radio。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中国电视,目前正在经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与移动电视的发展阶段。紧接着2004年的数字电视发展年,交互式网络电视在2005年异军突起,而移动电视也抓紧步伐在2005年向全国推进。国外一家调查公司In-Stat表示,到2009年,将近55%的电视家庭将与至少一种非传统网络传输系统相连,如光纤网络、卫星网络、数字地面电视或宽带电视服务。  相似文献   

17.
有线数字电视是彻底改变传统电视概念的新的技术革命。它使我们从看电视过渡到用电视,目前,数字电视在概念上和国家技术标准没有一个统一,因而数字电视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在此,笔者拟从概念认识、技术标准、节目内容等方面就数字电视在抚顺市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对策。一、抚顺有线网络数字电视现状1.数字电视用户。用户是目前数字电视产业链发展最为重要的环节。《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提出: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停止模拟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2006,(5):65-65
据欧洲某研究机构日前发布的一周调查表明,到2009年前后,数字电视服务将支配欧洲数字经济,届时将有60%的欧洲家庭使用数字电视服务。数字电视服务包括电视收视,上网接入和电话呼叫业务。  相似文献   

19.
万喃喃 《今传媒》2007,(3):54-55
2002年8月,上海东方明珠和文广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创建了东方明珠移动电视有限公司,率先在中国推出了户外数字移动电视这一全新的媒体.东方明珠移动电视采用世界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接收的方式进行电视节目传输,最大的优势在于支持移动接收.  相似文献   

20.
《传媒》2008,(3):58-60
数字移动电视的概念 数字电视(DTV)是将活动图像、声音和数据,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压缩、编码、传输、存储,实时发送、广播,供观众接收、播放的视听系统,即从节目的采集、制作、节目传输、以及用户终端的接收全部实现数字化的系统,包括有线数字电视(Cable DTV)、卫星数字电视(Statellite DTV)、地面数字电视(Terrestrial DTV)和IPTV四大传输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