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楚辞·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对“大人”的释义,古今注家罕有得其要领者。王逸注谓“大人”乃“贵戚也”;五臣云;“大人,谓君之贵幸者。”①王注是望文生训;五臣之言又语焉不详。先秦、两汉,大人为妇女之尊称。《史记·刺客列传·荆轲传》末,记叙高渐离故事,于“家大人召使前击筑”句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古今学者关于《史记》“互见法”的阐述作了较详细的辨析,同时结合有关资料,对《史记》“互见法”重新加以解释和具体分类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互见法”的作用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阐发。  相似文献   

3.
读《中学语文》七九年第一期《我对“硕鼠”一词的理解》,觉得铜僧同志的训詁方法值得再完善一下。语文教材里古文比前增加,研究训詁很有必要,愿借《中学语文》园地向各位求教。铜僧举了两个释义。其中《尔维新义》“,天蝼”并没有说明硕鼠即是蝼蛄,所以只剩下《古今注》一个释义,即“蝼蛄,一名天蝼、一名/、一名硕鼠”。铜僧没有举出“蝼蛄即硕鼠”的例证。词书的释义,特别是多义的释义,只是一种可能性,它需要用例证来证明其释义确是适合。诚然《古今注》有蝼蛄一名硕鼠之说;但硕鼠却仅是蝼蛄的别名。如同蜗牛,在北京,因为气候干燥雨天才出来活动,所以北京俗称它“水  相似文献   

4.
《史记》是一部“集大成,师百家”的历史巨著。它包罗万象、驰骋古今,充分显示了司马迁广收博览的伟大气魄;《史记》同时又是一部“一家之言”,它体现着司马迁的社会理想和审美观点。由于《史记》大量地继承和吸收了《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等前代典籍的内容,所以它能于“上下数千载间”做到资料丰富、血肉充实。没有前代典籍,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但是更重要的是由于司马迁用自己的“一家之言”对前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编纂《史记》的史料来源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记》是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贯穿古今、史兼备的通史,本旨在考辨《史记》编纂材料的来源及《史记》“其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可贵史德,进一步证明《史记》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在学上的影响是深远的。《史记》的作司马迁一生花费了大量心血搜集整理古代献,保存了汉以前许多重要史籍,在中国和世界化中外,都享有崇高的和不朽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史记》是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贯穿古今、文史兼备的通史。本文旨在考辨《史记》编纂材料的来源及《史记》“其文直 ,其事核 ,不虚美 ,不隐恶”的可贵史德。进一步证明《史记》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 ,在文学上的影响是深远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一生花费了大量心血搜集整理古代文献 ,保存了汉以前许多重要史籍 ,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 ,都享有崇高的和不朽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对我国史学和文学的贡献巨大,他从人本主义历史观出发,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纂史方法。他通过各种途径熟悉人,对所发掘“人群”分类排队,严加鉴别,进而确定写人原则。在写人上有雄视古今的手笔和创造性的表现手法。为有利于读者学习《史记》、研究《史记》,编写一本有特点的《史记人物大辞典》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词典》作为目前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工具书,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颇具权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衙”“牙”二字的讹变关系入手,结合《新编五代史平话》中的例证,对《汉语大词典》中“衙兵”一词释义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李陵之祸对《史记》选材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史记》扩大了描写范围,成为一部描写古今社会方方面面的全史;多为悲剧人物立传,赞赏不屈不挠克服命运压力成就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多热情赞扬见义勇为、“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行为,深刻揭露批判世态炎凉;多颂扬忍辱发愤、立功名于天下的“倜傥非常之人”;多抒发对钱财富贵的慨叹,鼓励人们发家治富。  相似文献   

10.
唐宋时期是《史记》发扬光大的时代,俞樟华的《唐宋史记接受史》充分揭示了史记对唐宋史学和文学的影响。该论著将《史记》的接受史与学术史结合起来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唐宋人接受《史记》的重心所在,唐人侧重《史记》的作文之法、文字考证、注音释义、奉为史书之首等,宋人关注《史记》编纂体例、班马异同、史记选本、人物品评等方面。《史记》不仅影响了唐宋文学作品的本身,而且还影响了唐宋文人的文学观念等,唐宋史学和文学的繁荣与《史记》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东西南北"是最基本的方位,但在汉语中,"东西"与"南北"不仅语用频率不对称,语义演化也相当不同:由于一则古人每天看见东边日出西边落,"东西"距离可直接感知,而"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南北距离则更依赖想象;二则古代建筑多坐北朝南,所谓比邻而居,往往是东西相邻,"东邻西舍"等于"左邻右舍",由此"东西"更易产生"邻近"义:三是古人座位习惯坐北朝南,最宜放置生活物品是座位两侧,也就是东西向,用"东西"代指东西两侧的物品也就很自然。于是,"东西"由"方位"演化出"近旁",由"近旁"(放物的位置)演化出"物品";而"南北"则演变出"远距"义。  相似文献   

12.
"物感说"是我国魏晋文论中的重要学说,论述的是作家创作中"物"与"情"的关系.陆机在《文赋》中论述了作家有感于四时景物而产生创作的冲动,刘勰则将"物"的内涵扩展为一切客观外物,并强调了"物"与"情"的互动关系,钟嵘则进一步将社会生活纳入"物"的范畴,并将"情"推到了至高的地位.同时,刘勰和钟嵘还进一步论述了作家如何写"物"以传"情".庄子的"至乐"说、《礼记*乐记》中的音乐理论、蔡邕的"肇与自然"说,是这一学说的理论基础,前人及时人的文学创作,也是这一理论产生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与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教育重组活动,要求转变教师的观念与角色。新课程是对传统教师观念与角色的反思: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蜡烛”和“园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中国古代诗学的研究中,有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言志”和“缘情”是两种互相对立的诗歌主张,“诗言志”要求为政治教化服务,“诗缘情”则只求自由抒发性灵,不考虑政治教化。文章表示不同意此种观点。作者认为,“言志”和“缘情”的意思没有根本的差别,“诗言志”是说用诗来表述内心所存想,“诗缘情”是说诗依照内心所存想而作。这两种说法本身都不涉及与政治教化的关系问题。作者还认为,志、情两词的含义原可以兼包所谓偏于理性的思想和偏于感性的情感,因此,认为“言志”偏于理性、多指表达思想而“缘情”则偏于感性、多指抒发情感的观点也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自我思想道德教育,西方具有丰富的思想资源。西方自我思想道德教育的观念发端于古代,以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和亚里士多德“实现幸福”的自我思想道德教育观念为代表;形成于近代,以康德的“道德主体性”和费希特的“自我完善”的自我思想道德教育观念为代表;深化于现代,以杜威的新教育观和罗杰斯的“学生为中心”教学观的自我思想道德教育观念为代表。  相似文献   

16.
由于对“德”、“法”本源的理解不同,进一步影响到对其关系的认识也不同,于是便出现同一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在中西的解释中具有差别性。西方理论以“善”和“正义”为起点阐释“德”与“法”;中国传统认识则从“礼”和“刑”出发论证之。这是中西传统理论对“德”与“法”在认识论上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2013,46(1-2):162-165
The "theory of genius" has always been the spiritual prop for upholding the rule of the exploiting class and the reactionary fallacy for hoodwinking the people.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Confucius, the spokesman of the slave-owning class on the decline, had vociferously publicized such stuff. He said: There are several types of people in the world. Some are "sages" and "superior men" "born with knowledge" who are not required to go through practice or study but are endowed with the "talent" to rule the moment they are born. Some are born "stupid of the lowest order" and are the "mean people" who have neither the ability nor the qualification for learning and they can only take orders from the ruling class. He also wildly declared: "Only the wise of the highest class and the stupid of the lowest class cannot be changed." This means that the line of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ruling class belonging to the "wise of the highest class" and the working people belonging to the "stupid of the lowest class" is ironclad and inalienable.  相似文献   

18.
"故意"和"有意"作为一对同义词,无论是在我们写文章选用词语,或者是平时说话,还是在教外国留学生的时候都是一个难点,更是重点。这两个词虽然都可以认为是情态副词,但是其实这两个词本身还有别的特点及功能,两个词语的意思及用法都很相近,但是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后附加"然"是由"如此"意的指示代词虚化而来.从战国时代起,"然"字前面的词根已经可以用双音节了,但很多仍用单音节,其中以((庄子>一书最具代表性.<庄子>中的AA然、AB然构构成的词,其词根多为叠音词,而且多为描绘形态和模拟声音的形容词.其语法功能通常在句子里做状语,有时也会用作谓语和定语,一般不做主语和宾语.  相似文献   

20.
社会新闻的特性直接影响到社会新闻的采写,只有弄清其定义及特性,才能指导我们正确地采写社会新闻。本文尝试从社会新闻的根本特性“生活性”及其附属的“边缘性”、“复杂性”、“跨文化性”等方面特性加以探讨,并同时论及每个特性采写时的原则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