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文锦 《学语文》2004,(4):17-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义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课后练习一问题1:(文章开头)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教师教学用书》给出对方论据的答案为:一、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地大物博”;二、不久不自夸了,只希望“国联”;三、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简单点说就是三点:①自夸“地大物博”,②只希望国联,③一味的求神拜佛。本人以为这种看法深为不妥,可以说是与对方论点大相径庭的,对方由这样的论据是推不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个结论的。  相似文献   

2.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①,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②,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  相似文献   

3.
我曾经这样教读此文的驳论部分:第一步,解读“树靶子”部分(第1、2段),引导学生明确正方的论点、论据。文章先列举了正方三个事实论据,即自夸地大物博、寄希望于国联、求神拜佛,而后很自然地引出正方观点: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整个树靶子过程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学生一般都能很快抓住论点、论据。第二步,解读“反驳”部分(第3~5段),引导学生理解反驳方式。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本部分的思路。文章先是表露观点: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的。”而后,借用正方“信地信物”、信国联”、求神拜佛”三个事实论证了这个观点,最后得出…  相似文献   

4.
两年以前 ,……照忘r……照应」“夸“地欠物博了”’.””‘.”丫…_希望着“国联v·····……)l“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令”…十久在不现照应」 r ‘①论据摇 !l(一)摆敌论亏 L②论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了直接反驻l(驳敌论r③失掉了他信力的虚假性) (破)L④一⑤发展着自欺力r⑥过渡}碍}L⑦一⑧论论题“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二。。…。.。.J、‘l卜1..沪人人人人的的的的干干命法苦硬请求头命民身理拚为舍有有有有护..1亏1 ..1尹..!考:、间接反驳(独立证明) (立)l、.|lwe、 之火 几门 反 二r;·照,反·;J中国的介梁……、…  相似文献   

5.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 ,由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 ,仅仅三个月 ,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国民党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却在北京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 1 934年 4月 ,国民党的头面反动政客戴季陶和下野的北洋军阀头子段祺瑞等 ,又发起请第九世班禅喇嘛于 4月2 8日至 5月 1 8日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 ,“求佛菩萨保佑”。 1 934年 8月 2 7日 ,当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也发表了《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 ,散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同年 9月 2 5日 ,鲁迅先生写下了《中国人失掉…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词锋犀利、讽刺辛辣的杂文 ,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派。怎样学习这篇文章呢 ?我认为应从标题入手。标题中一个关键词语是“自信力”。“自信力”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标题除了“自信力”之外 ,还有“中国人”和“失掉”两个成分 ,三个成分组成一个问句。对这个问句可以有两种答案 ,一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一是“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那么中国人到底失掉自信力了没有呢 ?同学们心中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可以参阅以下材料 :1 931年“9·1 8”事变后 ,蒋介石提出“攘…  相似文献   

7.
在中日战争的诸多历史问题上,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具有重要意义,日本高层在战后将“九一八”事变和退出国际联盟视为战前日本外交最失败的举措之一。早在1951年4月10日,时任首相吉田茂亲自主持战前日本外交失误的回顾,形成《日本外交的错误》调查书,将日本的外交失误划分为八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满洲事变、退出国际联盟”。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国联派遣调查团进行调查,日本又因国联调查团报告书而退出国联,国联调查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8.
一、导入 师:“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日本又向关内紧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当时处于地下斗争的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运动声势也越来越大。而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却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所有中国人都失掉自信力了。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鲁迅于1934年9月25日写下了这篇文笔犀利的杂文。(板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高中第五册)中,鲁迅在“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这两处58个  相似文献   

10.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不顾英、法、美等列强国家的阻挠,坚持将日本侵华的事实向国联提出申诉,要求按照《国联盟约》有关规定对日本实施集体制裁,敦促国联通过有利于中国的决议案和报告书。此后,南京政府加强与国联的防疫合作,积极推动各国贯彻国联决议精神、制定和实施“援华制日”的具体措施,争取各国对中国抗战的实际援助。  相似文献   

11.
1913年1925年1943年台湾、澎19选5年台湾苗栗革命党人赖来与谢金石等发动抗日起义,后遭日本侵略者残酷镇压。毛泽东在《革命》月刊,首次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昆明学生发动反内战运动,遭到国民党军警特务的武装镇压,屠杀殴打罢课师生,伤七十多人,制造了“一二。一”血案。接着,反内.浅运动席卷了国民党统治区。死四人7年3年同盟会在镇南关起义,孙中山、黄兴亲临前线督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正式成立,在广东开展抗日游击…  相似文献   

12.
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史资料丛刊》1980年第1辑刊登夏立平《陈独秀能论定为“反革命”“叛徒”吗?》一文,列举一些人的回忆和其他材料,指出陈独秀在后期坚持反对国民党政权、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在国民党法庭上痛斥国民党不抵抗政策。陈出狱后,与党有过联系,“表示赞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董必武曾多次去看望陈独秀。延安《解放》周刊亦发表文章希望陈“再参加到革命的行列中来。”中共中央曾对陈独秀提出三项条件:1、公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四年是一个乌云一时还未散去,曙光就在前面的战斗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进行号称“百万大军”的第五次军事围剿,叫嚷:“石头要过刀,毛草要过火,人要换种”。它的野蛮残酷,是史无前例的。中央苏区的工农红军于一九三四年十月,撤离苏区,开始了震撼世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与此同时,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的一切  相似文献   

14.
汪精卫降日     
《历史学习》2010,(12):8-8
1938年12月18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根据与日本达成的“日华协议记录”(史称“重光堂密约”)所拟定的计划,携陈璧君、曾仲鸣、何文杰、陈常焘等人逃离重庆,飞抵昆明,与先期到达的周佛海、陶希圣会合。次日,在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帮助下潜入越南河内。31日,汪精卫在香港《南华日报》发表《艳电》,公然响应、拥护日本22日发表的旨在灭亡中国的近卫第三次对华声明,迈出了卖国降日当汉奸的决定性一步。  相似文献   

15.
(一) 文章通过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谬论,深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投降卖国、自欺欺人的反动本质,热情颂扬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无私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把中国的前途和希望寄托于比之为“筋骨和脊梁”的革命群众身上。全文分为四个逻辑段: 第一逻辑段(即第一、二自然段)揭露敌论,树立批驳的靶子。第二逻辑段(即第三——五自然段)批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谬论。首先论证反动派早就失掉自信力了,接着指出他们正在发展“自欺力”。第三逻辑段(即第六——八自然段)论  相似文献   

16.
【原文】“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分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爱憎分明,析理缜密,义正辞严地批判了对抗日前途失望的悲观论调,抨击了国民党及其御用文人,赞誉了斗争中的中国人民,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前途无比坚定的信心。这篇文章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前后两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被迫退出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由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继续影响,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头三个月的突围战役中,遭到了严重的损失。本文就中央红军长征初期军事失利的原因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8.
选入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本的鲁迅先生的杂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不到六百字的短小精悍、深刻凝炼的战斗文字。它以雄辩的逻辑力量,精湛的论战艺术,有力地批驳了反动谬论,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投降卖国、自欺欺人的无耻行径,热烈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前仆后继的战斗精神。文章在第一部分(1、2段)引述谬论之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将“中国人”这一概念区分为一小撮中国反动派和广  相似文献   

19.
在鲁迅论述中国国民性的文字中 ,一般来说 ,比较多的是毫不留情地剖析国民性的弱点。但这并不意味着鲁迅没有看到或忽视了国民性的积极的一面。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短文中 ,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对中国人的总的评价。“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用题目将疑问给了读者 ,让读者带着疑问的阅读兴趣寻求作者的结论。显然 ,本文强调的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对这类中国人的热情讴歌就是明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日寇加紧侵略我国 ,国土日益沦丧。 9月 2 3日 ,蒋介石在南京市党员大会上演讲道 :“此时必须上下…  相似文献   

20.
这是茅盾第二个散文集,收茅盾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间散文、杂文四十四篇.关于它的初版时间,魏绍昌等编写的《茅盾著译图》(最初发表于上海文艺出版社版《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6辑,后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5月版《茅盾研究资料》)这样记载:“《话匣子》,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4年2月初版”.但这就有了问题.因为收入该书的文章,如《上海大年夜》,作者曾自己标明作于一九三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其时《话匣子》已经出版(按一九三四年二月初版说),为什么这篇后写的文章也被收入了呢?至于在一九三四年二月以后发表的收入《话匣子》的文章则更多,如:《从五四说起》、《我们有什么遗产》、《思想于经验》、《新,老?》,刊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