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并将对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评价制度,以监控和保证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和创新,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科学的前提下,方式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学生的接受需求,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关键作用。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以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为指向,以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研究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研究生学习特点为原则,采用专题讲授贴近实际、传授方法,问题分析立足解惑、重在建设,组织研究提高能力、培养合作,互动讨论思维碰撞、启迪创新,案例教学促进认知、提高认同的"五位一体"方法,是提高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国家,思辨能力的发展被视为高等教育的核心技能之一,其相关理论、方法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丰硕。相比之下我国的相关研究尚不充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思辨缺席是近年来我国外语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如果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观察外语专业研究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我国学者认为在研究生课程中采用Seminar教学范式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和科研来实现。因此,教学和科研并重是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总体表现。 一、当前研究生教育过程中,高校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及教学活动的现状 研究生教育推动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创新能力是社会评价人才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源于其创新教育方法。在创新教育方面 ,英国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应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发挥我国研究生培养现有优势外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重视研究方法论的教育 ,发展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 ,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培养质量的监控 ,建立多元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 ,同时还要引入淘汰制。  相似文献   

6.
Seminar教学重在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文献查阅、思考方法和研究能力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多用于研究生的教学活动,在本科教学中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简要介绍Seminar教学的基本概念,讨论了Seminar教学在本科生培养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提出了在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中开展Seminar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论研究生培养中教学与科研的互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是一种“研究”式教育。无论是研究生培养中的教学还是科研 ,都要围绕“研究”来进行。这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在具体工作中 ,要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 ,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科研能力 ,在科研活动中掌握专业知识。只有如此 ,研究生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的教学活动长期以来受到教育全球化和知识产业化思潮的持续冲击,同时也受到英语文法教育传统教学观念的不断束缚。本文认为,在全球化与本土化、市场化与精英化、知识性与方法论的种种观念冲突之中,大学英语的教学活动必须超越传统语言教学标准化和技术化的不良倾向,在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关注外语教育的价值趋向,而在提倡文化平等交流的同时对青年学生大力加强本土意识的素质培养和本土文化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最高层次教育的一部分,它也需要高层次的现代素质教育.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应该包括强烈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民主、合作的精神等.对目前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实行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研究生招生录取体制,为创新型人才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改革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发挥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优势;提高研究方法论课程的地位;提高研究生使用微机获取信息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使得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借助于课堂平台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是多维路径中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成绩考核制度,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延伸课堂平台,进而激发研究生的实践动机,培养研究生的各种实践能力。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赖于这些培养环节的不断创新并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