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祜族传统节日文化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拉枯族传统节日与宗教有不解之缘、与社会生产劳动密切相关、与民间习俗相互交融。拉枯族传统节日文化与其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一样,经过提炼与扬弃,其精华将上升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汉民族传统节日蕴含深厚的生命教育资源,挖掘其中的生命教育内涵,通过文本涉及的节日内容进行或多或少的生命教育渗透,通过汉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专题讲座进行系统的生命内涵解析,通过汉民族传统节日与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对比进行双向或多向的生命教育,以此引导少数民族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生命实践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乌江流经云南、贵州、湖北、重庆等4省市,流域内生活着以苗、布依、仡佬、土家、彝为代表的30多个少数民族。文章研究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民俗审美心理的发生过程,通过将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俗划分为人的民俗、美的民俗、自然的民俗三个层次,深入探讨了民俗审美文化心理在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的作用机制和运行模式,为进一步揭示民俗美学的作用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传统节日的走向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传统节日中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凝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心理、审美旨趣和生活方式。在欧美节日日渐东来而我国传统节日日趋式微的今天,复兴我国传统节日就和保护民族文化一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各有其来源与节庆活动内容,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即娱乐功能与狂欢性、祈福功能与宗教性、亲和功能与社交性、自然时序和时令性。与西方节日基于某种文化因素并由人为规定不同,汉民族传统节日是以自然节律为基础进而发展出诸多文化功能的。  相似文献   

6.
杨频 《沧州师专学报》2008,24(4):105-106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论述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形成、演变和传承的过程,将少数民族众多的传统节日综合归纳为四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论证了湘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传统节日保护已成为当下中国民俗学界的热门话题。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保护却很少正视其中的信仰问题,对民间信仰欲言又止。传统节日保护蜕化成怀旧的冲动;传统节日中的身体性被遮蔽,以致我们的传统节日保护走向暧昧的境界。唯有正视传统节日中的民间信仰和身体维度,宽容理解民众的信仰,彻底激活传统节日活动中的身体感,中国的传统节日保护才是真保护。基于民间信仰的视域我们重新审视了温州的拦街福。  相似文献   

8.
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苗族的跳花节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国家文化创新发展的生力军,理应责无旁贷地坚守传统节日文化认同。强化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认同的主要路径有:明晰传统节日文化的核心价值;感悟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提升传统节日文化归属感;深挖传统节日文化美德,感悟人文内涵;坚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理性对待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0.
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是传统节日的核心和灵魂所在,是民族文化精神内蕴的体现。保护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题中之义,有利于防止传统文化出现断裂,增强民族认同的文化基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市场经济负面的影响以及国民教育体系中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教育的缺失等原因,导致传统节日精神内涵正在流失,威胁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需要我们从国家文化安全维护的高度予以重视,探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保护传统节日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的传统节日及节日文化受到了冲击,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危机。本文就中国传统节日及节日文化的特点、节日文化淡化的原因进行了阐述,从而提出要保护和发展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提升节日文化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以此传承民族的文化血脉,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情感,是传达民族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本文分析了黔东南传统节日的复兴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复兴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传统民俗文化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对提升民族凝聚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生对传统节日有较高认同度,但一些原因在消减传统文化的影响。作者认为应挖掘传统节日内涵,创新传统节日活动形式,将传统节日文化和学校德育、学科教育相结合,以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代高中生中的弘扬。  相似文献   

14.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生命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长期的文化心理积淀。中国的传统节日把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作为主要诉求;印度节日则具有浓厚的宗教特色,是人与神的同乐狂欢。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积淀下来的宝贵历史遗产。幼儿传统节日教育,以传统节日作为教育幼儿的载体对幼儿进行教育,具有很深刻的意义。为此,笔者通过现场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得出有关幼儿对传统节日认知的研究数据,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思考和建议。一、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意义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幼儿教育形式,以传统节日作为教育幼儿的载体对幼儿进行教育,具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时尚文化和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导致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文化反倒淡漠了.其实,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具有“中国特色”,连着民族的根,系看中华的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能够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小学教育要利用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的宝贵德育资源,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创新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发扬光大传统节日文化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节日是一种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一种工具性学科,把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到语文教科书中,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增长节日文化知识,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对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弘扬节日文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别对西北和西南地区、华北和东北地区、华东与华中地区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体育活动进行了整理与分析;探讨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体育的今后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体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84):163-164
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中华文化情感的凝聚,是民族精神文化特色的展示。我国大多数年轻人倾向于西方节日,传统节日文化面临边缘化的困境。如何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恢复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意义,成为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了解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现状,提出节日教育对策建议。旨在使幼儿感受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节日文化情怀,培养幼儿热爱祖国民族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对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注重传统节日文化教学。一、整合教材资源,感知节日文化在现行的中小学教材中,涉及传统节日文化的篇目很多,如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沈从文的《端午日》等。教师可以将其梳理整合,开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感知传统节日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活动形式可分为五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