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8 毫秒
1.
苏珊·朗格借鉴了卡西尔的符号论,把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纳入自身的范畴,同时吸取了荣格的“原型”,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经过吸收、改造、剔除、发挥,将“情感”与“形式”巧妙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符号艺术理论。但脱离社会实践的背景去解释艺术,又使她的理论呈现神秘主义的倾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艺术幻象理论是苏珊·朗格构建艺术符号理论大厦的重要支柱,而音乐幻象论,即时间意象论又是艺术幻想理论的核心内容。苏珊·朗格在《艺术与情感》一书中,不惜笔墨地对“时间意象”进行大篇幅的论述,其目的不仅是竭尽全力地阐述音乐艺术幻象性本质的特点,也是重在以音乐艺术为切入点,更鲜明、透彻、明晰地阐述整个艺术幻象理论。由此可见,音乐幻象理论在苏珊·朗格艺术符号理论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苏珊·朗格在文学艺术本体性问题上,运用实证主义方法,从文学艺术与有机生命体最外在、最表面的形式特征上去研究“生命形式”命题。其“生命形式说”打破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内容与形式二分思维模式,但忽略了文学艺术更内在的生命本质。  相似文献   

4.
以卡西尔、苏珊·朗格为代表的符号论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中很有影响的三种重要理论之一。它与科林伍德的表现说、贝尔的形式说相比,理论更深刻,更有创见,是一种片面性较少的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从最初的系统地阐述移情说开始到恩斯特、卡西尔和苏珊·朗格的符号说,可以说是美学和艺术心理学发展的主线。现在,艺术心理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各个美学流派杂色纷陈,各种倾向交相更迭之际,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论美学倍受青睐,文章主要从符号论、艺术、生命形式等方面对艺术符号论美学作了一个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美国符号论美学的代表人物苏珊·朗格关于艺术符号与审美直觉的理论及其关系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其中合理的成分和唯心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7.
苏珊·朗格是美国著名的符号论美学家,她系统的发挥了卡西尔的符号论,使符号论美学自成一派。她从艺术符号的产生及其何以可能表达情感展开论述,得出语言不足以表达丰富的人类情感,而只有艺术能够担当此任,实现了从语言符号到艺术符号的转换,进而从外在世界转向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她的理论至今仍然引领着人们认识自身和对美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朗格对音乐的本质的看法承袭了爱德华·汉斯立克的观点,但二者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问题和音乐的情感问题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朗格主张音乐是表现人类情感,认为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辩证统一关系;汉斯立克则主张音乐不表现情感,认为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同一个东西。通过二者的比较可以看出,朗格的观点是较科学的辩证观点,对音乐艺术的创作具有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以苏珊·朗格的符号论美学来解读它的语言艺术特色,有以下三个亮 点:一、符号的节奏美;二、符号的形象美;三、符号的个性美。  相似文献   

10.
《哈利·波特》作为文坛的一本畅销书,风靡全世界,反映了现代多元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代表了后现代文学的一种潮流。本文从文学批评、文化人类学、创作原型和人的“异化”几个层面对近十年《哈利·波特》研究做出评述,探讨了《哈利·波特》的文体界定、叙事艺术和文化“寻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尚书·周书·无逸》篇与《国语·鲁语下·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篇从内容到形式颇有共同点,可对读比较。两文均富含文化意蕴,包括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儒家传统思想内容,文中“不逸”对历代君民的无奢、勤劳是很好的规范,可从中管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科比·布莱思特是一位直接从高中进入NBA的球员。他惊人的篮球天赋超越了次多数正规的大学优秀的运动员。无论是弹跳能力还是灌篮,科比·布莱恩特都有着当年迈克尔·乔丹的影子,因此科比·布莱思特被认为是乔丹的“衣钵传人”。  相似文献   

13.
著名高等教育学家约翰·S·布鲁贝克(John S Brubacher)选择冲突的视角,在其著作<高等教育哲学>(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4.以下省略书名)中,按照一种冲突或矛盾的假设去整理和看待各种高等教育现象,把高等教育活动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种冲突关系,并以此出发来思考和诠释高等教育中的问题.这本身是一种研究高等教育的新方法,也是一种对高等教育问题的诠释范式.……  相似文献   

14.
龚晓睿 《邢台学院学报》2009,24(4):43-45,48
英语诗人狄兰·托马斯与俄语诗人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在诗歌创作中通过确立语言本体性切断能指与所指的常规联系,使语言在能指符号永无休止的异延中辐射出无穷意义。二者以异延的语言营造异延的诗境,极大地开拓了诗歌的意义空间,赋予诗歌以独特的审美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解中学物理习题时,常会碰到形如“sin^2θ·cosθ”与“sinθ·cos^2θ”的极值求解问题,同学们感到极为棘手.本文结合实际问题浅谈“sin^2θ·cosθ”与“sinθ·cos^2θ”极值的求解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 读《冬阳·童年·骆驼队》,有淡淡的伤感味道,有英子纯真纯净的面孔,但文字却给我很“散”的感觉,文字内部的“气”始终寻觅不见。每每拾起英子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又放下,放下又拾起,当我看见很多人演绎这堂课后,我曾经想彻底放弃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你与英子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没有缘分。  相似文献   

17.
内容简介: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故事几乎是接着《汤姆·索亚历险记》叙述下去的。故事一开篇,主人公哈克贝利·芬就跳出来作了一番自我介绍.并申明了他和汤姆·索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费霞 《教师博览》2007,(7):37-37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这只是阳面,马克·吐温的阴面是生意场上的一败再败。商海波诡云谲,令多少英雄豪杰折戟沉沙。杰出的马克·吐温就是其中一员,并且一直败到58岁。看马克·吐温的屡败史,相信你会有许多感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诗经·周南·汉广》为分析对象,从其题旨、艺术手法、结构三大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明确这是一首“男女相悦,求女不得”的情诗,同时又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通过一唱三叹的叠咏,把主人公的相思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0.
“思考·练习”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课文的“思考·练习”都有3─6个题目。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意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对课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 按习惯的教学方法,一篇讲读课文,首先是扫清生字词,接着是按次序逐词逐句甚至是逐字分析课文内容、情节,最后才是让学生动笔做“思考·练习”。然而有的“分析”超过时限,只得让学生把“思考·练习”当作“家庭作业”、“课外作业”来完成。这样课后思考练习题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赘特。 一、发挥“思考·练习”的目标性的作用 “思考·练习”是一篇课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启发学生自学的思路,为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教师备课时,要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课后“思考·练习”,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思考·练习”,使学生明确目标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课文内容,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去读书。如教学人教版五年制第10册《马踏飞燕》一课,教师在掌握、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借助“思考·练习”,进一步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