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知道,读者看报,通常很少一字不漏地从头到尾看完,一般都要有所取舍.报纸在读者手中,往往引起读者注意的首先是报纸的版面,而不是文章的内容.一个独具匠心、安排得体、特点鲜明、图文并茂的版面,能夺人眼目,使读者"一见钟情",想把报纸看下去;反之,一个呆板平淡、毫无特点的版面,很难引起读者的注意,读者也不想看.所以报纸版面如何,直接影响报纸的宣传效果和受众面.因此,如何让报纸版面引人注目,使读者对它产生兴趣,值得研究.在此,笔者就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如何运用版面语言编排报纸版面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2.
要作一名合格的版面编辑,必须经过长期实践的磨练,特别要具有创新意识。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如何吸引读者,导引他们阅读是版面编辑的一项重要职责。面对广播电视等传播技术的挑战和各种专业报刊的竞争,报纸要想赢得读者,就必须推陈出新,不断以崭新的风貌去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版面的创新。这种创新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内容方面主要是有限的版面空间中容纳更多的信息,并使之有鲜明的可辩性和有导向意义的可选性,以及适应多层次读者阅读需要的可读性。这要求版面编辑对所有见报新闻进行创造性处理。对一些新闻压缩改写,使其重点突出;对一些新闻重拟标题,使其引人入胜;对一些新闻集纳归类,使其精练易读。在标题上也要避免落入俗套,在准确鲜明的前提下,独辟蹊径,力求新颖别致、生动活泼。此外,还可以有计划地增开一些富于时代特色的专栏,或为配合形势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而组织临时性集纳专栏,增加报纸的信息量和可读性,美化、活跃版面, 形式方面主要是在与报纸风格和版面内容相适应,有利于表达版面语言和增强版面内容的宣传效果、方便读者阅读的前提下,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变革,刻意求新。在整体完整和谐的基础上,富于变化,在变化中求得版面美感,并使其美而  相似文献   

3.
党报要提升舆论引导力,关键在于增强可读性.作为一家地级市党委机关报,<台州日报>把办一张读者可读、易读、悦读的地方党报作为目标.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台州日报>适时开辟了热线新闻版面,明确版面定位,借鉴吸收都市类报纸的优秀元素,创新运作机制,提升采编效能,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使这个版面形成一定风格,吸引了更多读者的眼球,成为增强党报可读性、提升舆论引导力的一块"试验田".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新闻照片可用来调剂报纸的版面和美化版面."不错,打开现在的任何一张报纸,版面上都有新闻照片,使读者感到不是黑压压的一片,而是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但是,调剂版面和美化版面不是主要的.新闻照片在报纸上的主要地位和作用,与文字新闻一样,同是党所"必需的语言" (斯大林语).它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是教育人民的形象化的工具,是向敌人冲锋陷阵的形象化的武器.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信息时代,为迎合人们获取更多更加真实信息的需求,报业同行力求报道有深度,以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的眼球,但往往忽视了版面的辅助作用.其实,一切事物,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过来影响内容的效果.版面的形式对于内容的服务,绝不是消极的.如何精心设计版面,以服从服务好版面内容呢?  相似文献   

6.
在平媒版面设计更加追求杂志化的今天,如何使版面的整体架构在刹那间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和快感,是平媒研究"版面视觉冲击力"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7.
《博尔塔拉报》始终坚持把贯彻落实"三贴近"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宣传报道中,以"创新版面编排、创新报道视角、创新副刊"为突破口,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增强了党报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受到了多方好评。创新版面编排丰富党报新闻宣传手段版面是报纸的感性外观。新闻稿件以版面为刊发形式,版面则以新闻稿件为其内容。版面作为报纸的外部形态,对新闻信息的传播有着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如果版面令读者生厌,读者就不愿去接受它所传播的信息;反之,读者就会乐于接受它传播的信息。在信息日益丰富、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受众希望能够便捷地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报纸的编排设计尽可能为受众提供方  相似文献   

8.
张健  孙芳 《新闻前哨》2005,(10):87-88
版面是充分运用视觉载体中的各种元素(照片、图表、线条、色彩等)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好的版面编排设计,不仅可向读者传递出报纸对特定新闻事件的态度和立场,更能感受到报纸的个性特色和情感色彩。报纸对读者视线的吸引、可读性的表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版面。科学研究证实,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视觉成分占74-80%。版面对读者的吸引,主要是借助对人的视觉生理和视觉心理的分析与判断。充分运用报纸版面的视觉元素,使之对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理震撼,进而促进其产生对相关内容作深入了解的欲望,使交流的发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读者的阅读方式也转变为速读状态。如何使可读性信息不至于淹没在大量的报纸版面中,是报纸版面设计工作者必须探索的问题。 版面设计作为报纸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一环,其设计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信息是否能有效地传播。版面编辑在报纸设计过程中,根据内容、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报纸进入"厚报"时代,读者进入"速读"时代后,信息消费的主调也变得更加简洁明快.据调查,一个人阅读一张报纸的时间一般为10到30分钟,报纸版面增加了,反而意味着每版阅读时间的下降.这就可能导致可读性强的稿件由于淹没在报纸版面中,而被读者所忽视.针对这种情况,国内报纸纷纷增强了导读功能.事实上,当代报纸对版面导读功能的普遍运用,实际上已经到了许多非专业性读者难以察觉的地步.  相似文献   

11.
版面,是报纸传播信息的载体.虽然"内容为王",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为了第一时间"吸引眼球",越来越多的报纸在内容上策划精美图文报道的同时,在版面上不拘一格、大展身手,尽力为读者烹调出色、香、味、形诸美兼备的精神大餐.回顾近年来的报纸版面,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报纸版面改革的走向和脉络.……  相似文献   

12.
范高农  张珺  徐晓芳 《传媒》2008,(4):72-73
2006年9月1日,一个全新的版面——“跑腿新闻”版在《信息日报》诞生了。“帮您办事情,为您解疑难”的生活服务类的版面定位,使其一出世便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与追捧。一年多的时间,“跑腿新闻”为读者解决了万余个生活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版面,是报纸传播信息的载体.虽然"内容为王",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为了第一时间"吸引眼球",越来越多的报纸在内容上策划精美图文报道的同时,在版面上不拘一格、大展身手,尽力为读者烹调出色、香、味、形诸美兼备的精神大餐.回顾近年来的报纸版面,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报纸版面改革的走向和脉络.……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纸媒缩小规模、减版的今天,有人已不屑于"版面创新"这一老话题。然而版面是报纸的"第一视觉",具有传达信息、引导读者、传达美感等多重功能。尤其是在报业转型期,重提版面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服务读者,建立全能型呼叫中心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媒体不满足于呼叫中心只是一个接听电话的客服中心的现状.要建设一个服务媒体又服务读者的"全能型"呼叫中心,并使之与其他渠道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打造读者服务平台,已逐渐成为传媒呼叫中心的共识.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于2010年7月12日开通了96110民意通呼叫中心.以"听民声顺民意通万家"为服务宗旨,面向集团所属媒体读者提供24小时的全方位服务.主要职能是:对内服务于采编、经营和管理,对外服务于读者、客户和市场.在呼叫中心建设之初,对内对外业务同时展开,特别是倾心打造了市民在居家生活服务方面的平台——"城市服务联盟".凭借媒体的权威性、社会影响力,经过严格细致的资格认证和审查,确定了16家伙伴组建"城市服务联盟".  相似文献   

16.
报纸的改版,都是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自我革新.温州日报在2013年4月实施了新一轮改版,旨在改变办报中有待革新的诸多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少报道不知道要写给谁看、想要表达什么、提供什么样的新闻信息服务;体现在版面上也是没有重点,不知道要向读者推荐什么,稿件显得零碎,版面也零碎.  相似文献   

17.
版面是充分运用视觉载体中的各种元素(照片、图表、线条、色彩等)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一个好版面,会直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之在美的形式氛围中浏览丰富多彩的信息报道。如果版面编排不规范、不美观、不和谐、不便于阅读,会直接影响新闻报道和报纸的宣传效果,降低报纸的可读性。科学研究证实,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  相似文献   

18.
报纸版面是报社发布信息的载体,是报社面向读者的窗口,自然也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第一个重拳出击力量.随着追求感官愉悦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膨胀,视觉文化在快餐式消费时代的地位愈加凸显.报纸必须在版面上下工夫,做到"五步三秒"之内争取受众的"眼球",才能获得可观的发行量以及受众的行为和情感忠诚.  相似文献   

19.
在群众办报理念的指导下,特别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受都市类报纸崛起的影响与启发,许多党报在坚持做好时政报道的同时,开始尝试做贴近普通百姓的新闻及版面.那时普遍开设的是"读者来信""读者之声"类的版面,针对普通读者,直接传递他们的声音,兼有贴近性及互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读者群分析及其服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将以知识信息的开发利用为主要工作内容,成为社会的信息支持中心.在读者群方面,学习研究型读者将大大增加,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更加突出;集体用户将迅速增加,使图书馆科技服务职能处于主导地位;网上利用图书馆的"网民"成为读者群的主要特色.在服务方面,传统的阵地服务和数字化网上服务将成为齐头并进的两条战线;产业化有偿服务与公益性免费服务将会并存;科技服务特别是农村科技服务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