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抗日战争初期,新华社在延安就创办了一本新闻业务刊物。这就是1939年12月1日诞生的,由毛泽东同志题写刊名的《通讯》杂志。 最近,笔者访问了新华社原副社长缪海棱同志,他回顾了《通讯》创办的前前后后。 1939年3月,新华社由清凉山迁到杨家岭,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前身》)的同志一起分住在杨家岭后山沟的两排窑洞里。杨家岭是当时党中央、毛主席的所在地。在工作之余,新华社和《新中华报》的同志  相似文献   

2.
缪平均 《档案天地》2012,(11):25-29
在陕西省档案馆藏革命历史资料里,有一册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于1948年10月出版,盖有"鲁讯图书馆"印章的藏书《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该资料文献是刘少奇,于1939年7月8日和12日,在延安蓝家坪马列学院窑洞外的广场上,向学员们作的关于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  相似文献   

3.
在陕西省档案馆馆藏革命历史资料里,有一册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1948年10月出版,盖有“鲁迅图书馆”印章的藏书《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该资料文献是刘少奇于1939年7月8日和12日,在延安蓝家坪马列学院窑洞外的广场上,向学员们作的关于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重要演讲。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4.
巍巍清凉山,矗立延河边。山不算高,但爬到山顶,也要出一身汗。解放日报编辑部、新华社和中央印刷厂就设在半山的窑洞里。解放日报前任总编辑杨松,就长眠在山顶上的一棵松树下。我到延安后,还没有爬过这座山。当我爬上半山腰,在一个窑洞里,首先见到解放日报副总编辑余光生。余光生同志很热情,也很健谈。他向我介绍了解放日报的情况,说明了要我来报社的意图。他说:“整风以后,解放日报不但要很好地宣传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要加强指导作用。现在报社对根据地的工作写不出文章来,根据地的新闻很多,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的新闻业务刊物——《通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年12月1日《,通讯》创刊号出版,这是延安时期出版的第一个新闻业务刊物,它的读者对象是陕甘宁边区的通讯员。抗日战争时期,新华社曾在延安创办过一份油印的新闻业务刊物——《通讯》。当时,新华社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一起驻在杨家岭,同属中央党报委员会领导。  相似文献   

6.
徐炎(84岁。宁波解放时任《四明简讯》编辑):1947年8月,我22岁,通过地下党的引介.我从上海进入了浙东四明山革命根据地。两个月后。被分配到“文化公司”(即四明简讯社)。当时,社里还没有出版报纸,只有由中共四明工委主办的《新华电讯》小册子。《新华电讯》主要是抄收新华社的明码电讯,选编成油印小册子。发给当时的县区干部作为学习资料.并通过它向群众宣传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和进展情况。我主要做些抄写和油印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范长江同志关于军事宣传谈话两天后,陕甘宁边区的战争气氛日益浓烈,胡宗南大军逼近延安,敌机连续飞来疯狂轰炸,大战迫在眉睫。3月13日,清凉山上落了炸弹,新华总社、《解放日报》社窑洞的门窗被摧毁。由胡宗南指挥的国民党军34个旅,分南、西、北三路向延安推进。在此情况下,我党中央决定主动撤出延安。3月中旬,新华社人员转移至陕北瓦窑堡的史家畔一带。这儿是根据党中央指示建立起来的一处战备点。在新华社人员撤离延安前三天,范长江就已到达这里,带领一部分编辑和通讯、印刷部门的同志,完成了接替延安出版《解放日报》、播发文字新闻和口…  相似文献   

8.
1942年10月中旬的一天,陆定一同志叫我到他和秦博古同志办公的窑洞里去,告诉我说:“过几天,就是鲁迅去世六年了,我们要发一篇社论,纪念鲁迅先生;你去准备一下,写一篇,拿给我们看看……”说时,他和博古都望着我,面带微笑。为《解放日报》起草一篇社论纪念鲁迅,对我当时那样一  相似文献   

9.
要说这个话题似乎感到很惭愧,但一份《解放日报索引》确实是我的重要精神财富。十六开本黑底白字“毛主席语录”五个字作为题头,下面是两条语录“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中间是白底淡黑色的“解放日报索引”几个字,底部是一九六九年九月,共十九页。我的那篇小东西的  相似文献   

10.
有人在《编采业务》(人民日报编)上撰文,呼吁人民日报“尽早改变‘窑洞报纸’的形象”。这个呼吁,不仅对人民日报,对其它报纸以及电台、电视台都是适宜的。何为“窑洞报纸”,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1942年4月,由于当时的主观原因,我党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时,对国际新闻采取了必须让位于国内新闻的处理办法。因此,当时许多国际重大新闻,不仅上不了头条、头版,有的还被放在“报屁股”上。《解放日报》是在延安窑洞中创办起来的,因此,有人形象地称《解放日报》是“窑洞报纸”,讽刺《解放日报》视野不开阔,信息不灵通,小家子气。如果说这种讽刺在当时有失偏颇,那么在今天,在世界正在变成“小小村庄”的信息时代,在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年代,这种讽刺就非常值得我们思索了。  相似文献   

11.
一、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改版的历史背景1935年10月党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后,随即恢复了江西时期创刊的《红色中华》报,手刻油印,印数很少;到1937年1月《红色中华》停刊,创办《新中华报》,两版三日刊;到1941年5月,中央决定将延  相似文献   

12.
有人在《编采业务》(人民日报编)上撰文,呼吁人民日报“尽早改变‘窑洞报纸’的形象”。这个呼吁,不仅对人民日报,对其它报纸以及电台、电视台都是适宜的。何为“窑洞报纸”,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1942年4月,由于当时的主观原因,我党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时,对国际新闻采  相似文献   

13.
尹程起 《青年记者》2017,(28):41-43
王秉亭,生于1931年3月27日,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上世纪50年代初,他一手拿锄头种庄稼,一手握笔杆子做文章,积极为党报写稿,被上海华东局《解放日报》聘为工农通讯员.在战争年代,他在新华社胶东分社这所“新闻大学”边学、边写、边劳动、边采访,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兼任《人民日报》等七家报刊的通讯员.1 960年郑州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河南日报社,从事党报群众工作40多个春秋,曾被评为河南日报社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在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著有《党报群众工作40年》和《送您一把爱神的金钥匙》等书,多次出席全国性学术论坛及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冀鲁豫军区主办的《战友报》,其前身是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干1937年在河北省平山县郭苏镇油印的《战友报》。 1939年春,杨得志同志率三四四旅一部挺进冀鲁豫,成立了冀鲁豫支队,三四四旅分割为东西两个集团,油印的《战友报》也分为东西两个版样。后来,三四四旅及冀鲁豫支队和另一支部队整编为二纵队,1940年春挺进到冀鲁豫,兼任冀鲁豫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写作》2006,(7):27-27
穆青(1921-2003),河南杞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同年9月进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1945年9月派往东北采访.后任《东北日报》采访部主任。1949年4月作为新华社特派记者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先后写出了《湘鄂道上》、《记湖南的和平解放》等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的报道.1959年10月起任新华社副社长、1965年12月.他和冯健、周原等同志写出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之后,他又参与采写了《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1944年9月1日,新华社英文广播部从延安清凉山的窑洞里,向美国旧金山播发了第一条英文电讯稿.从此,我们的对外宣传工作开始迈出重大步伐.  相似文献   

17.
胡乔木同志是新中国新闻事业奠基者之一。他为推进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坚持不懈,呕心沥血。从1941年6月起,胡乔木就在毛泽东指导下为《解放日报》撰写社论,并在改造《解放日报》的过程中做了不少工作。到1946年11月从延安撤退,他写的社论共有56篇。其中《教条与裤子》《请重庆看罗马》《驳蒋介石》等篇传诵一时。在转战陕北途中,胡乔木没有停下手中的笔,新华社不时播发出自他手的社论。1948年春到达西柏坡后,胡乔木出任新华社总编辑。为迎接全国解放新局面的到来,党中央决定集训新华社主要干部。在刘少奇主…  相似文献   

18.
1962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各大报纸,均在重要版面刊登了一条来自新华社的消息:古巴总理菲德尔·卡斯特罗赠送给我国政府的一批大型食用牛蛙,最近已用飞机由哈瓦那运来北京,并已由养殖单位分别接运到广东、江苏和上海等地进行饲养.这批牛蛙经过长途运输,成活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前些天,《解放日报》《朝花》副刊的老同志打电话给我,说今年是《朝花》副刊创刊六十周年,我过去在这个副刊上发表的文章不少,要我写一篇文章作为纪念.实际上,我同上海《解放日报》的关系比《朝花》副刊还长得多,甚至可以追溯到这张报纸创办的时候. 当时,我是新华社驻三野总分社的记者.在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不久,三野就在山东曲阜多次开了动员大会,计划发起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并且同地方商量挑选干部成立接管大队,准备在上海解放后接管官僚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我记得,山东的《大众日报》分工在上海解放之时立即创办一张报纸.  相似文献   

20.
我是1939年到新华社的,1953年离开,在新华社渡过了十四个年头。新华社有許多优良傳統,使我永远怀念并願继续不断地从中吸取才智、力量和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应有的情操! 飽滿的政治热情一踏进新华社的門,强力的政治气氛向你扑来,不管你願意不願意,都必須从中受到鍛煉和陶冶。我們每天譯出的电訊稿,当晚都送給毛主席。主席第二天清早發还。主席常常在电訊中用毛笔加以圈点,在天地上写下眉批。每天搶着看主席看过的电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