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即生活”.即教育要体现和体验生活.要关注生活。因为生活就是每个人生命成长所经历的过程.生活能使人不断成长和发展.能不断实现人的自身价值。生活教育可涉及的方面.一是生活常识、生活技能的培养:二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体会丰富多彩生活的过程:三是高尚的生活观念.包含生活情趣、生活追求、审美能力等等,这些生活理念和能力的提升.与教育密不可分.也与化学课堂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生活化艺术教学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从而更好地生活、享受生活的一条捷径。艺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能力的培养.让儿童学以致用.将美术知识、美术技能创造性的运用到生活中去美化生活,提高艺术审美品味。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充分结合教材的特点.努力促进美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生活.充分感受生活.大胆创造生活。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美术教学与生活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平平淡淡才是真”,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本单元让我们品尝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变化多姿、人情百态。以其真情、真实、真味展示在我们面前。本单元的文章均是原汁原味地反映生活.选取了童年生活的回忆、父爱的伟大、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信赖.为我们编织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要求:1.学习将人物写得活灵活现的手法。2.学习材料的取舍安排.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3.品味朴实的语言特征.联系生活实际.表现缤纷生活。  相似文献   

4.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5.
一、作文前充分酝酿。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期待心理 (一)发现生活 生活是平凡的.也是美丽的。如罗梭所说,生活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很多学生觉得生活总是一天天地重复.没有什么值得写的题材。老师在平常和学生一起时.应随时注意留心学生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并随时点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只要你用心去思考、观察.用心去记录,都是很好的作文题材。  相似文献   

6.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语文教学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中。学习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教科书.教师必须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把生活与语文教学融合起来.为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教材.把社会当作课堂.努力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7.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在应试教育观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应试化的.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中分化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所以我们要认真开展数学生活化学习,构建更开放的数学学习平台,鼓励学生“学好生活化数学,用好数学乐生活”.  相似文献   

8.
自理能力是贯穿人的一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近年来.随着社会以及国家对残疾人群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培智寄宿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课外活动、课堂教学、宿舍指导等途径,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增强培智儿童的生活自理意识.教给培智儿童生活自理的技巧.巩固培智儿童的生活自理行为.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习数学取之不尽的源泉。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设计的数学活动也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让数学课堂越来越亲近孩子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道德的源泉.道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才能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因此,小学品德教育要体现教学生活化.把教学的内容回归儿童的生活.让教学情境创设再现儿童生活.在教学中活动体现儿童生活.使课堂文本内容与儿童生活构成一种互补关系,让儿童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品德教育。促进儿童的道德在知、情、意、行上的统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留心观察生活。写好观察日记 没有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认真仔细的观察.就发现不了生活的真谛。所以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如果离开了生活.离开了观察思考,离开了表达训练,学生要想把文章内容写得充实且具体.那简直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2.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的学习和实际的生活有着较大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生活实际中具体的人、事、物。帮助学生理解或验证所学的知识;二是应用数学知识、概念、思维、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数学教师.要多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展开课堂教学.以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体验身边处处都有数学.并且数学知识可以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并且增强学生对数学应用意识的深刻体悟。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也就是说我们要使数学贴紧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中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做到生活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让小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教材大部分以政治为主.过于远离学生生活.改革后的现在使用的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荔枝》、《在家里》、《放风筝》等,都是生活中的教材。很明显,教材内涵体现了尊重生活。尊重学生个体体验。使学生学起来不陌生。好像就是自己经历过的,熟悉的事情。事物一样.学起来兴趣盎然。编者的意图也是希望我们语文教学密切联系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领会课文潜在意义.更好地引导学生爱生活.懂生活.才能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5.
一、学会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产生于现实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概括.而现实世界包含着生活世界。以实践为取向的数学包括数学知识.也包括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策略和能力。生活中的每一处都蕴含着数学.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就是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就是把数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利用生活的感受来学习数学.用数学的方法把生活中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句话,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的作文又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来源于生活的作文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充分调动学生说和写的主观能动性。生活犹如泉水,源泉丰盈永不枯竭.没有生活.作文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之“表述与交流”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表述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也就是要求我们在作文训练中.要紧紧抓住“真实生活”这一主题。众所周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再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要求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欣赏生活。只有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才能写出好的感悟作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相似文献   

19.
王振刚 《辅导员》2009,(17):15-16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是七彩的……”这样的话语.想必你会张口就来。可是怎么一提笔.你的生活就迅速褪色了?怎么一点也看不出你笔下的生活是七彩的呀?不必着急,想要还原七彩生活,拿起笔来,我们一起写、写、写。  相似文献   

20.
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认为.学校教育具有简化社会生活、净化社会生活和平衡社会生活的功能,这种经过简化、净化、平衡了的社会生活就是“改造了的社会生活”。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与生活的链接.要求教育活动既要关注儿童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指出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