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念牛     
德国一所公立小学的威尔逊校长,对1990年毕业的300名学生作了长达15年的“成长追访”,结果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15年之后,最先在工作岗位上得到提拔和重用的,不是当年埋头读书、成绩名列前茅的孩子,也不是吹拉弹唱样样在行的“文娱小子”,而是沟通能力特别突出,从小就不怵权威的人。  相似文献   

2.
德国一所公立小学的威尔逊校长,对1990年毕业的300名学生作了长达15年的“成长追访”,结果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 15年之后,最先在工作岗位上得到提拔和重用的,不是当年埋头读书、成绩名列前茅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那些在学习中经常犯错、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说教.学生却总是无数次地重犯。这是屡见不鲜的事实。因为我们真诚的态度孩子并不领情,在孩子眼里那些泛泛的说教只不过是师生之间的“训话”.他们最多和老师也只有“是”或“不是”的简单交流.而且这些简单的“是”与“不是”的回答还是被迫的.所以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和孩子心与心的真诚沟通。  相似文献   

4.
有一所学校就有一位校长,但是,现实无法做到有一所学校就有一位好校长,优秀校长难觅,使人们总是想念那些优秀的校长,又总是期盼优秀校长出现在自己的身边。梦想着“:我要是工作在某某校长身边该多好啊!”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谁来培养优秀校长?笔者认为,培养优秀校长既需要校长“自养”,又需要他人的“异养”,方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校长来。让校长成为自己的主人有专家认为,校长需要有实力、能力、潜力、活力、魅力、定力等素质,关键是这些素养怎样才能培养出来。笔者认为校长应该有成功智力,具有自为的素质。具体来说,校长重点…  相似文献   

5.
●我喜欢这样的话: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得志淡然,失意泰然。●我认为:最美的歌是《国际歌》,最美的图是《中国地图》;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善良和真诚;最好吃的菜是咸菜;最值得信奉的一句名言是“事在人为”。●什么叫语文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总是责怪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总是责怪老师的校长不是好校长。总是责怪孩子的家长不是好家长。总是责怪别人的人不是好人。●摧毁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摧毁他的自信心。培养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培养他的自信心。●有的人习惯于“不是……而是……”的思维模式;有的人习惯于“既是……也是……”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6.
一天,张玉婷妈妈接孩子时,着急地对我说:“徐老师,这孩子不知怎么了,总是不肯剪头发,说老师喜欢长辫子的孩子。”原来,每天午睡起床后,我总是习惯于把那些扎辫子的孩子叫到身边,一边为她们梳辫子,一边跟她们轻声交谈。孩子们可能由此判定我喜欢长辫子的孩子吧。想到这里,我连忙对张玉婷说:“剪短头发显得简洁、活泼,你剪短发一定很好看,老师肯定会  相似文献   

7.
有一所学校就有一位校长,但是,现实无法做到有一所学校就有一位好校长,优秀校长难觅,使人们总是想念那些优秀的校长,又总是期盼优秀校长出现在自己的身边。梦想着:“我要是工作在某某校长身边该多好啊!”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谁来培养优秀校长?笔者认为,培养优秀校长既需要校长“自养”,又需要他人的“异养”,方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校长来。  相似文献   

8.
敬栋 《家长》1999,(11)
不少孩子在学习上总是粗心大意,常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难题会做,易题常错”,每次作业、考试都不是令人满意的“合格产品”。孩子们也明白该仔细些,可错误总是在眼皮底下溜过去。所以,我认为家庭辅导不应只注意对具体知识的讲解,对具体差错的纠正,而应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的习惯,提高孩子发现错误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郴州市一完小,孩子们叫万淑兰“校长妈妈”,万淑兰称“学生们”为“我的孩子们”。每当聊起孩子,这位“校长妈妈”总是那样神采飞扬。
  做事风风火火,执行力极强,万校长的“泼辣”早已众所周知。而她形容自己为忧国忧民的“小女子”,摸爬滚打半辈子,更加坚定的是为孩子坚守、为真正的教育坚守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现在提倡赏识教育,不少人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表扬鼓励是一味灵丹妙药,对任何孩子都适用。我认为这种提法至少是偏面的、不完备的。人生一世,要面对的绝对不是坦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成败得失,顺境逆境总是相伴左右、形影相随的。“赏识”“激励”对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固然有效,但从另一方面看,让孩子从小经受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
瑞士教育专家蔡娜主张对孩子实行“半权威式”教育。蔡娜认为,实行“半权威式”教育的关键是,在孩子做法不对的时候,说一个“不”字,要勇于拒绝子女不合理的要求。虽然孩子比成人脆弱,容易受到伤害,但是其承受程度比人们想像的要大。也许“拒绝”会给孩子带来沮丧,但父母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慢慢地孩子就会适应了,并逐步养成正确的习惯。当然,做到这一点,对爱孩子的父母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是常常心软,对孩子作出让  相似文献   

12.
校长的威信     
校长的威信不是靠“上面”封的,也不是靠权力树的。职权与威信两者同为权力的基本要素,但不能认为有职权就一定有权威。职务产生的力量是一种外来的力,是行使权力、发挥影响力的“外因”,而由一个人内在的实力和人格中自然渗透出来的威信,是行使权力、发挥影响力的“内因”。实践表明,如果校长在教师中丧失了威信,运用权力时就得不到群众广泛、有力的支持,最终校长是有呼无应,举步艰难。相反,有的工作在二线的校长,虽不拥有职权,而德高望重,仍可产生“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看到一篇文章,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之一是“失败教育”,因为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总是用过高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总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结果总是体验失败的孩子真的变得越来越不行了。由此我想到,我们做管理者的也是常常以高要求去看待教职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南方孩子,刚到北京的时候,由于口音以及个子矮小。常常被人欺负,最初几个月,没有一天我不是哭着从学校回来。有一次,我在饭桌上哭得泣不成声,外婆看着心疼,对母亲说:“你总要管一管,去找找校长或者其他孩子的家长。”母亲瞟了我一眼,问了一个我那个岁数根本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孩子只欺负你,却不欺负别人?”  相似文献   

15.
成功永不晚     
你、你的父母都不必再烦恼了——斯德、爱迪生、达尔文……还有很多很多人在少年时代根本就不是什么天才!虽历史书很少提到,但是,历史上许许多多伟人在少年时代却是“没出息的一代”!们沉湎于白日梦,他们优柔寡断,他们根就不是当医生、律师或印第安酋长的材料所以,少男少女们,如果你染上同样“病症”,千万不要失望!许多的父母总是心自己的孩子“成不了气候”,可世界就由这样的孩子建成的!你可能听不到那伟人早年“很失败”的一面,因为他们的母总是讲述那些更鼓舞人的光辉事迹。  相似文献   

16.
永远的孩子     
每天清晨,校长都会站在校园门口,迎接着回校上学的每一名学生。“小朋友,你的红领巾戴歪了。”听了校长的话,小男孩马上整理好胸前的红领巾,嘻嘻地笑了:“校长,你怎么还叫我小朋友?我已经读四年级了。”校长也笑了:“在我面前,你永远是个孩子。”“兴荣,你的衣领能翻整齐一些吗?”校长边说边上前帮读一年级的兴荣摆弄好衣领。兴荣眨着大眼睛奇怪了:“校长,您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校长回答道:“因为你是我的孩子啊!”“那您不是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喽?”校长慈爱地望着他,点了点头。校长原型:广州市海珠中路小学校长李文萍校长悄悄话:看着你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最大的幸福。责任编辑吴昕颖永远的孩子@叶子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舞台,然而课堂教学的博大精深、千变万化,又总是让我们陷入一个又一个的困惑之中。叶澜教授近年来大声疾呼“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创造出神奇的高考成绩的衡水中学李金池校长说:“没有激情的课堂教学不是好的课堂教学”。创造“激情课堂”,就是要使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寻根问底的热情,在挑战自我、挑战权威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感受智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李冠华是徐汇区董李凤美康健学校的校长,去年被评为上海市“我心目中的好校长”。她其实并不特殊,与“特殊”结缘,只因为她是一所智力障碍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她的学生,是一群能力低下、行为怪异、感知异常的儿童。李校长“固执”地认为,这不是孩子的错,他们应当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应当得到爱。于是,李冠华从35岁正当事业顺利之时,毅然从普通教育岗位转到特殊教育岗位。8年来,边实践,边学习,探索弱智儿  相似文献   

19.
这孩子傻吗     
日前,某报报道,一位三年级小学生在“三八”妇女节之前,到校长室去给校长提建议:“三八”节,应该给女老师放假。不久,这位校长到该班去听课时竟然在课堂上睡觉,这位小同学便举手揭发此事。这两件事,被校长、老师视为该生神经有问题,让家长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家长也认为孩子净做“傻事”。   其实,这位同学既没有心理障碍,也不是做傻事,恰恰是他儿童品格的真实体现。 其一,“三八”节给女老师放假是尊师的表现;其二,教师经常教育孩子上课要好好听讲,不要做小动作,不要乱讲话,不要睡觉。学生认为,让学生做到的,教师…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舞台,然而课堂教学的博大精深、千变万化,又总是让我们陷入一个又一个的困惑之中。叶澜教授近年来大声疾呼“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创造出神奇的高考成绩的衡水中学李金池校长说:“没有激情的课堂教学不是好的课堂教学”。创造“激情课堂”,就是要使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寻根问底的热情,在挑战自我、挑战权威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感受智慧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