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去外婆家     
有一次片级公开课,我开课后不久,就针对课文提了几个思考题,请学生思考后回答。片刻,我请思考好的学生举手,结果无一人举手。我想:好几个问题,思考确实需要时间,加上许多老师听课,难免不敢举手。所以,我又鼓励道:想好了就可以举手,不要怕回答,说错了也没关系。可是过了一会儿,仍无同学举手,就连平时爱回答的学生也不举手。就这样,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我只好点名,而回答中也多有吞吐、错误。原本设计好的一些构思,也只好由我孤家寡人演戏,一堂公开课就这样在沉闷中结束。我不禁想问,他们为什么都不愿举手呢?  相似文献   

2.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班级管理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共同进步呢? 一、用爱唤起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班上成绩好的学生,除了肯定他们的成绩之外,我还鼓励他们三个一组分带一个学困生,让他们明白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并且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首先和他们多交流。对于他们的落后情况,我从不轻易下结论,更不挖苦。例如,刚开学不久,我发现班上的一位男同学即使在我提非常简单的问题时他也不举手回答问题。我找他谈话,问其原因。他说他的成绩一直不好,他怕回答的不正确,老师会批评。我就对他说:“你现在是一名初中生了,初中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小学的成绩不好不代表你现在乃至以后的成绩,只能说你的基础有点薄弱。‘勤能补拙’,只要我们努力,终会有所进步。我相信你是个勇敢的孩子,一定会克服困难的。”在我的鼓励下,他有了点滴进步。所以说教师只有用爱与信任滋润学生的心田,对学生充满爱,才能唤起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4.
下课后,明明嗔怪道:“亮亮,老师又没叫你回答问题,你怎么举手呢?真是多此一举。”亮亮解释说:“我想举一反三。”明明奇怪地问:“你这话什么意思?”亮亮说:“因为已有三个同学举手了,我想举手把他们‘反’下去。”“那你怎么又把手放下来了呢?”“我举了好半天,老师也不喊我,我的手都举酸了,举不胜举了。”“看来你这一举还蛮举足轻重的嘛!”“我可没举‘足’,脚怎么能举呢?”亮亮反驳说。明明笑着说:“你一定听过‘举国上下’这个词,‘国’都能举,何况是脚呢?”这时,灿灿正好走来,听到他俩的谈话,感到好笑,就说:…  相似文献   

5.
今天学习《天气与生活》一课。课快结束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当听到要下雨的消息,你会怎么做?”学生纷纷举手,踊跃回答:“我会带好雨具”;“我会多穿些衣服”;“我会……”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一位教师发现上课时举手的学生很少,于是想法设法鼓励学生在上课时要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但效果并不明显。一次,在学生的一篇周记中,他偶然发现了学生举手少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名学生在周记中写到:"老师一直鼓励我们上课要举手发言,我是很想举手回答问题的。但一看我们的语文科代表很多时候都不举手,我有什么资格举手呢?"原来,很多学生在举手之前都把目光先瞄向语文科代表,他们认为,在语文课上,语文科  相似文献   

7.
“会,却不举手,是什么原因?”就这个问题,我在班里做了一次调查。一个小姑娘这样写道:“如果那些积极举手的同学是明月,就让我做一颗星星吧,星星也会发光的。如果他们是红花,就让我做一片绿叶吧,绿叶也能传递春天的消息。”多么优美的字,多么坦诚的表白,多么明澈的童心,我有什么理由责怪他们上课不举手呢?我不得不问自己:我们要求甚至强迫学生举手发言,究竟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王仲义 《中学文科》2007,(8):132-132
作为教师,你一定常遇到这样的情景:提问话音未落,便有不少学生抢着回答;你没有发现某学生举手而叫了其他学生,举手的学生会不高兴;有的学生做错事被点名批评时,他们可能不以为然,心里想着,终于抛头露面了……  相似文献   

9.
留心传统的课堂教学,你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低年级学生表达欲望很强烈,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甚至“接下茬儿”;然而,等他们到了高年级,表达的欲望逐渐降低,课堂气氛逐渐沉闷,只有披老师点名才肯站起来,更不用说主动当众提问了。越到高年级,学生越习惯于接受和披灌输。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课程设置落后使然。  相似文献   

10.
学生年级越高越不爱举手,甚至出现了“打死我也不举手的现象”,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不爱举手是不是年龄增长“惹得祸”?针对这个问题,我作了一个问卷调查,请学生就下面三个问题进行回答。  相似文献   

11.
曾经以小学教师的身份昕过一节重点高中的数学课,感觉不太舒服。原因在于教师每次提问后举手的学生竞寥寥无几,与平常看惯了小学课堂中学生举手如云的现象迥然不同,这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年级越高学生举手越少”。课后,我纳闷地问了执教教师一个问题:学生不举手,那你如何知道学生的思维状态和把握学生的思维进度呢?教师回答了很多,归纳起来就是“察言观色”,看学生的表情、看学生的言行。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听课中我看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学生连续两次回答(都说错了),得到的都是教师责备的眼神,至此后面的教学中这位学生没有再举手。这使我想起:课堂上,一部分些学生很少发言,是否与我们不够注意对他们出错的评价有关系?如果有关系,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出错时,教师怎么评价才比较恰当?调查:你很少发言是因为……如果注意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低年级课堂上学生发言很踊跃,而中高年级特别是高年级课堂上发言的学生总是那几个“尖子”。这是为什么?随着年级的上升,学龄的增长,一些同学渐渐变得不爱发言,这又是为什么?这是否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爆笑超市     
《小学生时代》2010,(10):50-51
自寻烦恼 上语文课时,老师叫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安东,请你解释一下‘自寻烦恼’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安东答道:“我认为一个人如果不会回答问题,又要在课堂上举手,这就是‘自寻烦恼’。”  相似文献   

14.
有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有时老师的问题还没有说完,他就把手高高举起,可叫他起来回答,他又答不上来。课后老师找他聊天,问他原因。“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我总举手,想让大家看看,证明我不笨,可实际上我不会。”学生对老师实话实说。老师表扬了他的积极性,并且跟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再提问的时候,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不会,你举右手。”老师心里有了底,以后上课就抓住这名学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经常表扬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变得很有起色。…  相似文献   

15.
那天,我们旁听一位老师的课。当 他刚问完问题,一名学生就“刷”的举 起了小手,他笑了。但随着那位学生丢 三落四的混乱回答,笑在他的脸上慢慢 消失,没等这位学生说完,他就不客气 地说道:“难道你不懂应完全想好了才 举手回答吗?”“难道我不能先举手才 去想怎么回答吗?”学生也为老师打断 他的话而懊恼, 嘴里喃喃的说道。 “妙!”我心里不禁暗暗为学生的回答 喝彩。“完全想好才举手回答”与“先举 手才去想怎么回答”这是多么奇妙的哲 理啊! 记得前不久从报上看到一则真实的 故事,说的是1973 年…  相似文献   

16.
黄燕凝 《广东教育》2004,(10):41-41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刚入学时上课表现得很好,能大胆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举手的次数逐渐减少,被老师点名提问时,磕磕巴巴,回答不了问题.甚至不愿意回答问题。其实这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他们或因自信心不足或因准备得不够充分.害怕回答错了而被同学嘲笑,掉面子。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也会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学生回答错了是常有的事,面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少教师怕耽误教学时间,往往会直接换其他学生来回答。我认为面对错误,教师不能简单地换人回答。一、尊重学生,要从心开始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在低年级时上课发言非常积极,到了高年级以后愿意举手回答问题的就少了。调查原因,不少学生都说怕答不好被其他同学笑话。之所以会这样,  相似文献   

18.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欣赏五彩池的绮丽风光,感受它独特的魅力。现在同学们打开书,请几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课文围绕着五彩池主要讲了什么?(老师先根据举手情况指名3人,请第3名同学推荐一人读书)师:你为什么推荐他呀?生:他平时读得好。师:看来你很懂得去欣赏别人。(请第4名学生再推荐一人读书)老师有个建议:平时由于性格等原因不爱发言的同学,能不能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5位学生读全文)师:几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基本上做到了正确、流利,相信在深入学习之后会读得更好。谁能回答刚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发现上课时有的学生不爱发言,就是会回答的问题也不举手,分析原因有两点:个别学生平时就不爱说话,发言也就不积极;还有的学生表达能力不强,不知怎么说。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好像我只教了那些爱发言、爱表现的学生。于是,我决定采取抽签提问的方法,给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提供锻炼、表现自己的机会,提高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孩子,你真幸福。你有爸爸妈妈的爱,有爷爷奶奶的爱……还有老师的爱。可是你知道老师爱你爱得有多辛苦?除了要教给你知识,教给你做人的道理,还要创造快乐让你的童年值得回忆,还要当心你的安全……哎,你怎么就不听话呢。听说你从高处摔下来,心揪得紧啊。我只是视线离开一下,你怎么……不过话又说回来,摔一跤才长得大嘛。……爱你的爸爸妈妈来了,他们怎么能这样对待你的老师,把我的爱说得不堪入耳。让你参加锻炼,他们说是体罚;让你参加活动,他们说在给你制造危险。是不是该把你捧起来,供起来?这样的爱你消受得起吗?那会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