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了10年语文,做了七年语文研究员,东西南北听了数百节语文课,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上,我们的语文课程是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的,很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虽然明白课文只是个例子这一理论,但如何将这一理论物化为科学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从学课文最终学语文,越来越成为语文专家和教师们研究的焦点。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台湾的语文课,授课内容是四年级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这节课我认为很好的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我开设了一节区级小班化研究课《气体的压强》。虽然课堂只有45分钟,但是经历了集备、磨课、评课、反思后我成长了许多。下面我从小班化初中物理课堂中“实验探究活动”的角度来说说这节课。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夏青峰“分数的意义”一课。感觉这节课平实、真实、扎实。不花哨.练习题少而精,作用发挥最大化,真是一节简约而有价值的好课。  相似文献   

4.
李强 《教育文汇》2014,(4):32-32
又是一节口语课。这学期刚从村小转过来的几位学生在口语课上还没有开过口。他们说以前没有上过口语课,害怕不能说好。真的不能说好吗?我想起了在书中看到的美国老师倡导“我能”教育的一个案例。在美国的早期教育中,许多小学老师在新生入学第一节课上都会在黑板上写上“我不能”三个字,然后问孩子们该怎么办。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把‘不’字去掉!”于是,老师将“不”字擦掉,黑板上只剩下“我能!”“不”字不只从黑板上擦掉了,也从孩子们的心里擦掉了。从此,这些孩子们的心中就没有了“不”字。  相似文献   

5.
樊国娟 《教师》2013,(33):57-57
这是一节三年级的音乐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欣赏歌曲《哆来咪》,它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于是,我就给学生介绍了音乐片《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还利用课件播放了影片片段和影片中的几首插曲。动听的故事、精彩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深深抓住了学生的心,也抓住了我的心。  相似文献   

6.
去年6月,湟中县教研室组织全县小学语文教师观摩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笔者尝试运用“导学·展交·训练”教学模式上了一节研究课,内容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后,大家对我的这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做了整理,请教研室李主任加了评析,想和更多的同仁交流,期望得到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一把好剑需要千锤百炼,一块好玉需要精雕细琢,一节好课的诞生当然离不开我们反复地推敲,不断地修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磨课”。所谓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对某节课的教学反复深入学习、研究与实践,使这节课的教学尽快达到较高水平。通过磨课,可以较快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教学智慧,让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  相似文献   

8.
案例一天,我去听我校一位骨干教师的推门课。这是一节数学练习课,整堂课下来,教师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习题正确率也在98%以上,但是我总感觉这节课没有达到这位教师应有的水准。评课时,我让这位教师把本节课的教案拿给我看。她愣了一下,吞吞吐吐地说,这节课是教研员在分析教材时要求增加的一节练习课,因此,她只是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一位教师到我校借班上课。课堂上,教师激情满怀,学生沉默寡言,两者的表现反差很大,可谓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这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大家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0.
一次,我听了一位老师的一节组合图形面积的复习课,这节课新颖精彩的结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录如下:  相似文献   

11.
姚俊松 《班主任》2012,(3):29-30
“你家万琪又在我的课堂上睡着了,不过他这一睡,我的课堂安静多了……”我一走进办公室,一位刚在我们班上完课的老师就向我告状。旁边同事也跟着帮腔:“你要是能把这位‘仙儿’教好,那你真就成仙了……”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一起听了两节展示课,作为主旨,它的特色在哪?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感谢会议组织者的信任,以下谈点个人体会,以求教于各位。 课题1:正弦定理(执教者:曹凤山)。 这节课一开始,就展现了它的魅力,也就是问题情境的魅力。一个关于火情测报的问题。它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3.
【备课花絮】 一次,我在听一位老师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感觉这节课上起来比较吃力,素材比较琐碎,启发学生思考的并不多,而需要讲授的却很多。尤其,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就已经通过米、分米、厘米的互化来感知了,而现在学习“小数的意义”时,教材呈现的素材与方式都是一样的,感觉就是一次重复.只不过多了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  相似文献   

14.
上学期,我的一节思品课《正确面对理想和现实》获得了区优课评比一等奖,这一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思品教材最后一单元的第一课,着重让学生知道理想的含义、理想的重要作用以及实现理想的途径,上得不好容易变成一节乏味的说教课。我的这节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有位老师情不自禁地说:“真美。”  相似文献   

15.
一位有30年教龄的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课后,一位听课教师问道: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了自己的学生了。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老教师微微一笑,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我上的每一  相似文献   

16.
一次失败的探究经历 这是一节再也平常不过的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页“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即使老师不教,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准确算出得数了。我想到了课程标准中提倡的: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师:这节课刘老师和大家共同研究的是两位数之间做加法或减法。这个内容同学们已经学过,今天要看看我们能不能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甚至有新的收获。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5道大题,有信心上好这节课吗?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勇于创新,在讲授《雷雨》这节课时,巧妙的运用了"翻转课堂"的模式。在这里,我们浅析一下翻转课堂实际操作的三个"翻转"、课前四环节、课堂五步骤和六大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一、上课教师说课 庄敏(南京市石鼓路小学):今天这节课的预设非常少,主要就是两个环节:一是认识平行,二是画平行线。在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又会出现哪些问题,我心里是一点底都没有的。但这堂课的魅力也正是在这儿。就是因为最大程度地放开了.学生才能把他心中的问题、心中的质疑充分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准备参赛课《月光启蒙》(苏教版五下)时,针对如何处理本课的“收场戏”这一环节,我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