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上《荷塘月色》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荷塘月色》抒发的是一种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虽然语言优美,但我不喜欢。相对来说,我更喜欢《语文读本》中季羡林先生的《清塘荷韵》,抒发的是那种顽强惊人的生命力,带有着浓烈的期盼、希望和欣慰,使我读后感觉内心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刘少杰 《语文知识》2003,(10):30-31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也是传统教材,历来为语文老师所喜爱。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对荷塘月色美景的讲授与欣赏,忽视了对文章后半部分的分析,特别是对《西洲曲》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的分析,这样就影响了对文章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其写作文笔细腻唯美,所有的散文都被文学爱好者称之为美文。特别是其中的《荷塘月色》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们铺天盖地的研究和评论。《荷塘月色》将朱自清先生所有散文艺术融汇一炉,集中表现出朱自清独具特色的散文创作风格,给人一种真实的美感,直接成为朱自清先生的代表名作。本文针对朱自清先生与《荷塘月色》进行浅析,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讨论来找出其中的文学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1期上刊载了方逸帆老师的文章《我们需要怎样的教材——兼谈(荷塘月色)文本变化的轨迹》(以下引文除特别标明外,均出自该文)。该文认为随着新的教材版本的出现,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似乎越来越回归于它的本来面目,选编者似乎越来越尊重原文,几乎是不事修改、删节就把原文搬到教材中了”。  相似文献   

5.
《荷塘月色》是一篇传统篇目,不知有多少老师教过,有多少学生学过,有多少人对其中描写荷塘月色的句子能倒背如流。以前也教过两次《荷塘月色》,基本上是按照通常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学习4、5段写荷塘的部分,细细地分析写荷塘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背诵,然后再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含义。课上完了,学生对文中流露出的朦  相似文献   

6.
翻看2009年第5期的《语文教学之友》,拜读了丁勤中老师的《“夏水襄陵”之“陵”应作何解》这篇文章,丁老师在此文中认为《三峡》“夏水襄陵”的“陵”解释为“升”更为准确。笔者非常敬佩丁老师不拘泥于教参、大胆质疑的精神,他不仅提出了疑问,而且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但在拜读完丁老师文章后,笔者也有一些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相似文献   

7.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荷塘月色》的成功,除了归纳为手法、语言的运用,更与朱自清先生的独处有关。本文以此为基础,拟对独处作一番解读。  相似文献   

8.
读朱自清的散文,如同观赏和品味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荷塘月色》宛如一幅色调朦胧的水墨风景;《绿》又仿佛一组颜色明丽的水彩;而《威尼斯》却又如同一幅颇具西洋风格的油画。三篇散文,给人的审美感受不同:《荷塘月色》表现的是朦胧之美,文  相似文献   

9.
张明佐 《教书育人》2006,(12):24-24
笔者担任了一次全市高中语文教学竞赛的评委,参赛课题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与王实甫先生的《长亭送别》。总体感觉老师们的课上得比较精彩,各有特色,都使用了多媒体,有的老师还自带了笔记本电脑。但细细想来,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不妨放大一下,乃至设想下去——如果平常的课也都这样“鼠标点点点,画面飞飞飞”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10.
《荷塘月色》历来为人们所称颂,本文从散文的诗意这一角度,把《荷塘月色》所描写的诗的意境与三首唐诗的相似意境对比融合,品味名篇与名句相得益彰的浓郁诗意。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多年来一直是高中语文教科书的传统篇目.现行人教社的两种版本都将此名篇编入。《荷塘月色》引用了梁元帝萧绎《采莲赋》的片段,其中有“鹋首徐回,兼传羽杯”等句.两版都将“羽杯”释为酒器.这是正确的。可“羽杯”是一种怎样的酒器呢?  相似文献   

12.
《荷塘月色》于1927年在《小说月报》发表,且1931年被选进民国教材《新学制中学国教科书初中国文》中,在这之后《荷塘月色》就一直被列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重要篇目。《荷塘月色》作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有关该篇文章的研究数不胜数,而其中的大部分的研究内容是围绕着文本解析和教学解读展开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荷塘月色》从民国至今约九十年的解读成果,窥视不同时代该篇的教学解读是如何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先生的散《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的白话,章中处处透露出美的气息。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时,我有以下几点美的感悟。  相似文献   

14.
我们熟知的朱自清先生,以散文见长,《春》《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真挚、深厚、清幽"(语出叶绍钧《朱佩弦先生》)。对这些名篇的各版本解读累现报端,可谓"前人之述备矣",而收录在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绿》,却鲜有探究、发声者。究其原因,或在于《背影》《荷塘月色》等篇目情景、事理结合得疏密有致,研读者颇能感受到种种情思、理趣,进而作阐释、生发;小品类的散文《绿》,状难摹之景,抒单纯之情,主题不丰润,手法显单一。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9期刊登了丁大勇老师的《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指瑕》一文(以下称《指瑕》),读后得益匪浅,丁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但对其中五处指瑕,本人拜读再三实在难以苟同,现冒昧提出,与丁老师商榷,并将本册课本其他的两处瑕疵提出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读之如品美酒.愈品愈觉浓香醇郁.让人陶醉其中;读罢掩卷思之,溶溶的月色.田田的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花铭刻心中。《荷塘月色》的语言可谓有一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恰到好处的美。诚然,语言是文字的载体.这里我们从四个方面赏析一下《荷塘月色》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7.
《荷塘月色》这篇文学作品的教学设计有许多种不同的方案,但从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做法。着重对《荷塘月色》的时代背景、作者“不宁静”原因、文眼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解冻的情诗     
《荷塘月色》历来是高中语文教材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文中的一段情诗《采莲赋》 ,多少年来一直被中学教材删去 ,时至近两年才“解冻”。这首“解冻”的情诗在《荷塘月色》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章节。有了它文章才能完整地表达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有了它才能体现全文在艺术上的尽善尽美。而追求理想世界和艺术上的完美恰是《荷塘月色》的绝唱。你看那淡淡的月光下 ,像牛乳洗过一般的田田的荷叶 ,星星点点的荷花 ,四溢的荷香 ,微风吹过闪电般荷叶上的波痕 ,是那样的优美和恰到好处。但那毕竟只是恬静的自然世界 ,还不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里,“天地人合一”是最高的追求。《荷塘月色》所写的不只是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应当看到荷塘所处的位置为“地”,“月色”所代表的则是“天”,中间还有一个代表着“人”的作者。《荷塘月色》集齐了天、地、人“三才”,因此也自然具有了“合一”的意蕴。解读《荷塘月色》,就是在寻找生活和自然的美。作者心中有所期待,因此看到了荷塘月色之美;读者心中有所期待,就能看到荷塘月色之美。所有的这些美,都是“合一”之美。  相似文献   

20.
刘鹤林 《学周刊C版》2010,(9):160-160
朱自清作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多产,尤以散文著名,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等。就其艺术而言,《春》和《威尼斯》这两篇散文,也是受人喜欢的名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