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文体阅读,要求我们按不同文体的特点去解读不同文体的作品。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对文体的划分是:一、文章体裁分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二、文学体裁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我们解读各种文体作品时,尤其是在考试阅读中,必须借助文体知识的特点,才可透彻理解、准确把握。我们知道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评价是阅读的最高层次,它不仅表现在记忆、感知、理解、语感、分析、统摄、思辨、文学修养等诸能力的综合,甚至与个人生活经验和素质涵养有关。现从文体阅读角度,谈谈记叙文文体语言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拓展迁移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具体的做法。一、提高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阅读的关键是要理解,即读懂文本,解决文本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不同文体的文章要求学生理解的内容也不同,比如,在教学记叙文时,要求学生理解文章写了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涉及各种不同的文体,文体对教学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表现之一是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小说文体在初中语文中已有出现,小说文体的构成特点使得教学难度、深度较大,如何构建符合小说特点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感悟就尤为重要。可以从这两方面确定:同样以叙述为主,与一般的记叙文相比,在情节安排、人物刻画和环境描写方面小说有自己的特点,因而教学内容有所不同;同为文学作品,与诗歌、散文、戏剧等其他文学类体裁的文章相比,小说是讲究叙述者及视角的,因而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4.
老子曰:"言有宗。"墨子曰:"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清代的刘熙载认为,所谓的"宗"和"类"就是文体,若文体不明,读解就容易产生困惑。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体比较丰富,不同文体的文章,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不同,因此,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的问题和理解的侧重面也就不同,学生语言运用的教学着力点也不尽相同。《诺贝尔》《詹天佑》和《钱学森》这三篇课文,从文体上看都是写人的记叙文。仔细分析,这三  相似文献   

5.
许芸 《青海教育》2021,(4):33-34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由不同文体的课文组成的文选型教材。不同的文体,其行文思路、文章结构、写作特点、表达手法、遣词造句等各有特点,教学时设置的重难点也各有不同。小学语文教学应增强文体意识,教会学生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与准确性决定高考英语成绩的成败!阅读理解的2个要求:1.快。平均7-8分钟完成1篇,5篇阅读最多不超过35-40分钟。否则没有时间完成其他部分题目。2.准。准确无误,尽可能追求多得分。阅读理解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一、体裁分析能力英语阅读理解的文章一般有这样几种文体,即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论述文。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段落组织方式和脉络层次。记叙文往往按时间顺序展开段落,文章有明显表示时间  相似文献   

7.
<正>文体指的是独立成篇的文章的体裁,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文体展现的是一个文本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文章有其独特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体文本的特点,理解文本的内在逻辑性,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阅读教学,促使学生在掌握文体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展开阅读,进而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一、抓住文章特征,找寻阅读路径不同文体,不同类别的文章有不同的特征,教学时首先要抓住这些特征,学生熟知了不同类别文章的特征,学习时就会"顺藤摸瓜",阅读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得多。如古典诗歌的突出特征是情景交融,意象和意境是古典诗歌的基本要素。阅读古代诗歌,就要引导学生从感受意象意境入手,在分析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中进入诗境,体会诗情和作者的匠心。如古典诗歌中的咏物诗大多采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具有言在此而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存在由其自身内容决定的特殊性,即文本文体决定了教法。对待不同的文体采用的教学处理方法是有较大差别的。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有文体意识。深圳教研室程少堂先生创立的“语文味”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对“文字、文章、文学”的鉴赏。这里的“文章’僦是文体。  相似文献   

10.
答好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述题,必须遵循以下步骤:一、辨文体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表现手段,在阅读理解时也有相应的思维过程。议论多直接论证,叙述多展示过程,抒情多绘景而含蓄。因此,要正确理解文意,首先一定要辨清文体。辨清了文体,理解就有了方向,就有了相应的思维程序,就可以和文章作者的构思取得同一步骤。这样,解读的内容才较为准确。辨文体相当重要,但不难。从题目上可以辨析,从表述方式上也可以辨析,总之,接触文章就要辨体,明确文体则入了正确解题之门。二、识主旨辨明文体并进一步顺着作者思路通读全文,进而明确文章…  相似文献   

11.
陆香 《教学与管理》2013,(12):37-39
何谓文体?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是文章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不同的文体有独特的功能和语体特点。因此,文体的差异决定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文本来确定教学价值、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了解课文的文体特点,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初中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文体意识是比较薄弱的,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体意识的强调也多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而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却是很少强调。殊不知,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文本的情境,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13.
标题 (题目 )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学文体、文学文体、实用文体、杂交文体在标题的拟制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 ,标题制作中出现了大量运用修辞方法、格式上多用复式形式、淡化显示文体的功能及标题与内容相悖离的现象 ,这些都是拟制文章标题时所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14.
林峰 《课外阅读》2011,(9):149-150
提取关键词是近年来高考热考的一种题型,因为这种题型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关于如何提取关键词,人们给出了很多种具体的操作方法,但人们在表述时似乎忽视了一点:文题所提供的信息语段的类型。这些信息语段多是从不同的文章中截选出来的,还多少带有源文体的基本特征。如果在做提取关键词题时能有意识地从不同文体特征思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宋文梅 《教师》2024,(5):18-20
针对不同文体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探究不同文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并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各类文学作品,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文章阐述了文体意识的基本含义,概述了文体意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并分别从故事类文体、科普类文体、诗歌类文体以及经典文学出发,探究了文体意识关照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期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认知和解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文本中包括各种文体的文章,作为教师,应该把培养小学生的文体意识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不同文体的文章,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和含义,因此要想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从五个方面谈谈颇有成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阶段的盲生语文教学以"读"为基础,主要是盲生对盲文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高年级则更加注重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只有重视阅读教学,使盲生在阅读中学会感悟、在感悟中提高阅读能力,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目标。一、让盲生掌握文体特点在教材中的同一篇课文,盲文比汉字所占的篇幅要多得多,由于盲生的视力障碍,他们不可能像普通学生那样用双眼去速读,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自身特点和写作技巧。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文体主要是记叙文,这就要求盲生要理解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  相似文献   

18.
语篇分析是一种全新的读写教学模式,强调从整体出发,对文章的文体、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它不仅重视语言形式,而且重视语言功能,同时还注重文章涉及的文化背景、写作手法及相关语言知识。语篇分析教学的本质在于使教学的过程更符合学生习得语言能力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文言文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同类学科间不同文体的特点和不同学科间相同内容的表达,围绕朗读训练、理解运用和感悟文化的教学目标,利用内容统整的方式,让文言文教学更有乐趣和语文味,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古文的亲近感。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语文课本分单元教学:记叙文单元;说明文单元;议论文单元……这些单元就是依据不同文体来划分的,体裁观念很强,因此,我们的板书也应体现出各种文体的要素。可以这样设想:不管什么文体都是一段、二段、三段的程式;不管什么题材都是一“篇章”,二“特点”,三“中心”的老套,千篇一律,课课一样,显不出文章的个性来,学生既难懂又难记,更难于与写作结合;抓住不同文体的要素,就突出了不同特征,学生便于理解、掌握,也有模式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