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高考是我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我省的“3+3+基础会考”考试模式已经被教育部正式批准,《考试说明》也将于近日正式公布。化学学科作为第2个“3”,是理科考生必考科目.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试题由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2.
一会考与高考的关系 1985年初,原国家教育部批准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行单独命题,以探讨如何在高中全面会考的基础上改革高校的入学考试制度。如何处理会考与高考的关系?几年来,经历了一个认识的深化过程。简言之,会考与高考的关系经历着从“硬挂钩”到“软挂钩”的变化。 1987年11月,上海教卫办制订了《上海市普通高中会考和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新规定,会考是高考的先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高考的批评不绝于耳:“我们对考试的分数苦苦追求,对它的着魔,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有人说“高中会考是劳民伤财”,是“先天不足,后天失控”;《梦里花季不下雨》一书中甚至大呼“高考不死,大难不已。”人们如此激烈地抨击教育考试,到底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位于基础教育末端的大规模教育考试——高考,由于涉及高  相似文献   

4.
1993年全国高考新科目组语文试卷(以下简称“新高考语文试卷”)较好地体现了“两个有利”的原则。试卷紧扣《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题目平稳,不超纲,不偏不怪,注重基础知识,并突出了对语文学科能力的考查,其选优功能强;对中学语文教学抓好基础,培养能力的导向也很明确;试卷所考查的内容、题型以及题目赋分都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有利于稳定中学教学。 从考试结果来看,试卷较好地实现了测试目标。考试之后,国家教委  相似文献   

5.
2010年是北京市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后实行新高考方案的第一年。为了帮助师生深入地研究高中课改后各学科的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把握新课改带来的变化,本栏目将先后邀请9位老师分学科结合《考试说明》、《课程标准》、现行教材和近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给大家提出今年的高考复习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照2004年和2003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可以看出有四点不同: 一、标点符号列入了考试范围。今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去掉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前的“*”号,把标点符号列入了考查范围;要求能够掌握七种点号和九种标号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考试的科学性,减少对考试的盲目性,使考试命题、复习辅导、应试答题在统一的依据下协调有效地进行,更好地提高考试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我们制订了《199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数学学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说明》)。本《说明》明确规定了考试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以及题型、题量、各部分内容比例等,并附有样题。Ⅰ考试性质上海数学高考是在高中会考(学业水平测试)基础上,为高校招生举行的选拔考试。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新生,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测试对象为全体考生。  相似文献   

8.
一、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 1996年北京市高中历史会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不变,一个微调”。 1.以“会考考试说明”和现行教材为基本依据的命题原则不变。坚持这一原则,首先是因为1990年修订版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某些内容已落后于教材和教学改革的实际,与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相配套、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相一致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尚未颁行。其次,是因为“会考考试说明”兼顾了1990年修订版《历史教学大纲》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高中教材教学改革的现状,实际上发挥着指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既保持了命题的稳定性,又力求在稳定中求变化,求新颖、求深化、求发展.根据近几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特点及高考命题,笔者对今年高考备考复习谈几点看法,以供同行参考.1 要以《考试说明》为向导,以课本为依据,注重知识的系统化  《考试说明》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法规性的文件,它规定了高考的性质、内容和对每一部分内容要求的程度,以及考试的形式和试卷结构,它附录的“题型示例”是《考试说明》的具体体现,从中可以看到高考题的具体模式.因此,《考试说明》又是考生复习备考的指南.《考试说明》中的内容和要求是《考试…  相似文献   

10.
赵海 《甘肃教育》2009,(24):52-53
一、抓纲扣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足从课本知识点和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的,它的最终落脚点是课本。《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则是高考命题的指导纲领。  相似文献   

11.
全国高考命题专家组指出:“重视基础,活跃思维,关注社会成了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主流。”同样,它既是今年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高考作文命题的宗旨,也是高考作文备考复习的指南。高考前,建议同学们尽力做到——一、强化基本功,练好两大文体。所谓基本功,就是《考试说明》的“基础等级”中所含的“题意、文体、思想、感情、中心、内容、结构、语言、书写、标点”等十项内容。要学好用好课本,认真地复习好高中六本书的写作知识短文,注意梳理积累,尽快形成较为系统的写作基础知识体系和写作基本技能。应选  相似文献   

12.
研究高考,必须研究“两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即“考纲”)“一题”(全国高考试题),尤其是要研究“考纲”。因为它既是大纲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又是高考复习命题的依据。抓住它,就抓住了根本和关键。高考《语文考...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已正式出台。2007年是山东省实施普通高考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也是首次采用“3+X+1”考试模式(“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1”指能力测试)。山东高考文综特别是历史学科考什么?怎么考?我们又如何复习以应对新课程高考?解读《考试说明(文综)》必将有助于广大考生备战2007年高考。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是福建省实施高中课标课程的第一年高考.今年高考福建理科数学试题,严格遵循《2009年全国高考数学科考试大纲》和《2009年福建省高考数学科考试说明》,坚持“有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命题指导思想,较好地实现了从“大纲卷”到“课标卷”的平稳过渡.细读今年高考福建理科数学试题,让入耳目一新,其最大“亮点”是倡导创新意识,彰显课标理念.  相似文献   

15.
2000年语文科高考《考试说明》新增加“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句式”。其中“压缩语段”、“仿用句式”的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屡有体现,但在同时的《考试说明》中未做要求,今年则明确提出来了,这表明,前几年通过试题进行的试验已取得成功,今年提出来则是水到渠成了。“扩展语句”的内容今年首次提出,这不仅是学生面临的一个新内容,对教师来说也近乎是一个全新的要求。上述内容的增加,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和落实,是对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布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在“序言”部分,新写进这样一段文字: “根据国家教委对高中教学计划和内容的调整,从1994年起,高考内容和要求将作相应的调整,为此我们对《考试说明》作了修改,以便更好地适应高校招生需要和中学教学实际。”这段文字阐明了此次修改的依据和目的。将1994年《考试说明》与1993年进行比较,仔细揣摩修改的内容,学习那些修改意见,对于明确今年及以后  相似文献   

17.
根据教育部“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有关精神,2004年的15套高考语文试卷呈现出“百花齐放满眼春”的喜人局面。仔细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4套试卷以及11个单独命题的省市试卷,研读各自的《试卷评价》,2005年高考语文的命题走向已渐露端倪,各处变化创新将浮出水面。一、依纲据本,融入新课标理念念毋庸置疑,《考试大纲》(北京《考试说明》、上海《考试手册》)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大纲》的新变化将一一落实在试卷之中,如2004年的“熟语”、“标点符号”、“文言文翻译分值的增加”等。2005年《考试大纲》的变化之处是把几项考查内容重新列入…  相似文献   

18.
今年绝大部分省市参加新高考,就是会考后进行的高考,并实行“3 2”方案。今年新高考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明显地有四个变化。 一、考查的知识范围的变化 1994年修改后的历史《说明》,它是依据1990年教学大纲修改的,与1993年历史《说明》比较,考试性质、考查能力要求、考试形式、试卷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和考试题型的比例都没有变动,只是对考查的知识范围作了调整,其特点是只删不增,也就是删去了45个子目,对中国古代史(选修本)新增加的内容暂时没有列为1994年高考历史命题的范围,其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但是删去45个子目,并不等于删去45个知识点。例如22题的宣政院;42题维新派和洋务派、顽固派论战的内容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在作为标准参照考试的会考基础上进行的高考,属常模参照考试。标准,是指被试团体在考试中应达到的水准,会考标准也即高中教学目标,属于绝对测量。“所谓常模,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被试团体在考试中实际达到的平均水平,它是一个相对数量,所以高考也是一种相对测量...  相似文献   

20.
高招情报站     
浙江2009年高考选拔模式将多元化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规定,从2009年起,单一的统一选拔考试将退出历史舞台,除高考成绩外,高中会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也将成高考录取依据。相关负责人指出,这是为了继续实施和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具体做法是:一、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