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顿公学将设立一个5000万英镑的基金,为三分之一的学生提供学费补助。英国媒体认为,这个计划将很可能改变这所老牌私立学校的学生构成。为英国培养了众多政经、文化与科技精英的伊顿公学,多年来一直给人以贵族专属地的印象,学生的校服至今保留着黑色燕尾服和白色衬衫。伊顿公学校长托尼·利特说,学校希望借此计划拓宽学生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艰苦、严格的贵族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伊顿公学是全球闻名的贵族学校。亨利六世国王于1440年创办它时取名“公学”,是为了显示教育机会均等,当时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的学生仍可入学。今天的伊顿公学已是私立学校,每年学费(不含食宿费)高达二万三千美元,学生几乎全是血统高贵的王公贵族或名门望族的子弟,为品学特优的学生颁发奖学金是极个别的。但是,暴发户家庭的花  相似文献   

3.
英国的伊顿公学是世界知名的私立学校,其对学生的管理处处体现着“锻造精英品格,陶冶绅士情操”和“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寄宿制教育”的管理理念。本文试介绍伊顿公学的学生管理,希望对我们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正>英国名校伊顿公学,于1440年由英王亨利六世创办。它有"绅士摇篮"之称。这所学校,名为"公学",实际上是一所私立中等学校。创校之初,亨利六世之所以将它命名为"公学",原意是想让贫穷孩子也能进入该校读书。不料王室贵族子弟纷纷入学,形成一种高贵的气氛。英王室子弟,不少曾在伊顿公学攻读。查尔斯王子便是该校毕业生,英国有17位首相、36位得过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英国最高荣誉的英勇奖章)的达官贵人,都是该校的毕业生。近年来,伊顿公学赶上世界潮流,对数理和语言科颇为重视,有颇具规模的理化实验室及现代语言室,学生必须兼读一门外文。  相似文献   

5.
要刊速递     
《天津教育》2014,(5):2-2
《中国周刊》2014年第2期伊顿公学:英式教育与英国民主伊顿公学是一所中学,招收13岁的少年,任何人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入学,没有特权可言。经过5年的教育,多数毕业生进入大学深造,而每年约有70名毕业生进入牛津、剑桥这样的一流大学。伊顿公学秉持"三公"理念,即公平、公正、公益,从这里出来的学生也在塑造着英国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6.
远镜头     
<正>"英国伊顿公学现重大失误发锚400份通知书"据中央社报道,英国著名贵族学校伊顿公学电子邮箱系统出现问题,竟然误发了400多份通知信给申请者。伊顿公学原计划通知9名通过面试的学生。在通知信件发出后数分钟,校方立即发现错误,并立刻逐一打电话通知了每一个收到信的家庭,告知他们不要理会收到的信,并诚挚地向收到错误通知信的家庭及申请学生表达了最深歉意。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果然不能奢望啊!  相似文献   

7.
由英王亨利六世于1440年亲自创办的伊顿公学(EtonCollege)以其悠久的历史、骄人的教学佳绩、不凡的社会地位在英国中学中享有盛誉。伊顿公学被誉为英国社会精英  相似文献   

8.
英国的伊顿公学,近期由于在公布的学校成绩排行榜上跌至第24位,成了英国报刊上的重要话题。著名的《金融时报》更是直截了当地说,伊顿公学的衰落不再是幻影,而是真实发生的事。各报章更慨叹伊顿公学的成绩不佳,是否象征了英式传统教育的衰微。  相似文献   

9.
英国伊顿公学的英才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愿你从我的唇间吹出醒世的警号,西风啊,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遥远吗?这是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深受中国人喜爱。可是你知道雪莱曾就读的中学吗?那就是英国的伊顿公学。伊顿公学位于英格兰白金汉郡温莎附近的伊顿镇,1440年由亨利六世创办,是英国最富名望的公学。创建560多年来,不仅培养了像雪莱这样的文学家,而且还培养了一大批彪炳千秋的各界英才,如科学家波意耳、经济学家凯恩斯以及包括政治家、军事家威灵顿公爵在内的20余位英国首相。伊顿公学以其杰出的英才教育名垂青史。伊顿公学英才教育的奥秘何在?  相似文献   

10.
正我对英国公学的一些粗略了解,是在与牛津国际公学成都学校办学者的交流中获得的。这所学校的创办者之一威廉姆先生,高中毕业于伊顿公学,与英国王子是同学。对比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照",他十分感慨。在他上伊顿公学时,父母似乎并不关心他在学校中的学习,而是放心地把他交给学校。事实上,很多英国公学尽管学生大多来自社会的上层家庭,但为了培养学生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学校的食宿条件并不好,而且,有的公学担心家长干涉、  相似文献   

11.
伊顿公学建手1440年,由英皇享利六世创办,至今已有565年历史。该校培养出了19位英国首相、36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英国最高荣誉的英勇奖章)获得者以及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英国名将威灵顿公爵、著名诗人雪莱等都毕业于伊顿公学。英国王子哈里目前也在该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教师博览》2005,(8):30-30
英国伊顿公学的利特校长是在海阳学园基金会的邀请下来到日本的,该基金会是为创办这所“日本的伊顿公学”而专门成立的。在利特访问日本期间.他出席了在东京举行的一个家长通气会。该通气会吸引了1200多名有意送孩子到这所学校上学的家长。  相似文献   

13.
在英国中学教育体系中,最引人注目和最为显赫的是公学——英国独立学校体系的骄傲。公学是英国教育体系中一种极为独特、声誉极高的私立贵族学校,以培养精英人才而闻名,被誉为英帝国高级人才的摇篮。公学在英国近代社会和教育发展史上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加强英国公学的研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有重要启示。一、英国公学的发展历史英国公学是从捐办文法学校中发展而来的一种私立学校,其“公”与最初产生时的慈善性、无偿性和对学生来源无地域限制等有关。第一所公学温切斯特公学建立于1382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著名的伊顿…  相似文献   

14.
<正>话说提到英国,除了米字旗、日不落女王、福尔摩斯之外,另一项英国特产就是"公学"。古老的传统,严格的招生和管理制度,出类拔萃的教育能力,甚至单一的学生性别(只招收男生),英国的公学历来以培养王室贵族以及政经界精英为己任,而作为其中最富盛名的是坐落在伦敦附近温莎小镇的伊顿公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主要来"八一八"的学校了。  相似文献   

15.
公学诞生于 14世纪 ,是英国一种私立性质的中等学校。它以寄宿为主 ,学费昂贵 ,以向牛津和剑桥等著名高校输送人才为教育目标 ,许多政界领袖、学界泰斗和商界名流都是从公学开始踏入上流社会的。几个世纪以来 ,公学培养的人才不计其数。从 172 1年算起的 5 0位首相中 ,有 33位毕业于九大公学 ,占总数的 6 7.3。① 撒切尔内阁的 2 2位要员中 ,有 17位曾就读于公学 ,其中 4位来自伊顿公学 ,3位来自温彻斯特公学。② 现在 ,英国王室的威廉王子正在古老的伊顿公学读书 ,不久前遇刺身亡的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也是伊顿公学的老毕业生。近年来 ,我国…  相似文献   

16.
英国公学是英国特有的一种教育现象,或曰特有的一种中等学校。其不同于公立学校,是一种私立学校;不同于接受政府资助的学校,一般不接受政府资助,因而不受政府制约,享有很高的办学自主权;不同于地方性文法学校,而是面向全国招生;也不同于营利性私立学校,不以营利为目的。公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82年创建的第一所公学———温切斯特公学和1440年创建的著名公学———伊顿公学。公学历经600年左右而不衰,以其特有的教学模式为英国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各行各业的领袖人才和精英人才,被人们誉为“教育的活化石”和“英国精英的摇篮”。作为一种独特…  相似文献   

17.
张婷 《教书育人》2008,(3):56-58
由英王亨利六世于1440年亲自创办的伊顿公学(EtonCollege)以其悠久的历史、骄人的教学佳绩、不凡的社会地位在英国中学中享有盛誉.伊顿公学被誉为英国社会精英的摇篮,英国历史上17位首相、36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都是该校毕业生.英国王室的查尔斯王子、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也毕业于该校.  相似文献   

18.
托尼·里特(Tony Little)先生自2002年9月起担任伊顿公学校长。他曾就读于伊顿和剑桥大学。本文中,他考察了英国住宿学校,特别是伊顿公学长期.以来建立的自由主义教育传统。在对伊顿成功经验的分析中.里特先生明确阐述了巩固学校教育哲学的五项原则。继而,他又阐述了此理论体系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的应用,并具体演示了如何将此理论运用于实际日常管理中。他特别指出,学生仅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全面的教育;他们要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下生活和学习,以培育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使他们成为有自信、有理想、积极主动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27日伊顿公学现任校长托尼·里特先生就“伊顿公学——传统与现代教育的交融”和当今教育热点问题在北京发表演讲。其中“全面关怀”作为一种伊顿公学的办学理念引起了笔者对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理念的反思。诚然,伊顿公学的全面关怀是以牧师关照为核心的一种宗教式的  相似文献   

20.
《陕西教育》2014,(7):119-122
英国私立高中算是享有盛名,著名的像圣保罗女子学校、西敏公学、伊顿公学等。因为一直秉持贵族精英教育模式,英国中学成为世界很多政商子女的首选。现在越来越多中国人孩子也选择进入英国所谓贵族学校学习。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那些政商子女趋之若鹜、略显神秘的贵族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